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福州鼓山导游词(12篇).doc
38页最新福州鼓山导游词(12篇) 福州鼓山导游词篇一 青龙鼓山佑民安康 自古以来,福州百姓在选择及组织居住环境方面,就有采用封闭空间的传统为了加强封闭性,还往往采取多重封闭的办法,如四合院宅就是一个围合的封闭空间;多进庭院住宅又加强了封闭的层次,而里坊又用围墙把许多庭院住宅封闭起来(比如福州的三坊七巷的构造) 作为城市也是一样,从城市中央的衙署院(或都城的宫城)到内城再到廓城,也是环环相套的多重封闭空间在城市的外围,按照风水格局,基址后方是以主山为屏障,山势向左右延伸到青龙、白虎山,成左右肩臂环抱之势山的左右为青龙白虎(比如说福州的以金鸡山为青龙,大梦山为白虎,于山、乌山把住南门成左右肩臂环抱之势),遂将后方及左右方围合基址前方有案山遮挡,连同左右余脉,亦将前方封闭,剩下水流的缺口,又有水口山把守,这就形成了第一道封闭圈如果在这道圈外还有主山后的少祖山及祖山,青龙、白虎山之侧的护山(比如说福州青龙之侧的护山的鼓山;白虎山之侧的旗山)案山之外的朝山,这就形成了第二道封闭圈可以说风水格局是在封闭的人为建筑环境外的一层天然的封闭环境 由此我们可知,鼓山为作福州的青龙山,守护着福州这块难得的宝地,保佑着有福之州风调雨顺,人民安康。
鼓山之“鼓”意义非常 鼓山为作福州的青龙山,自有神奇之处,由其顶峰有一如鼓巨石而得名相传这支鼓是天上的擂鼓将军为了镇住恶龙特地留下的每当风雨交加,石鼓便有簸荡之声,那就是鼓将军在鼓山顶面对海上龙王进犯而击鼓,号召三军准备战斗 鼓,在易经中为震、为东方易经云:震者亨震来,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其意思是重雷发向,千里传声,有惊无险之象,亦有变动之意 易经《震卦》象征震动的鼓声:可致亨通当惊雷鼓动的时候,天下万物都感到恐惧,然而君子却能安之若素,言笑如故;即使雷声震惊百里之遥,作为君子却能做到从容不迫,表示大丈夫威武不能屈,所以能成就大事鼓山顶峰的石鼓亦在点醒居住福州的人们,匹夫兴亡人人有责每当国家风云变幻之时,应该走出去,为国效力,由闽化龙之意 九座山亭有玄机 坐落在鼓山的涌泉寺更为名扬天下,其位列闽刹之冠,是福州的骄傲,素有“既来福州,必游鼓山”之说 涌泉寺寺院和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山坡里原有的山泉、峭壁怪石都被巧妙地镶嵌其中,寺庙前后左右环抱着苍郁的古老大树林,可谓“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宛如这寺院是盘古开天地就有,是上天降落在此处这一典型唐代建筑,坐北朝南,以三级宫殿群,顺山势而上。
迈过高高的门槛,一阵佛门清静的淡雅清香就会扑面而来很多人走进殿内,烧上一炷香,虔诚地祈祷、祝福,让人徒升心安平静之感 建造这所寺院的开山祖师神晏更具有传奇色彩由于寺院建造在鼓山的燕窝穴上,燕窝发燕仔燕孙,所以涌泉寺能居僧干众,蒸蒸口上相传当时涌泉寺建成后鼓山香火愈来愈旺为了让香客们上山方便,寺院僧众决定修条上山道路历经七七四十九天努力,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山道,从鼓山脚下一直铺到涌泉寺的大门 开山祖师神晏看见这条石砌大道,心里很高兴可过了几天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条石砌大道寺院的僧众,病的病,死的死,香客们也闻知涌泉寺发生瘟疫,也不敢上山来了一时间,鼓山涌泉寺僧侣四散奔逃,香客稀少,冷清寥落 神晏心中好疑惑,为探明原因走到鼓山白云峰顶朝看石道远远望去,隐隐约约中,他发现整条石道一股凶气缭绕不散他连忙再仔细一一辨认,这才惊骇得他几乎失去控制喊叫出来这条从山脚铺到涌泉寺大门口的石道,弯弯曲曲就如一条巨大蟒蛇蜿蜒而上,岭道上的一块块石头板就如蟒蛇身上的鳞甲一片片那蛇的头对着涌泉寺大门正张着血盆大口对着燕窝吞吃出门的燕子,这石道分明是“蛇窜燕窝”!这明摆着涌泉寺的风水被这石条道破坏了。
