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海经济区旅游资源开发分析.doc
6页淮海经济区旅游资源开发分析淮海经济区旅游资源开发分析摘耍:淮海经济区,是一个松散的经济型组织,由苏、鲁、豫、 皖四省接壤的20个地级市组成本区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8个,另 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2处文章对区内旅游资源分布特征进行了分 析,总结了区内各城市旅游开发的核心产品、形象定位及开发竞争力 根据分析,提出沿河、沿海联合开发,资源深度开发等建议关键词:淮海经济区;淮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一、淮海经济区概况淮海经济区于1986年3月成立,由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 的20个地级市组成包括江苏省的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 迁;山东省的荷泽、济宁、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安徽省 的淮北、宿州、阜阳、蚌埠、毫州;河南省的开封、商丘、周口,共 有97个县(市)、51个区中心城市为徐州经济区总面积17.8万 平方公里,总人口 1・23亿人,约占全国面积的1.8%和总人口的 10. 3%该区位于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区域,承南启北,东接齐鲁、 南连江淮、东濒黄海、西临中原,地处沿海中心位置该区历史文化 底蕴丰厚,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区内有泰山、曲阜等历史名胜和 孔子、刘邦、项羽以及周恩来等众多名人遗迹,是中国旅游内涵极为 丰富的地区之一。
淮海经济区交通便利,区内京沪、京九、陇海、新 石二纵二横铁路干线形成“井”形框架,京福、京沪、连(云港)一霍 (尔果斯)、日东高速公路及国道干线构成密集运输网络连云港、日 照港为天然深水良港,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鲁宁输油管道纵贯南北, 航空线路基本覆盖经济区便捷的交通使本区具有货畅其流、人便其 游的优势条件淮海经济区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共同体,在历史上也有 深厚的文化根源,其共同的文化朔源便是淮海文化由于这一区域既 有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乂是一个经济共同体,故对其旅游资源开发 进行探讨分析,以使区内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充分发挥区域联合优势, 合理配置,协调发展,十分必要二、淮海经济区域旅游资源区域分布特征1・东部、北部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西部、南部以人文旅游资源 为主本区东部沿海既有阳光、沙滩、碧海(3S)的滨海景观,如H照、 连云港乂有滨海湿地的生态景观,如盐城北部主要分布有山体景 观,如泰山、蒙山和莱芜大峡谷本区的西部、中部和南部主要分布 着历史文化等人文类旅游资源,如西部开封的宋文化,中部徐州的两 汉文化,南部蚌埠的淮河文化2 •历史人文类旅游资源分布广泛淮海经济区内除东部、北部一些地区分布有自然旅游资源外,其 余西部、中部和南部都是以人文历史类旅游资源为主,人文气息浓郁, 如济宁的扎孟文化,河南鹿邑的老子文化,徐州的两汉文化,商丘的 先秦文化、商文化,连云港、周口的史前文化,开封的佛教文化,徐 州、蚌埠的古战场文化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乂有京杭大运河沿线城 市的运河文化、漕运文化,以及黄河文化、淮河文化等大河文化旅游 资源。
另外还有荷泽的花卉文化、盐城的盐文化、亳州的养生文化等 比较有特色的人文、社会旅游资源,可见,人文旅游资源在本区分布 相当广泛3•水体旅游资源多沿淮河、运河分布淮海经济区内有京杭大运河、淮河、黄河等多条河流通过,因此, 有许多沿河城市都进行了自然水体类及文化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如济 宁(运河之都)、枣庄(江北水乡)、宿迁(楚风水韵,休闲绿都)、淮安 (漕运之都)都对京杭运河进行了旅游开发,都在打“水都”的牌子 乂如淮河流经的阜阳、蚌埠分别开发了 “颍州西湖”和“淮河风情” 等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三、 淮海经济区域旅游产品开发及形象定位分析淮海经济区内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两处(曲阜三孔和泰安泰 山),国家级旅游区(点)39处,其中山东22处,江苏9处,河南5 处,安徽3处本区各市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种类及形象定位如表 1所示从产品开发方面来讲,既有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如开封的 “包公祠”、徐州的“楚王陵汉墓景区”;也有休闲度假型及生态型 等新兴旅游产品,如连云港的“连岛海滨度假区”、日照的“山海天 度假区”以及盐城的“麋鹿生态旅游区” o从产品结构类型看,产品 开发种类相对比较集中,主要以文化类旅游产品为主,如济宁的三孔、 六艺城,徐州的淮海烈士纪念塔、龟山汉墓,宿州的垓下古战场、虞 姬墓,开封的包公祠、开封府,淮安的周恩来故居、吴承恩故居,亳 州的古井酒文化博物馆、三国览胜宫,商丘的古城景区、燧皇陵等等。
