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会计学第1章.ppt
42页会 计 学,—与物流专业学生共同学习贾 璐 accounting02040608@,为什么要学会计?,清 单,(1)开学家里给 8000元,亲戚资助 4000元;(2)缴纳学费3500元; (3)餐卡存款次数不清,目前卡上剩余50元;(4) 看电影、溜冰200元;(5)借给其他同学500元;(6)买教材200元; (7)向灾区捐款50元;(8)买文具100元;(9)交纳班费50元;(10)购衣物1000元(11)自行车150元;(12)买电脑3000元; (16) 请同学k歌400元;(13)向A同学借入300元;(14)假期勤工俭学净得900元; (15) 请同学吃饭200元;(16)其他零星支出不清楚 ? (17) 目前存款300元;,(1)存款(含餐卡) 350元 (2)电脑 3000元 (3)教材、文具 300元 (4)学费支出 3500元 (5)衣物 1000元 (6)自行车 150元 (7)借出 500元 (8)娱乐支出 800元 (9)班费支出 50元 (10)捐款支出 50元 (11)其他支出 3500元 合计 13200元,(1)向A同学借入 300元,借款合计 300元,(1)开学家里给 8000元 (2)亲戚资助 4000元 (3)假期勤工俭学净得 900元,家庭投入和自有 12900元,资金来源:13200元,分析结论: 1.其他支出(每天餐费及其他零星支出)3500元,如果我们按照每月600元餐饮费的用度来大致估算的话,一个学期四个月,这部分支出应为2400元。
仍有1100元的不明消费 建议:自己做一个明细的消费记录. 2.较之于其他必要支出之外,娱乐消费较高 建议:压缩不必要的支出. 3.另外,还有应收的款项500元 建议:如果时间过长,要催收.,,资金去向:13200元,会计是什么?,■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 会计的产生1.会计是人类为管理生产实践而产生的●记录劳动过程 ●计算劳动成果,伏羲社会的“结绳记事”法—事小小结其绳,事大大结其绳,,黄帝、尧舜时期的“书契计量”—利用文字、数字等刻记方法对生产活动进行计量,来管理生产耗费和记录生产成果,(二)会计的发展1.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西周时期——“司会”■唐宋时期——“四柱结算法”■明末清初 ——“龙门账” ■建国前——中西会计模式并存■1949——1957学习苏联模式■1978 ——1992恢复修订时期■1993年7月1日——两则两制,两则:①”企业会计准则”②”企业财务通则” 两制:①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②10个行业的财务制度,■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 ■2000年7月1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001年1月1日——《企业会计制度》 ■2003年,颁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 ■2004年4月,颁布《小企业会计制度》 ■2007年1月1日——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2.会计在国外的发展■公元前4000多年的古巴比伦时期—— 简单的记录■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简单的会计制度■12 —— 13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银行的记账方法■1494年——意大利人Luca Pacioli在《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一书中系统描述复式记账法,奠定近代会计的基础■工业革命时期——近代会计阶段 ■二十世纪50年代之后——现代会计阶段,■现代会计的涵义 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一) 管理工具论是反映和监督生产过程的一种方法,是管理经济的一种工具。
代表人物:解放初期的会计专家潘序伦(1893-1985)立信创始人,江苏宜兴人李宏寿 (1909- ) 江苏扬州人黄寿宸 (1917-1991) 浙江温州人,(二)信息系统论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代表人物:,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厦门大学教授,厦门大学教授,(三)管理活动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经济活动采用专门方法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代表人物:,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东北财经大学 教授,财政部科研所教授原会计管理司司长,(四)管理信息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经济活动采用专门方法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信息管理系统代表人物:刘炳炎、杨时展、方正生、郭道扬教授五)艺术论会计是以货币形式,对具有或部分具有财务特征的交易事项予以记录、分类、汇总并解释由此产生的结果的一门艺术代表人物:新中国毕业的会计学博士蔡春,陆正飞等会计学科基本框架,一、什么是会计学?(P12) 二、会计学科体系的构成?层次关系: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高级会计学 、国际会计学、会计制度设计、会计电算化、会计理论,,,会计学科,,,,基础分类:会计理论学科、会计应用学科、会计方法学科、会计规范学科、会计效率学科,行业领域: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服务企业会计、交通企业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军工科研单位会计、政府会计等,,怎么学习会计?,学习要求,1、教学目的2、课程体系3、教学参考书与学习资源4、练习与考核,第二节 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一、会计的目标 1.“受托责任”观——向投资者解释受托者业绩,并用来解释受托者责任。
