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与奥斯曼帝国.ppt
127页HSTC印度与奥斯曼帝国• 伊斯兰世界的新发展:印度与奥斯曼帝国 • 一 北部印度:德里苏丹国 • 1 中世纪印度简史 • 2 德里苏丹国 • 3 社会:种姓与宗教 • 二 奥斯曼帝国 • 1 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 2 帝国的强盛与衰败 • 3文化、社会与精神 • 三 小结HSTC参考书:• 辛哈·班纳吉:《印度通史》,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 • 马宗达:《高级印度史》(上,下),商务印书馆 1986 年版; • 季羡林等:《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 1985 年版. • 商会鹏:《种姓与印度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 巴沙姆主编:《印度文化史》,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 HSTC印度社会的历史文化特点 • ⒈ 长期分裂割据 印度历史上长期处于割据分裂状态,从没有真 正统一过莫卧尔帝国及英国统治时期,被认为是印度历史上全 国统一时期,但即使在这一时期,全国仍有大小王国五、六百个 1947 年印巴分治,印度境内仍有小王国三百多个 • ⒉ 宗教盛行 印度宗教派别众多,古代的婆罗门教、佛教、耆那 教,中古的印度教、伊斯兰教、巴克提教派(近代发展为锡克教 )、基督教,其中印度教又由许多教派组成。
但是,印度也有一 种最大的统一,这就是印度思想文化的统一性与连续性有人认 为,印度文化的精神是“毁”,中国文化的精神是“生”.印度人的 思想超越国界,征服了许多人伊斯兰教四、五百年的统治,英 国人一、二百年的统治,印度传统思想文化依然保持对此应如 何评价?印度湿热气侯对形成印度人疲塌、被动、缓慢气质的影 响 HSTC• ⒊ 不注重自己的历史 一个把整个物质世界看作不过是 一种幻觉的人,对时间地点不会感兴趣所以,印度 是一个历史悠久、但又不注重历史的国家,往往以神 话传说代替历史印度历史有许多地方都说不清,有 些则靠别国人记载,如中国东晋的法显、唐代的玄奘 可印度人喜欢讲故事,许多神话传说反映了重大历 史事件,中国人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印度人却只讲:“从前有一个国王……” • ⒋ 种姓制度 印度自古以来存在世袭种姓制度,除四大 种姓外,亚种姓全国有三千多种,另外还有贱民,种 姓歧视至今未能消除. HSTC• ⒌ 农村公社长期存在 印度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村公社长期存在 是其又一特点.印度社会始终无大的社会变革,保守停滞都与农 村公社有关.不过,也正是农村公社才保存了印度文化的核心, 使印度文化连续不断. • ⒍ 人种民族众多 印度历史上累遭异族入侵,血统混杂,人种繁 多,有“人种博物馆”之称。
一些人类学家认为印度主要有七大种 人:达罗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雅利安一一达罗毗荼人、蒙古 人、蒙古一一达罗毗荼人、土耳其一一伊朗人、色底安一一达罗 毗荼人民族就更多了,除了十余个大民族外,部落民族有 550 支以上与此相适应,印度的语言极不统一十卢比的纸币上印 有十五种文字,全印度各民族和部族的语言超过 150 种,细分可 达 1600 种所以有人说,印度各邦唯一统一的语言是国歌现 在印度官方用语是英语和印地语印度的小学生在学校要学三种 语言,英语、印地语和一种母语 • 总之,中世纪印度社会的最主要特点是种姓、村社、印度教三位 一体 HSTC• 虽然,关于印度文化的印象是神秘而怪异,博大而芜杂 ,悠久而深厚,但其历史却是漫无头绪直到公元前4 世纪亚历山大东征时期,才有关于印度历史的明确记载 所以,有人说印度无历史这是从文本记载的角度来 考察我们在上古史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这一点 • 关于印度中世纪历史的分期,有以笈多王朝的4世纪为 开始,有以8世纪为开始,有以穆斯林的10世纪作为开 始在穆斯林的著作中,多以第三种为标准HSTC历史回顾• 孔雀王朝(前321-前181) • 巽加王朝(前181-前80) • 甘婆王朝(前80-前28) • 贵霜帝国(公元50-3世纪中叶) • 笈多王朝(4世纪-6世纪。