好在神晏不愧为一代大师他返回涌泉寺,召集众僧在新修的这条上山石道上建造了九座山亭,从山脚到山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头道路中间的九座山亭,依次为闽山第一亭、东际亭、仰止亭(今已废)、观瀑亭(又名石门亭)、乘云亭、半山亭、茶亭、松关亭、更衣亭这九座山亭像九根大铁钉,牢牢地钉在这条蟒蛇变成的石道上,把这“蟒蛇”斩成七段,使它不能再作怪之后又从喝水岩修建一条石道,用条石铺设,直达山门该道为蜈蚣岭道,意为蜈蚣叮七寸蛇怕蜈蚣,这样这条毒蛇就不能复活了蜈蚣岭道铺设完,上山道路变得四通八达了 这一来,蟒蛇不能动弹 了而化成蟒蛇的那条石道,永远僵死在那儿,被千人万人踩此后,涌泉寺渐渐香火旺盛了,僧众越来越多,涌泉寺越来越闻名于世终于成了南方著名的佛教圣地在鼓山其摩崖石刻也很闻名 福州鼓山导游词篇二 这是古时登鼓山之道从山麓廨院登上20xx多级台阶,经过“七 亭七里路”就可到达涌泉寺山门第一亭:“东际亭”过廨院即是东际桥,桥上过亭就开始登山上99级石阶至“仰止亭”(已废)此后途中岩石上有诸多字刻可观第二亭:“石门亭”,古名“听涛观瀑亭”距第一亭367级台阶水淙淙不绝于耳第三亭:“乘云亭”,与前亭之间有271级,沿道有石刻“乘云”、“仰涛”、“小鼓”、“天风吹梦”、“风怒涛飞”等。
第四亭:“半山亭”由第三亭至此,共有494级台阶亭在半岭,故名过此亭百余阶,有石刻“路通仙苑”,转小径可达“十八洞景”半山亭”后近300阶有石刻“桃岩洞口”,往东可到桃岩洞,桃花精舍第五亭:“茶亭”过半山亭约520台阶即可达此因亭附近有茶园而得名道边有石刻“欲罢不能”、“宜勉力”等据说清乾隆时福州知府李拨登山至此,气喘吁吁往上走,力有不逮;往回走,心不甘愿遂题 “欲罢不能”于亭旁大石上第六亭:“松关亭”距“荷亭”有300多级台阶,附近有石刻一笔“寿”、 一笔“龙”、一笔“虎”,还有文天祥所书的“忠、孝、廉、节”等第七亭:“更衣亭”过“松关亭”几十步即是传说闽王当年上山入寺,便在此更衣有联曰:开门曾仰前王节,入寺还更此地衣登山至此,汗流浃背,而高处生寒,正需更衣、添衣附近石刻有“毋息半途”、“眼底浮云”、“心路须平”等 涌泉寺 涌泉寺位于鼓山之上,占地约1.7公顷,仍保持着明清的建筑风格寺依山偎谷,槛廊连缀,25座大小殿堂簇拥着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巨柱耸立,飞檐凌空,雄伟辉煌殿内释迎牟尼三世佛不着梵服,只披汉装,端坐其中;两旁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法相庄严”在大殿后侧,有尊重约1.15吨的“三圣像”。
像前有一张桑丝木制成的长桌,据说历经多次火劫,至今仍完好如初,被称为镇寺之宝大殿内外有许多橡联佳句,如:“座上白云多,正丹风浴时,苍龙卧后;眼中沧海小,看七鲲东去,五虎南来等,皆为古寺历史和环境的生动写照 大雄宝殿和圆通宝殿的天花板上彩绘艳丽夺目其中,大雄宝殿有清光绪十三年(1882年)绘制的各种样龙图案129块,丹顶鹤图案86块,另有麒麟、白马、象、猿等图案27块圆通宝殿有清光绪十三年(1882年)绘制的故事彩绘75幅此外,还有清中国台湾知府庆保和福州将军庆霖两兄弟同献的巨匾“宝珞尊严”殿中还保藏着几十部明版锦装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及明清的佛像、花瓶等在大雄宝殿前两侧的钟、鼓楼上悬挂有古钟、鼓,其中重约2吨的金刚般若钟上铸有6372字金刚经,至今有300多年了 在圆通宝殿西侧有圣箭堂,俗称“方丈”室院中栽有两雌一雄的铁树,开花时黄色大如绒球据说铁树分别为闽王王审知和首任住持神曼手植 鼓山涌泉寺最盛时,僧人曾达1500多人香积厨仍保留有4口巨锅,为宋朝时所制,距今有960多年其中最大一口,一次可装水20担、下米5担,真可谓是“千口之锅”,养千人之众 涌泉寺分别于明永乐六年(1420xx年)及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两度毁于大火,明崇祯七年(1634年)重建,到清代又几次修建后,于1983年重修至今,如今的涌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和布局。