2.“决策有用观”——通过适当、公正、充分地揭示和表述会计信息,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作出经济决策 3.我国会计目标的特点(P15),二、会计职能(一)定义 即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本身所具有的客观功能 .(二)马克思的精辟论述□ “过程越是按照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因此,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民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对公有财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会计的基本职能是:1.观念总结(核算) 2.过程控制(监督),(三)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监督1.核算 (反映)职能□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情况,为有关各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 □反映的指标 数量指标□反映的范围 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反映的依据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反映的特征□全面:无一遗漏□连续:承上启下□综合:货币量度□系统:分门别类,2.监督(控制)职能□会计能够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指导和调节各单位的经济活动 □监督的标准□定性标准□定量性标准□监督的时间□事前监督:计划□事中监督:控制□事后监督:分析,(四)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 .(五)现代会计的职能延伸□事前预测和决策□事中控制和管理□事后分析和评价(六)现代会计职能的完整表述 ■反映经济活动■评价经营业绩■控制经济过程■预测经济前景■进行经济决策,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会计假设是指为了进行客观的会计核算而对会计领域中某些尚未确知的事物、某些现在还无法正面加以论证的事物做出合理的假设。
会计假设包括:1 、会计主体假设2 、持续经营假设3 、会计分期假设4 、货币计量假设,(一)会计主体□内涵 ——会计为之服务的,需要独立进行会计核算的特定单位或经济组织□形式 ——企业、 分(子)公司、企业集团、车间班组,政府机构、军队、医院、学校等□意义 ——划定空间范围; 明确记账立场;,即凡是经济上能够具有相对独立性(独立核算),能够控制经济资源并对此负法律责任请大家做一个判断,一家服装店的所有者(张某)从店里的取走5000元购置了一台电脑服装店的会计账簿是否应该反映该笔经济业务呢?,所有者,(二)持续经营□内涵——假设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持续下去,以会计主体的持续存在为常规,以其结束为例外,即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清算□意义——为确保会计核算方法的相对稳定——为正确地进行资产的计价、损益的确定、债权债务的处理提供了核算基础——为权责发生制的使用,会计分期及配比提供了前提,(三)会计分期□内涵——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相等的起讫期间□形式——年度、半年度、季度、月份——会计年度、日历年度与财政年度□意义——确定了会计主体核算自身损益的时间范围、便于及时编报、定期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四)货币计量□内涵——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用假定币值不变的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并报告其结果。
□意义——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综合性、可比性. 二、会计核算的基础——计量基础 计量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 与“收付实现制”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凡是已在当期收付的款项都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没有收付的款项,都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以实收实付确定收入费用.,会计计量基础,经济业务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1)5月6日支付下月广告费30 000元: (2)5月10日销售产品6万元,已收款: (3)5月15日收到客户预付货款6万元: (4)5月20日销售产品8万元,未收款: (5)5月25日发生电费9万元,未付款: (6)5月28日现金购买办公用品2万元:,不算5月费用 计算5月费用,计算5月收入 计算5月收入,,,不算5月收入 计算5月收入,,计算5月收入 不算5月收入,,计算5月费用 不算5月费用,,计算5月费用 计算5月费用,,结论:权责发生制下:以权责的归属期作为计量的基础.,第四节 会计信息及其质量要求,一、会计信息的含义会计信息是指通过会计活动形成并可用来传递的、分类集中体现某会计主体的、主要以货币表现的有用的价值信息。
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 经营人员及员工□政府机构,三、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提出了8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真实性原则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 必须如实反映各个经济事项(无遗漏)□必须注重会计事项的客观证据(真实)□必须坚持科学正确的分析方法(正确),(二)相关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三)可比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1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2 、横向可比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四)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实质:经济内容(实质);---形式:法律形式(外在的表现形式)eg: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五)清晰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记录准确、清晰----凭证、账簿合理、适用----账户的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数字合规----报表勾稽清楚、项目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