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朔州市向阳堡中学高一数学理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6页山西省朔州市向阳堡中学高一数学理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设函数f(x)=cosωx(ω>0),将y=f(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象与原图象重合,则ω的最小值等于( )A. B.3 C.6 D.9参考答案:C【考点】由y=Asin(ωx+φ)的部分图象确定其解析式.【专题】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函数图象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象与原图象重合,说明函数平移整数个周期,容易得到结果.【解答】解:f(x)的周期T=,函数图象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象与原图象重合,说明函数平移整数个周期,所以,k∈Z.令k=1,可得ω=6.故选C.【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的平移,三角函数的周期定义的理解,考查技术能力,常考题型.2. 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1=1,a4=8,则a6=A.16 B.16或-16 C.32 D.32或-32参考答案:A略3. 若,则( )A. B. C. D.1参考答案:B略4. 如图,矩形长为6,宽为4,在矩形内随机地撒300颗黄豆,数得落在椭圆外的黄豆数为96颗,以此实验数据为依据可以估计出椭圆的面积约为( ).A. 7.68 B. 16.32 C. 17.32 D. 8.68 参考答案:B略5. 已知为等差数列,若,则( )A. B. C. D.参考答案:B6. 若f(x) = x2+2(a-1)x+2在(- ∞,4 ]上是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 ∞,- 3] B.[- 3,+ ∞), C.(-∞,5] D.[3,+∞)参考答案:A7. 已知函数f(x)=sin(2x+),为了得到函数g(x)=sin2x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f(x)的图象( )A.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C.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 D.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参考答案:A【考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分析】由条件根据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可得结论.【解答】解:把函数f(x)=sin(2x+)=sin2(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可得 函数g(x)=sin2(x﹣+)=sin2x的图象,故选:A.8. 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0,1],则函数f(x+2)的定义域为( )A.[﹣2,﹣1] B.[2,3] C.[﹣2,2] D.[﹣1,3]参考答案:A【考点】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求法.【分析】根据函数f(x)的定义域求出x+2的范围,解出即可.【解答】解:∵函数f(x)的定义域为[0,1],∴0≤x+2≤1,解得:﹣2≤x≤﹣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抽象函数的定义域问题,是一道基础题.9. 已知R是实数集,集合,则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A. [0,1] B. (0,1] C. [0,1) D. (0,1) 参考答案:B【分析】阴影部分对应的集合为A∩B,利用集合的基本运算即可得到结论.【详解】由题可知阴影部分对应的集合为A∩B,∵A={x|或},B={x|0<x},∴A∩B={x|0<x}=(0,1],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利用集合关系确定阴影部分的集合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0. 已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A. 8 B. 7 C. 6 D. 4参考答案:B【分析】先画出满足约束条件的平面区域,然后求出目标函数取最大值时对应的最优解点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即可求出答案.【详解】满足约束条件的平面区域如下图所示:作直线把直线向上平移可得过点时最小当,时,取最大值 7,故答案为 7.【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简单线性规划,其中画出满足约束条件的平面区域,找出目标函数的最优解点的坐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设函数,存在,若满足有,则正实数的最大值为__ _.参考答案:12. 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49,Sn达到最小时,n等于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2413. 命题“若△不是等腰三角形,则它的任何两个内角不相等”的逆否命题 是 ;参考答案:若△的两个内角相等,则它是等腰三角形14. 函数y=sin4x+cos4x-的相位____________,初相为__________ 。
