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汉语词的基础义与引申义语义关系初探.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26195814
  • 上传时间:2021-12-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05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汉语词的基础义与引申义语义关系初探 摘 要:词义引申是词义发展演变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和词义假借的主要差别在于基础义和引申义有各种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词义引申的基础义和引申义之间具有相同性、相似性、相关性以及相反相成性关键词:基础义 引申义 相同性 相似性 相关性 相反相成所谓词义引申,是指通过联想作用使词从单义发展演变为多义的一种常见的词义演变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发展演变出来的各个词义之间有各种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一个词由基础义(直接引申出引申义的词义基础义可能是本义,也可能是引申义)派生出引申义,词义之间具有某种相同性,相似性或相关性,相反相成性一、相同性相同性,指基础义和引伸义之间有相同的语义特征语义特征在语义学上又称为义素,它是构成词义的最小的意义单位词的基础义具有的一个或多个显性或隐性的语义特征都可能通过人们的联想作用发展演变成新的词义如:“引”本义是拉开弓弦如《论衡订鬼》:“引弓射之,豕人立而啼由其显性语义特征“拉”和隐性语义特征“向后;导引;长”引伸出“拉;率领;伸长;延长;退却;生长”等意义节”本义为竹节,隐含义素是“坚硬突出处;约束;分段处”等由“坚硬突出处”引申出“木节”“关节”,由“约束”引申出“节约”“节操”“节制”等,由“分段处”引申出“节气”“节奏”等。

      理”本义指治玉(按纹理打磨玉石)《说文》:“理,治玉也《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肉未腊者朴 引申为纹理《梦溪笔谈活版》:“文理有疏密物质的纹理隐含着规律,引申为规律《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事物的规律中隐含可以进行分析总结的道理,又引申为“道理”《柳子厚墓志铭》:“万无母子俱往理贱:本义指物价低引申义:①卑微《左传昭公三年》:“踊贵,屦贱《论语子罕》:“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冯谖客孟尝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触龙说赵太后》:“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本义与引申义的共同语义特征是“低”习(習):本义指鸟反复练习飞行引申义为熟悉;习惯;习气共同语义特征是“反复”如果基础义与引申义有相同的语义特征,甚至引申义之间也有相同的语义特征,则表现为辐射式引申,如“引”“贱”“节”,如果引申义与基础义只有间接的语义关系,则表现为连锁式引申,也称链条式引申,如“理”“厌”“朝”“官”二、相似性相似性,指基础义与引申义之间在形状、性质、功能作用等方面相似一)形状相似箕:本义指簸箕,引申为箕星《战国策齐策六》:“大冠若箕《诗经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箕星四星联成梯形,形像簸箕,故名。

      这类词还有不少如:例词本义引申义弦:弓弦弦月斗:带柄的舀酒器北斗彗:扫帚彗星(二)性质相似英:本义为花,引申为杰出的人才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李白《鸣皋歌送岑征君》:“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花为植物的精华,杰出人才为人中的精华,二者性质相似崩:本义指山塌,引申为皇帝死《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山塌”和“皇帝”死同样不同凡响,极具震撼力,性质相同另外一个词由于比喻引申而形成的比喻引申义与本义之间具有各种相似点比喻引申义与修辞上的比喻义的差别在于比喻引申义是一个词稳定的义项,而修辞上的比喻义是临时义,需要依附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存在铁:原义为一种金属,比喻引申为坚固,坚定不移刘勰《文心雕龙祝盟》:“刘琨铁誓,精贯霏霜金属具有坚固的属性,本义与引申义特性相似芬:本义为香、香气,比喻引申为美名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昔吾先君,出宰斯邑,清芬虽远,遗爱犹存香气和美名都美好且能传播久远,性质相似这类词语还有很多如:鬼:迷信的人称人死后的灵魂,比喻引申为隐秘、不可捉摸成语有:鬼鬼祟祟攀:本义“抓着东西往上爬”,比喻引申义:依附有钱有权势的人成语有:攀龙附凤。

      芥:本义为小草,比喻引申为细小《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芥之祸者,冯谖之计也小草”与“细小”的相同点是“小”三)功能、作用相似本义与引申义在功能作用上具有相似点车:本义车子引申为牙床骨《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牙床骨承载牙齿如车能载物,二者功能相似辅:本义为车轮外的两条直木,用以增强车轮的承载力《诗经小雅正月》:“其车既载,乃弃尔辅引申为“面颊”例见黄庭坚《进叔》:“小儿丰颊辅面颊对牙床的作用,如同车轮直木对车的作用牢:本义为饲养牲畜的栏圈《战国策楚策》:“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引申为监牢《报任安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栏圈与监牢,都具有封闭的特点木偶:本义为木刻的人兽物偶像引申为“无知或无用的人”《南史鲍泉传》:“面如冠玉,还疑木偶,须似蝟毛,徒劳绕喙本义与引申义在无知、无用上相似三、相关性基础义和引申义所指的事物在内容上没有任何相同性、相似性,但本义和引申义所代表的事物具有各种关联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本义与引申义有关联性:(一)因借代使词义引申,本义与引申义存在相关性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说:“所说事物纵与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