• 戒日王统治时期(606-647) • 三国争霸(8-10世纪),普拉蒂哈拉、巴拉、拉喜特拉 库特 • 小国林立:昌巴国、杜尔加罗国、库毛恩国、尼泊尔国 、克什米尔、乌特卡拉等HSTC• 特征: • 1)、虽然有相对较为清楚的王朝体系,但并不指整个 印度地区,甚至北部印度都不能涵盖在内更没有真正 意义上的统一 • 2)没有主要的民族作为文化的主体而存在在北部印 度历史上所发挥作用的那些民族大都是外来的先不说 雅利安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迁徙,就是在前4世纪 到后4世纪的几乎千年间,就有印度-希腊人、塞种人、 斯基人、印度-帕提亚人、大月氏人等多次越过西北部 的兴都库什山山口进入印度,建立国家统治因此,印 度北部的文化是多民族文化融合而成的HSTC• 3)9-10世纪拉其普特人问题拉其普特人的来源有白 匈奴和古吉罗人等外族人一说,也有印度本地人说 这一时期有几大家族按照他们的神话传说,有火的 家族、太阴族和太阳族这一民族尚武好战,有骑士 精神战争是个人和团体的炫耀和荣誉他们从小就 灌输这一类英雄教育他们的妇女殉夫因为拉其普 特人有这些特征,故他们常常为人们所提起HSTC关于印度的封建社会问题 • 印度学者夏尔玛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如从四、五 世纪开始的国王赐地的铜板文书,按照西欧封建 制的模式,认为印度封建社会开始于四世纪.但 相当一些印度学者把印度中世纪史的开端定为伊 斯兰教统治开始的德里素丹时期,即 13 世纪, 这一分期可能更符合印度实际.苏联学者认为封 建制因素在公元初已产生,但转变为封建社会则 为 5 ~ 7 世纪之间。
HSTC• 国内意见也不一致.季羡林先生认为公元前五、六世纪的佛教时 代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公元前三世纪的阿育王(前 273 ~ 236 年)已完全形成封建社会.朱寰先生认为封建制度在笈多王朝萌 芽,戒日王帝国时期确立.马克尧先生干脆说此问题至今未得到 妥善解决,认为古代印度社会发展存在巨大的不平衡性,以恒河 流域为中心的孔雀王朝发展出较明显的奴隶制,其他广大地区, 尤其是南印度,到公元初还存在许多原始部落或原始残余很多的 国家,这些地方是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崔连仲则认为印度没 有奴隶社会 • 印度社会性质问题参见崔连仲《古代印度社会的几个问题》,载 《世界历史》 1985 年第一期. HSTC• 要说明社会性质,主要看土地所有制和农民的身份地位朱寰主 要根据东晋法显的《佛国记》和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法显 到印度是笈多王朝时,玄奘到印度是戒日王时,而此时期印度本 国的文字材料很少玄奘说印度封建地产:“王田之内,大分为 四:一充国用,祭祀粢盛;二以封建,辅佐宰臣;三赏聪睿,硕 学高才;四树福田,给诸异道”.即是说,土地基本王有,也搞 分封,分为王田、封邑、寺田、学田,但都由公社农民耕种,这 说明当时确是封建社会。
不过,孔雀帝国时,土地也是王有,贵 族占有,也有寺田,并也由公社农民耕种,有许多奴隶,但更多 的是公社农民,与戒日王时代似乎并无太大区别 HSTC种姓制度的发展变化 • 上古印度的种姓瓦尔那,原来只是区分征服与被征服人种.职业 上不同的四瓦尔那说,应出自婆罗们的创造,只是理论上的存在 ,实际社会职业等级很多,决不限于四个.阇提一词较为晚出, 原意为生或种,指逐渐分化出的、众多的、实行内婚制的世袭职 业集团. • 中古时渐不用瓦尔那,而用阇提一词来指我国所谓的种姓制度 中古印度社会的种姓越来越多,有些是由分工造成,有些是由整 个部落组成,也有因财富、权势等而造成的这是因为社会发展 不平衡,国家与部落之间的战争征服,形成人种、民族、部落之 间的统治服从关系;社会分工的发展,各经济部门的专业化,形 成不同的行业集团;加上语言、宗教、习俗上的分裂,这都使种 姓制度巩固下来 HSTC• 七世纪玄奘去印度看到的种姓,婆罗门指祭司,刹帝利 指王族,吠舍指商人,首陀罗指农民,手工业者由于分 工加细,形成许多杂姓.另外还有贱民,成为不可接触 者,曰旃荼罗:“与人别居,入市,击木以自异” HSTC佛教对外传播和印度教的兴起 • 笈多王朝时期佛教虽是普及的信仰,但婆罗门教已日益兴盛。