周期为_________,单调递增区间为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5. 在△ABC中,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则 .参考答案:216. 用清水洗衣服,若每次能洗去污垢的,要使存留的污垢不超过1%,则至少要清洗的次数是 参考答案:4次17. 在函数①y=2x; ②y=2﹣2x;③f(x)=x+x﹣1; ④f(x)=x﹣x﹣3中,存在零点且为奇函数的序号是 .参考答案:④【考点】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分析】逐一分析给定中个函数的奇偶性及零点存在性,可得结论.【解答】解:函数①y=2x不存在零点且为非奇非偶函数,故不满足条件;函数②y=2﹣2x存在零点1,但为非奇非偶函数,故不满足条件;函数③f(x)=x+x﹣1不存在零点,为奇函数,故不满足条件; 函数④f(x)=x﹣x﹣3存在零点1且为奇函数,故满足条件;故答案为:④.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BD,DC的中点,AE=DC=3,BC=2,BD=4.(1)试求,表示;(2)求2+2的值;(3)求的最大值.参考答案:【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专题】计算题;转化思想;向量法;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1)由已知结合共线向量基本定理得答案;(2)由已知结合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法则求解;(3)由向量加法、减法及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得答案.【解答】解:(1)∵E,F分别为BD,DC的中点,∴,则;(2)=;(3)=,∵=10﹣6cos∠AEF.∴当∠AEF=π时,取得最大值16.∴的最大值为.【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考查了向量加法与减法的三角形法则,是中档题.19. 已知,(1).画函数在定义域内的图像,并求值域;(5分)(2).求函数g(x)的值域.(5分)参考答案:解:(1).图略。
……………………………5分(2)……………………….5分 略20. 某校100名学生期中考试语文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成绩分组区间是:[50,60),[60,70),[70,80),[80,90),[90,100].(1)求图中a的值;(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这100名学生语文成绩的平均分;(3)若这100名学生语文成绩某些分数段的人数(x)与数学成绩相应分数段的人数(y)之比如表所示,求数学成绩在[50,90)之外的人数.分数段[50,60)[60,70)[70,80)[80,90)x:y1:12:13:44:5 参考答案:【考点】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频率分布直方图;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分析】(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可10(2a+0.02+0.03+0.04)=1,解方程即可得到a的值;(2)由平均数加权公式可得平均数为55×0.05+65×0.4+75×0.3+85×0.2+95×0.05,计算出结果即得;(3)按表中所给的数据分别计算出数学成绩在分数段的人数,从总人数中减去这些段内的人数即可得出数学成绩在[50,90)之外的人数.【解答】解:(1)依题意得,10(2a+0.02+0.03+0.04)=1,解得a=0.005; (2)这100名学生语文成绩的平均分为:55×0.05+65×0.4+75×0.3+85×0.2+95×0.05=73(分); (3)数学成绩在[50,60)的人数为:100×0.05=5,数学成绩在[60,70)的人数为:,数学成绩在[70,80)的人数为:,数学成绩在[80,90)的人数为:,所以数学成绩在[50,90)之外的人数为:100﹣5﹣20﹣40﹣25=10. 21. (本题12分)青岛第一海水浴场位于汇泉湾畔,拥有长580米,宽40余米的沙滩,是亚洲较大的海水浴场.已知海湾内海浪的高度y(米)是时间t(,单位:小时)的函数,记作.下表是某日各时刻记录的浪高数据: t03691215182124y经长期观测,的曲线可近似地看成是函数的图象. (Ⅰ)根据以上数据,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T,振幅A及函数表达式;(Ⅱ)依据规定,当海浪高度高于1米时才对冲浪爱好者开放,请依据(1)的结论,判断一天内从上午8∶00至晚上20∶00之间,哪段时间可对冲浪爱好者开放?参考答案:22. 记所有非零向量构成的集合为V,对于,∈V,≠,定义V(,)=|x∈V|x?=x?|(1)请你任意写出两个平面向量,,并写出集合V(,)中的三个元素;(2)请根据你在(1)中写出的三个元素,猜想集合V(,)中元素的关系,并试着给出证明;(3)若V(,)=V(,),其中≠,求证:一定存在实数λ1,λ2,且λ1+λ2=1,使得=λ1+λ2.参考答案:【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分析】(1)比如=(1,2),=(3,4),设=(x,y),运用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即可得到所求元素;(2)由(1)可得这些向量共线.理由:设=(s,t),=(a,b),=(c,d),运用数量积的坐标表示,以及共线定理即可得到;(3)设=(s,t),=(a,b),=(c,d),=(u,v),=(e,f),运用新定义和数量积的坐标表示,解方程可得a,即可得证.【解答】解:(1)比如=(1,2),=(3,4),设=(x,y),由?=?,可得x+2y=3x+4y,即为x+y=0,则集合V(,)中的三个元素为(1,﹣1),(2,﹣2),(3,﹣3);(2)由(1)可得这些向量共线.理由:设=(s,t),=(a,b),=(c,d),由?=?,可得as+bt=cs+dt,即有s=t,即=(t,t),故集合V(,)中元素的关系为共线;(3)证明:设=(s,t),=(a,b),=(c,d),=(u,v),=(e,f),若V(,)=V(,),即有as+bt=cs+dt,au+bv=ue+fv,解得a=?c+?e+,可令d=f,可得λ1=,λ2=,则一定存在实数λ1,λ2,且λ1+λ2=1,使得=λ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