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闻岸上踏歌声上一句忽闻岸上踏歌声.docx
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忽闻岸上踏歌声上一句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岸上踏歌声 忽闻岸上踏歌声 是出自《赠汪伦》的名句 【全诗如下】 《赠汪伦》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翻译】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猛然听到岸上传来道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解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能够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成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诞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特别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兄弟姐妹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邻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我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情谊 【赏析】 中国诗的传统看法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我的姓名开头,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超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表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证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证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刚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道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因此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对比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切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兄弟姐妹同是不拘俗礼、愉悦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净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义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那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义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因此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全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仰和爱好,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义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