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讲 简单议论文阅读——明确观点,理清结构课后练习 苏教版.doc
9页第13讲 简单议论文阅读——明确观点,理清结构题一: 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力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 题二: 妥协是一种艺术 毛彦①“妥协”一词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用到,而且在很多场合都是以贬义的形式出现的。
通常人们把其当作软弱可欺、无立场、无原则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它的误解,《现代汉语词典》中就将其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②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解决繁琐细微的家之小事,还是处理错综复杂的国之大事,如果能够合理恰当地运用妥协手段,不仅能收获成功、分享快乐,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处世态度③妥协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繁杂琐事很多,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磕磕碰碰、争争吵吵在所难免,以相互体谅的方式看待之、处理之,则心情和畅、家庭和睦、生活和美;而矛盾双方针锋相对、互不妥协,则心情不畅、家庭不睦、生活不美生活需要妥协,妥协更强调从对方角度出发看待问题,积极换位思考,正确认识问题,主动作出合理让步,为矛盾的化解创造有利条件妥协其实是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一剂润滑剂④妥协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段在人与人、国与国的交往中,难免会有分歧或摩擦一味地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只会造成相互的隔阂与矛盾;能够在恰当的范围内礼让三分、以退为进,则可以收到相互理解、合作共赢的结果如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率团访华,商谈中日建交在周总理主持的欢迎晚宴上,田中致词说:“过去的几十年之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
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用这样一句话表示道歉显然太轻描淡写了在场的中方人员都停止鼓掌,气氛顿时由热烈转为紧张周总理不露声色,在致词结束时仍然带头鼓掌,给田中圆了场但在随后的正式洽谈中,周总理严厉指出了田中的错误,田中不得不作出解释在双方最终议定的正式文件中,日方写道:“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中日邦交由此走向正常化⑥妥协还是一种处世哲学与积极介入、强势主导相比,妥协超然于局外,脱俗于世风,它讲求“和而不同”,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之美它放弃的是部分物质上的享受,收获的却是精神上的满足与畏强惧霸、步步退缩相较,妥协展现的是一种柔性的坚持,追求的是一种坚韧、无畏之美,它的美在于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坚持,是一种对基本道德规范的坚守⑦善待恩怨,学会尊重你不喜欢的人,我们会发现不仅少了一份怨恨,多了一份快乐,甚至还会赢得更多的尊重,收获更多的友谊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论证“妥协是一种艺术”这一中心论点的?(1)妥协是一种生活的方式;(2) ;(3) 题三: 从香菱学诗谈起①《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
②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救,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们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③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虚心好学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他下决心研究它,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材料,写成了《资本论》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⑥要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载:“子贡问曰:‘孔文于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都会谈到“不耻下问”。
我国南北朝时杰出的农业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求教一些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倌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坚持像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⑦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说,【甲】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________,而且还要有雪“输梅一段香”的__________,放下架子,不耻相师我国清代的张曜,因仅有战功而不大识字,在朝上受了些气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为师从此他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他便上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个个叹服⑧以上谈到的虚心好学的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不耻”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本领。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论点题四: 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 ①用水告急、用电告急!去年入夏以后,这样的信息不断充斥耳际,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再次成为各级紧急呼吁的重点和国人必须的选择 ②曾几何时,“节约”两个字被打上了“过去时”的烙印,似乎成了不入时的代名词不少人觉得,节约是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倡导节约已不合时宜还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高消费、超前消费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动力源,如果没有消费作刺激、作牵引,就会造成市场流通不畅,生产停滞不前…… ③其实,提倡节约与我们发展经济奔小康、提高生活水平并不矛盾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对于“节约”二字,我们也应该从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上来理解、把握和追求,让节约成为我们统一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 ④让节约成为一种追求在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位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节约资源就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干净的水源、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物……如今,缺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地球上维系生命的淡水资源十分紧缺。
有人打了个比方,如果地球上的总水量是一杯水,那么其中淡水仅有1茶匙,而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1滴我国又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其可利用淡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可见节约用水,乃至于节约一切资源,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 ⑤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当你离开家或办公室时,你应该记得把电器开关关上:当水龙头滴漏时,你应该想到先用一个容器把水接下来,再请人抓紧修理:当你扔掉一张纸时,你应该意识到它的另一面还可以用,而这样做可以减少一半的用纸量节约是一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事,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通过节约,我们可以保护一条河流,少建一座电站,拯救一片森林,保留一处资源…… ⑥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节约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意志和品德古人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里的节俭便是节约,便是告诫人们要力戒奢侈和铺张浪费 ⑦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大力提倡“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中国的革命事业”今天,战争的烟云虽已远逝,勤俭节约的真理却并未失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神圣而任重道远,非常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让节约成为一种传统、一种追求、一种习惯,更成为一种精神吧!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观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明作者的观点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五: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①“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主张以存疑的态度来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学术观点,同时又主张客观看待自己的意见和学术观点,反对独断专行这种态度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尤为重要②不以人蔽己,可以解疑解蔽,推动认识的前进鲁迅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文艺如此,科学亦然普朗克教授虽然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但因为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虔诚奉为权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