      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这种“不可分离的关系”就构成了修辞上的借代,同时也构成了词义引申上的借代引申词义引申中大量存在着因借代而产生引申义的词但因借代使词义引申与修辞上的借代不同,修辞上的借代,借体代替本体,其借代义是临时义,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代义就消失了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句中“圆规”代杨二嫂,是临时义,离开了这个句子,“圆规”就没有“杨二嫂”的含义而借代引申已形成一个词稳定的义项,它不依赖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存在如“郑人买履”中的“履”词义为“鞋”,它是以本义为动词“践踏、踩踏”(《诗经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稳定的借代引申义而被收入字典辞书中的借代引申使原词义与引申义存在相关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自然条件相关由基础义发展演变出新的词义,是借助于各种自然条件的岁:本义指岁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岁在星纪引申为年《吕氏春秋长见》:“故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也其引申的自然条件是岁星每年绕周天一次年:本义指年成、收成《说文》:“年,谷熟也《左传宣公十六年》:“冬,大有年借代引申为一年《孟子滕文公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其引申的自然条件是庄稼每年成熟一次望:本义指往远处看,引申义指农历十五《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引申的自然条件是农历十五,日月相望龀:本义指儿童换牙《说文》:“毁齿也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引申为童年《后汉书阎皇后纪》:“显、景诸子年童龀,并为黄门侍郎引申的自然条件是七八岁换牙正是一个人的童年期2.社会条件相关本义引申出新的词义,是由于不同社会条件的影响钱:本义锄类农具,引申为钱币《诗经周颂臣工》:“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引申的条件是古代钱类农具曾充当交换的媒介物寺:本义官署,引申为佛寺《说文》:“寺,廷也有法度者也意为寺是官府,朝廷,有法制的地方引申的社会条件是东汉明帝时,摩腾用白马驮来佛经住在主管四方来宾的鸿胪寺里,次年在洛阳建白马寺安置僧人、收藏佛经,因此,寺的官署义引申为佛寺义汉:本义为汉水,引申为汉朝;汉族《桃花源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代:本义为代替、更替,引申为父子相继为一代,世代《说文》:“代,更也从人,弋声《庄子秋水》:“庄子来,欲代子相王维《李陵咏》:“三代将门子引申的社会条件是唐代为避李世民讳二)本义与引申义具有因果、条件、承接等逻辑关系而引申词义谅:本义指诚信,引申为相信。

      《论语季氏》:“友直,友谅,友多闻《诗经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因为诚信,所以值得相信约:本义为捆缚,套,引申为约束,束缚《冯谖客孟尝君》:“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论语雍也》:“约之以礼本义与引申义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为被捆缚,所以受到了约束本义(或基础义)与引申义之间具有逻辑关系的词语还有:判:分;分开→区别→评判事物被分开而有了区别,因为有区别就可能引起人们的是非评判基础义与引申义之间存在承接关系、因果关系廉:厅堂的侧边→正直→廉洁厅堂的侧边是直的,以此引申为正直,只有具有正直的品质才可能廉洁基础义与引申义之间具有承接、条件关系三)本义引申出新义,原词义与引申义具有相关性屯:军队驻扎《史记陈涉世家》:“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军队在驻扎地方的周围开荒耕种也叫“屯”《汉书冯奉世传》:“于是遣奉世将万二千骑,以将屯为名颜师古注:“且云领兵屯田,不言讨贼本义与引申义是行为与所在地的关系筵席:借为“酒宴”的代称本义为铺在地上供人坐的东西筵,竹席,铺在席子的下面席,用芦苇、蒲草等编成的坐具,铺在筵的上面,统称“筵席”古人席地而坐,设酒宴招待宾客,坐在筵席上,面对几案用处所代称“酒宴”。

      丝:本义蚕丝《说文》:“丝,蚕所吐也引申为弦乐器如《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用工具代材料而引申险:本义为地势不平《齐晋鞌之战》:“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引申为危险贾谊《吊屈原赋》:“见细德之险征兮,遥曾击而去之由事物的性质代原事物领:本义为脖子《左传昭公七年》:“引领北望引申为衣领《荀子劝学》:“若挈裘领二者的相关性是因部位邻近而引申衣:本义指上衣《诗经邶风绿衣》:“绿衣黄裳引申为“衣服”《诗经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又引申为穿(衣服)《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用泛指、相关动词指代原事物引申新词义数:本义为计数(音shǔ)《说文》:“数,计也引申为六艺之一的“算术”《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相反相成性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事物之间常常存在着相反相成的关系,正如老子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在汉语词语的研究中,人们也早就发现一个词的意义系统内含有相对相反的义项,从而提出“反训”的概念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正反同辞如“废之为置,如徂之为存,苦之为快,乱之为置,去之为藏”(段玉裁注《说文广部》“废”字);第二,施受同辞。

      如“受”同时具有施予、接受两个对立的义项,“沽”同时兼有买、卖二义第三,“美恶同辞”如“祥”有凶、善二义,“乖”具有违背和乖巧二义不少研究者对形成汉语词义出现“正反同辞”“施受同辞”“美恶同辞”的原因作过许多探索徐世荣《反训探原》归纳出十种反训的来历和成因,即内含、破读、互换、引申、适应、方俗、省语、隐讳、假借、讹误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中也指出了人们所谓的“反训”的各种类型:1.由于没有区分字和词而错误地把本不具备两种意义的词看成具有两种相反的意义如《尔雅释诂》:“治、肆、古,故也肆,故,今也其中的“肆”是“故”“今”的连词“所以”义,晋代郭璞认为“肆”具有“故”(过去)“今”(如今)二义,是“反训”,是混淆字词而产生的错觉2.一字兼具相反两义段玉裁《说文注》:“废,屋顿也有“去之为藏”之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