从旅游形象定位方面来讲,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古”,像 徐州定位古都彭城,枣庄定位运河古城,开封定位七朝古都,商丘定 位三商之源等等,这些形象定位不仅体现了其旅游产品的历史属性, 还是其文化久远的具体表现另…个特点是“淮”,纵观整个淮海区 域,各市旅游形象定位都有一股“淮水风韵”,如蚌埠“淮河风情”, 淮安的“吁盼龙虾节”,淮北的“百湖之城”等都与淮水的流经有着 密不可分的关系另外,该区其他水体旅游资源也大都是淮水及其支 系作用下形成的,像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的阜阳“颍上西湖”就 是淮河中游支流“颖河”水流作用形成的四、 区内旅游市场竞争力分析淮海经济区位于长三角、环渤海两个旅游大区的中间地带,区内 各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参差不齐,是东部沿海的旅游“凹陷区”,竞争 力较弱其中,山东的码阜、泰安,河南的开封,是全国重要的旅游 城市,国际国内知名度较高,旅游业起步早,发展比较成熟,客源市 场遍及海内外其他城市旅游业还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其中临沂、 徐州、连云港、商丘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仍未成熟,因此,当前应主 打国内旅游市场,并逐步将知名品牌推向国际市场从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看,区内各城市的紧密客源市场应是淮海经 济区本身。
因为淮海经济区总人口 1. 2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3%, 区内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客源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内人II作为 客源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乂因经济区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连接 处,南京、北京、上海、浙江等地也是其重要的外围市场由此可以 看出,区内各城市应把其所在省市作为核心客源市场,把淮海经济区 作为紧密客源市场,把江浙沪作为重要的外围客源市场,把此外地区 作为机会市场从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看,由于淮海经济区位于东部沿海的优势区 位条件,其海外客源市场空间分布基本和全国入境客源市场空间分布 相当,主要集中在东亚的口本、港澳台、韩国及东南亚各国,其次是 美、英、法等欧美国家,只是其游客总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 淮海经济区应在海外适吋推出区内精品、名品旅游区,如|#|阜三孔、 泰安泰山等,“运河旅游”发展起来以后,应联合沿线其他城市适时 向国外推广,因为“京杭运河”在海外有较高知名度,大运河所呈现 的华夏文化历史长廊,对欧美等海外游客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运河 之旅”也 必将对区内海外旅游形象有所提升五、区内旅游资源开发建议1 •旅游开发、线路纽合上应突出“淮河文化”特色淮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黄河的第三大河,是划分南北文化、气 候的重要分界线。
文化方面,淮河以北是齐鲁文化、中原文化等北方 特征的文化,以南是楚文化、吴文化等南方特征的文化气候方面, 淮河、秦岭一线构成了 1月0°C等温线和800nini等降水线淮河以北 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晏子春秋》 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反映了当吋淮河两 岸的气候差异淮河流域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伏羲、燧人氏(三 皇中的两皇)都曾定居于此;轴心国时期,儒、道、墨学说创始人孔 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的生地及主要学术活动,都是在淮河北 岸较小的地域范围内进行的战国后期才转移到了齐国的稷下(今临 淄),形成了中国学术繁荣的一个高潮O可以说儒、道、墨都是淮海 大地所孕育的因此,淮海经济区在旅游开发时,应该以淮河文化为主线,以区 内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交通为纽带来整合区内旅游资源具体来说, 可以开发“淮水寻根游”,将周口的“伏羲文化”旅游资源、商丘的 燧人氏“火文化”旅游资源、徐州的“彭祖文化”旅游资源串联起來, 进行资源整合还可开发“淮水诸子游”,将济宁的孔孟文化旅游资 源,枣庄的墨子文化旅游资源,河南鹿邑、安徽涡阳的老子文化旅游 资源(硅邑、涡阳以前可能是一个地区),商丘、蒙城的庄子文化旅游 资源,安徽颍上的管子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组合成诸子旅游线路。
2•区内“京杭运河”旅游开发应与沿线其他省份加强合作京杭大运河自2006年就开始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之路,随着申 遗工作的开展,京杭运河沿线的17个城市也在着手打造“京杭运河” 旅游品牌,沿河旅游在欧美及世界各地都是十分受欢迎的旅游产品, 因此,如果开发得当,“运河之旅”将有望成为世界知名品牌而淮 海区域内的运河城市(济宁、台儿庄、徐州、淮安)在运河开发时应把 地域民俗文化与漕运文化相结合,设计景点时应以整条运河为参照物, 从而有机地融入运河线路中3.深入挖掘区内旅游文化资源目前,区内一些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在硬件设施上下了很大的 功夫,但在文化开发上还有所欠缺,当地的文化精髓还没有完全为旅 游业所用如淮河流域的儿位先哲一一孔子、老子、庄子、管子等, 他们的经典学说中都有不少对水的论述,他们借水述说心声,抒发胸 怀,探求真谛,陶冶情操藉此,可以把水资源的开发和当地儒、道 文化相结合,如在颍州西湖的开发中就可以把管子的“乐水思想”融 入景区再如,在鲁南地区的水体类旅游资源开发中,可以将孔子“仁 者乐山,智者乐水”、“逝者如斯夫,不合昼夜”的思想融入景区 另如,在安徽涡阳正在建设的“涡河沿岸生态旅游带项目”上,可以 把老子“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以其 无以易之”等有关水的哲学思想体现在旅游产品开发中,以题字、雕 塑、楹联、碑刻、旅游纪念品等手段予以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