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手术台就是阵地1.doc
6页第七册第三单元11、《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沐云涛【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要求:(1)正确: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2)流利:不唱读、不顿读,不读破句3)能读出一定的感情2、圈出下面句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1)气势汹汹的日寇刚到齐会镇,就挨(āi ái)了当头一棒2)白求恩大(dà dài)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3)门口的布帘烧着(zhe zháo)了3、查词典,解释词语:气势汹汹: 争分夺秒: 4、查阅资料,了解白求恩说明】“预习”是课堂学习的预热在这一板块中,老师应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方法和步骤:朗读课文→借助工具扫清字词在读音和理解上的障碍→结合课后习题阅读思考同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预习”仍需要老师的指点和引领,如该课的预习练习中,由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背景,距离学生较远,所以让学生事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白求恩的事迹,为授课时感受人物品质打下基础。
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引领的同时,检查落实情况也应得到重视教学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重点理解“镇静、敏捷、争分夺秒、连续”等词语;对比感悟中体会反问句的表达作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先归纳几个小节的节意,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3.在语言环境中体会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以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PPT滚动播放图片)欣赏图片,带入情境师述:同学们,看,这是我国的河北省,那里风景秀丽,有郁郁葱葱的森林,水天一色的大海,一望无际的草原以及宁静祥和的村庄音乐)但这美好的一切却被隆隆的枪炮声给打破了!1937年,气势汹汹的日寇疯狂地侵略我国,祖国大地变成了抗日的战场1939年春,齐会战斗打响了!齐会镇成为了交战双方的重要阵地当时,离火线不远的一处小庙里,有位外国医生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认为哪里就是阵地?(手术台)2.出示课题:11、手术台就是阵地,齐读3.了解“白求恩”(1)师:刚才说到的那位外国医生是——(板书:白求恩)(2)出示白求恩的简介,指名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说明】借助图片和枪炮声音效,可以将学生迅速地带入到齐会战斗的时代背景之中,也为后文学习激烈战况的环境描写埋下伏笔在师述的过程中,学生也十分自然地理解了“气势汹汹”和“阵地”的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分小节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工作了几个小时?2.交流3.出示最后一节,齐读这次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标红:“三天三夜”与“69个小时”,你读懂了什么?4.理解“连续”小结:白求恩夜以继日、不间断地只做着一件事,就是——做手术,体现出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说明】让学生对比“三天三夜”和“69个小时”,先从整体上感知白求恩大夫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三.研读课文,感悟品质过渡:那你们知道,白求恩是在怎样的环境中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一)学习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当时的情况1.观看视频,学生交流板书:危急小结:当时敌机的轰炸十分猛烈,情况十万火急过渡:我们不仅可以从画面中感受到,而且可以从语言文字中来细细体会2.媒体出示三段话,自由读Ø “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黑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Ø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盘旋,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Ø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3.指名读,比较这三处环境描写,有什么变化?小结:炮弹的数量越来越多,轰炸的距离越来越近,情况越来越危急说明】由画面过渡到文字,将学生带入到当时战火纷飞的情境中,同时给予学生视觉与心灵上冲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自主发现当时的情况是越来越危急的,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二)学习白求恩表现的句子,感悟他的精神品质过渡: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白求恩大夫又是怎样表现的?1.出示自学要求:默读2-4节,用直线划出描写白求恩表现的句子选择一到两处,读一读句子,联系当时的情况,圈出最让你感动的词语,写下自己的感受2.学生交流(1)出示第2小节的句子:1)“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眼睛里布满了红丝通过“两天两夜”、“布满”体会白求恩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板书:工作认真负责)2)“白求恩十分镇静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从伤员的腹腔里敏捷地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通过“镇静”体会白求恩在危急时刻仍然十分镇定,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板书:镇静)通过“敏捷”理解白求恩速度快,抓紧时间救伤员,同时反映他医术的高明。
板书:敏捷)3)师生配合读第二节师:通过朗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白求恩?(2) 出示第3小节的句子:1)这是一段白求恩与师长的对话描写,指名两位学生读师:结合白求恩的话,想一想,他在沉思什么?(白求恩认为伤员们留在这里很危险,应该到后方接受更好的治疗而他自己不能离开,离前线越近,越能够及时治疗,不延误病情2)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手术台呢?”“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不能离开手术台呢反问句有什么作用?(加强语气)3)理解:“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的阵地在战场上,与敌人搏斗;医生的阵地在手术台,给伤员做手术4)理解“国际主义精神”作为加拿大人,白求恩大夫来到中国援助我们抗日,这种崇高的精神就叫做国际主义精神板书:国际主义精神)5)师生配合读对话师过渡:说完,他低下头,继续做手术板书:继续) (3) 出示第4小节的句子“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理解“争分夺秒”, (板书:争分夺秒)白求恩抓紧时间救治伤员,对伤员负责,对工作负责说明】根据学习要求,学生找到文中描写白求恩表现的句子,通过与白求恩动作描写、对话描写以及心理活动的合理推测,进一步感受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和大无畏的国际主义精神。
此处,注重训练学生表达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这一环节中还穿插了不同形式的朗读,如对读、师生配合读等,有机地将环境描写和人物表现描写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感悟人物精神品质3.师生配合读2—4节师:课文中激烈的战斗环境的描写与白求恩大夫坚持给伤员做手术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一起来读2—4节四.归纳节意,概括内容1.归纳2—4节内容借助板书,用“什么情况下,谁怎么做的句式来归纳2—4节的内容2.概括全文(1)师:刚才归纳的就是事情的经过,加上起因和结果,就能概括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起因、结果)(2)生尝试概括3.小结方法:同学们,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先归纳叙述故事经过的几个小节的意思,再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明】归纳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老师给予学生“板书”和“句式”两大支架,能够用上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2—4节的主要内容随后再告诉学生概括全文内容的方法,加上起因和结果,相信通过多次这样的练习经历,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经验,逐步掌握此类文章的概括方法五.总结人物,情感提升配乐)1.师总结人物说明】配上抒情缓慢的音乐,老师用凝练的语言总结白求恩的一生,激发学生对他的敬佩之情,将课堂推向高潮。
板书设计】11、手术台就是阵地 镇静 敏捷危急 白求恩 拒绝 继续 工作认真负责 争分夺秒 国际主义精神 归纳:起因 经过 结果 【作业设计】1.抄写第11课课后词语,在2、3、4节中选择一节背诵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上网、书籍、看电影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白求恩的事迹说明】与课前预习相比,课后的练习更注重对课堂学习的检测第一题检测的是学生对课文字词、语言的积累第二题是本单元训练重点的呈现,学生凭借书本上记录的教师板书,运用概括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第三题是希望学生在学习完本课后,通过不同途径继续加深对白求恩的认识,感受他的精神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