整座佛寺有大小殿堂25座,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三大殿堂为主体、依着山势层层上升、构成完整的古代建筑组群涌泉寺前两侧的两座千佛陶塔,是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烧制的,左边一座称“庄严劫千佛陶塔”,右边一座称“贤劫千佛陶塔”,双塔是用陶土分层烧制累叠而成,八角九层,高约7米左右塔身细部为仿宋代木构楼阁建筑风格,两座塔上各塑1038尊佛像,因而叫做千佛宝塔,八角塔檐另塑有僧人武将各36尊,悬挂陶制塔铃72枝塔座上塑莲瓣、舞狮、侏儒,并刻有铭文,记载建塔时间和工匠姓名等 涌泉寺曾为中国寺院的一所重要经书出版机构,仍保留有明末清初及近代的各种雕板2万多块寺内的藏经殿,存有古版印刷的各类佛经9000部,计2.79万多册;手抄经书200多册;用血书写的《大乘般若波罗蜜多》经657册其中引人注目的是17世纪鼓山住持道霈和尚著作《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共有120卷,分装48册,雕版2425块这是清康熙年间有代表性的佛学著作涌泉寺从宋代起就刻经、印经;清康熙间,成了全国出版经书的重要场所至今,寺内还保存历代佛经雕版11375块,堪称一座佛经的宝库 藏经殿正中有一座释迦如来灵牙舍利宝塔,塔中仅存三颗舍利子与佛牙。
舍利子是佛门高僧精、气、神的结合物,火化后遗留下的,会发光在塔的背后安放着一尊缅甸送来的汉白玉卧佛象,佛身匀称,体态安详,作睡卧状,据说这就是释迦牟尼圆寂时的形态 涌泉寺南侧有回龙阁,罗汉台、佛阁等,回龙阁前的放生池是北宋绍兴年间(1131~1161年)开辟,元明两代重开修缮,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砌池岸石栏现放生池内放养着上百只乌龟和红鲤鱼,最大的龟有上千年龟龄了放生池内还塑有一尊高大的滴水观音菩萨石雕像,观音手中圣水瓶可流出圣水阁后有”兰花圃”,”兰花圃”3字匾额是1961年朱德所书 十八景 清朝道光年间诗人魏杰,根据这里的自然景物和民间传说,整理编写成十八景,刻于达摩洞外的一面岩壁上: 达摩面壁、南极升天、仙猿守峡、古鹤巢云、仙人巨迹、福寿全图、蟠桃满坞、玉笋成林、蚁蜓渡潮、渔灯普照、狮子戏球、金蟾出洞、伏虎驮经、神龙听法、铠甲卸岩、慈航架壑、八仙岩洞、千佛梵宫 观景台 倚靠着木质栏杆极目远眺,华灯初上的榕城夜景尽收眼底,阵阵凉风吹来,令人仿佛置身仙境这是游客在鼓山十八景新建的观景台的切身感受这座由省登山协会修建的观景台,建在鼓山海拔400米处,与姐妹楼毗邻,采用进口铁杉经防腐处理搭建而成,古色古香,结实美观。
游客可以在这里纳凉、休闲、品茗,也可以品尝到真正的农家菜这座观景台建成以来,每天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和登山者来此休憩纳凉,为鼓山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福州鼓山导游词篇三 各位团友,早上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榕城”福州,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今天我们将共同游览鼓山涌泉寺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鼓山的停车场,请大家随我下车,代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也请记住我们的车号为闽d我们在这里游览的时间约为2个小时,请大家11:00上车 各位团友,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鼓山是福州历史文化悠久的名山,相传峰顶有一块巨石,形状象鼓,每当风雨交加,石头传出如鼓的声音鼓山因此得名这在1600多年前的《迁城记》一书中,就有“左旗右鼓,全闽两绝”的说法 鼓山海拔高度1004米而我们参观的涌泉寺位于半山腰海拔650米处涌泉寺距今已有1220xx年的历史,是福州五大丛林之一涌泉寺建筑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主体,寺内有“三铁”“三宝”,这“三铁”“三宝”是什么呢?在游览的过程中我将向大家一一介绍好,各位团友,我们沿着这条小路,来到了鼓山的山门,请看石柱上的这一幅对联:“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这是一副名联,语意双关,大家请看,这山门建在山坡口,山风直冲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