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心理学角度看习惯的养成.doc
4页从心理学角度看习惯的养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地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身 一、习惯的形成首先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习惯形成的原因和过程1、习惯是注意的结果注意对于处理情绪,制定目标,解决问题是必需的,没有它就不能完成对外界环境做出适当地反应人们在特定时间内注意力投往何处,依赖于三方面的相互作用:本能、习惯和价值本能是千百年来有选择的结果本能的注意模式帮助我们避开危险的事物,并把兴趣放在有助于我们生存的事物上人们在生活中也获得了习惯,学会忽略了某些事而注意另一些事这依赖于以往遇到它们时是带来痛苦还是快乐价值则按照未来的期望去塑造注意的模型按照期望做事不仅当即就能受益,还因为他们想在未来达到某种状态有时候,本能、习惯首当其冲;另些时候,价值更能起主导作用2、习惯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从这一观点出发,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可以等待“习以为常”而应该能动地以社会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以训练,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行为习惯是自我调节的结果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人们也可以通过自我生成的因素,自己调节自己的行为。
当面临各种冲突时,人们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人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的过程4、任何习惯的形成,都是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习惯形成的过程人们通常分成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就是不自觉阶段,依靠外力的督促教育,不断强化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形成了习惯第二个层次是,成为自觉行为这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了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化,达到类似本能的程度到了自动化以后,也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行为习惯这是最佳的教育习惯二、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1、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2、“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习惯养成得越多,这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3、习惯不嫌其多,但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儿又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
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种习惯,牢牢地在身上生了根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 什么又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呢?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象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 三、习惯的养成,常常需要一段时间习惯的形成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头1~7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去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第二个阶段是7~21天左右,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变第三阶段是21~90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一旦跨入这个阶段,你就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个习惯已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为你“效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