七 世纪唐玄奘到印度,佛教已开始衰落,为玄奘举行盛大佛教法会 的戒日王,本人却是一湿婆教徒如同基督教一样,佛教在它的 故乡虽逐渐衰落,但却向世界其他地区广泛传播 • 当时佛教传播分为南北两条路线南传佛教以小乘为主,主要流 传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各国,其佛 教经典属巴利文系统北传佛教以大乘为主,主要流传于中国、 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及越南,其经典属汉文系统;其中西藏的 佛教,又称藏传佛教,后来发展为喇嘛教,其经典属藏文系统 . HSTC• 佛教在印度衰落的时候,印度教逐渐兴起.实际上自阿育王时代 以来,佛教虽是印度的主要宗教,但婆罗门教并没有灭亡,其宗 教仪式依然存在,尤其是婆罗门的地位依然保持印度教是在古 婆罗门教的基础上,从四世纪开始不断吸收佛教、耆那教教义和 民间信仰,到九世纪经宗教哲学家商羯罗(约 788 ~ 820 年) 改革而逐渐形成所以,印度教是一个庞杂的体系.一般来说, 凡是承认婆罗门崇高地位和接收吠陀经典的教派都是印度教.其 经典比婆罗门教多,除过四大吠陀外,又增加了《奥义书》、《 往世书》,还有史诗《罗摩衍那》、《摩呵婆罗多》 HSTC• 印度教认为人生有四大目的,即法、利、欲、解脱。
法(即达摩 )指宗教、种姓规定的各种应尽义务,利指物质生活条件财产等 的获得,欲指物质生活特别是感官的享受,解脱则指从物质和欲 念中超脱出来,脱离轮回人生四个阶段,幼年学道,长而持家 ,求财肆欲,老而修道出家,舍弃一切,死而解脱印度教还相 信轮回,如何主动脱离轮回达到解脱?途径有三:一为知识之道 ,即追求梵我同一,则不生不灭,梵者,超自然的宇宙精神;二 为行为之道,严格按照达摩规定履行义务,但不能指望这种行为 的结果,行为便是目的本身.三为虔诚之道,即对神赞颂礼拜, 衷心侍奉,造神像,建寺院,舍钱财等.三条途径,一条较一条 容易 HSTC• 印度教崇拜的主神有三,梵天管创造世界,毗湿奴管维 持世界,湿婆主管破坏世界.印度教主要有四大派:传 统派(尸摩多派),毗湿奴派,湿婆派,性力派传统 派崇拜古婆罗门教传统,遵循古代仪式,奉行多神信仰 毗湿奴派流行于北印度,主神毗湿奴有许多化身,其 中之一为牧童形象的黑天神,乐于助人,为印度人家喻 户晓湿婆是毁灭、舞蹈、苦行之神,相信有毁灭才有 再生性力派多崇拜女性神,仪式具有色情色彩. • 印度教与种姓、村社紧密联系,又吸收了佛教的教 义和传统的民间信仰,从而取代了佛教,印度教对佛教 的胜利是印度强大的传统保守力量的胜利. HSTC拉其普特时期( 7 世纪中~ 12 世纪末)和 德里素丹国( 1206 ~ 1526 年) HSTC• 戒日王帝国瓦解后,北印度处于更大的分裂之中,一些 小邦互相攻伐,忽盛忽衰.这些小邦的王族,自称拉其 普特,意为王子.对拉其普特人的来源,学者们意见不 一.英国和苏联的学者认为其是入侵而来的外族人,印 度学者认为其源自印度的婆罗门和刹帝利种姓,只有一 小部分来自外族. HSTC•8 ~ 10 世纪阿拉伯人曾侵入印度河下游,占领印度西北部.从 11 世纪初起 ,北印度又不断面临来自西北方向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蒙古人后裔的相继 入侵.突厥人在阿富汗东部建立的伽色尼王朝( 962 ~ 1186 年)在 11 世 纪初曾 17 次远征印度,屡败印度北部的拉其普特王公. •12 世纪中在阿富汗西部兴起古尔王朝( 1154 ~ 1206 年),古尔王朝在 12 世纪末先后占领印度西北部和东北部. •1206 年古尔王朝分裂,其部将在德里自立为素丹,由是开始印度的德里素 丹国时期.德里素丹国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稳固的伊斯兰教政权。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