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专题:生态与环境.doc
8页第八专题:生态与环境 - 第七专题:生态与环境 【考纲要求】 要求层知识内容 次 1、种群的特征 2、种群的数量变化 3、群落的构造特征 4、群落的演替 5、生态系统的构造 6、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根本规律及应用 Ⅰ Ⅱ Ⅰ Ⅰ Ⅰ Ⅱ 10、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Ⅰ Ⅰ 9、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Ⅱ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Ⅱ Ⅱ 知识内容 要求层次 【课前知识梳理】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数量特征: ①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③迁入率和迁出率 ; ④ ;⑤性别比例 〔2〕种群的几种特征间的互相关系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①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样本数量足够大,没有主观因素草本植物样方一般1m2,灌木一般16m2,乔木一般100m2 ②标志重捕法 〔4〕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个体总数N再次捕获个体数n?初次捕获标志数M重捕的标志个体数m二、种群的数量变化 〔1〕________型曲线: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2〕________-型曲线:在现实状况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3〕K值含义: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维持的种群个体数量的__________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气候、食物、 、传染病等 ②人为因素:人工控制种群不断增加和野生动物种群不断减少 〔5〕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合理 、 野生生物资; 防治害虫;拯救和恢复濒危动物种群 三、群落的构造特征和演替 〔1〕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中包含 、植物和 等各种生物,它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群落的种间关系 群落的种间关系中主要包括种间互助关系,如 ,种间斗争关系,如 、竞争、 等 ⑶群落的空间构造 分类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群落的演替 ①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群落的演替 ②分类:分 和 四、生态系统的构造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________________: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消费者:属于_____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3〕________:属于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 〔4〕分解者:属于异养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 〔1〕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营养构造的特点 ①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 ,最高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②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③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 五、生态系统的功能: 1、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_____________ ,但生态系统能量的头是 (2)能量流动的渠道: ____________ (3)能量流动的转化:太阳光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 →热能 (4)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来 消费者的能量来自太阳能,流入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分解者的能量来自消费者和消费者 (5)各个营养级能量的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但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 ⑹传递特点和效率:特点:____________;效率:____________ 2、物质循环 〔1〕参与循环的物质:组成生物体的 等元素 〔2〕循环的特点:________利用、________流动 〔3〕循环范围:_______________与无机环境之间 特别提醒 “循环”就不像能量流动那样逐级递减,单向流动.而是可以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4〕碳循环 无机环境〔CO2〕 生物群落〔有机物〕 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燃烧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①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展循环的 ②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_______________的形式沿着_______________传递 3、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信息、 信息、 信息 〔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展和生物种群的________; ②信息还可以________生物的中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拟 生态系统具有的______或______自身构造和功能相对稳定的才能。
一般地,生态系统的成分和_______越复杂,自我调节才能越强,_________________越高,__________________越低 七、生态环境的保护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水资短缺、 、 、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 锐减等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①生物多样性包括 多样性、 多样性、 多样性 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 :② : ③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a、 〔自然保护区〕和 : b、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展濒危物种的 进展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③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4〕据资料显示,该生态系统每年7~8月份突发“鱼病、鱼死”现象,且有进一步严重化趋势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p ,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5〕假设要进一步进步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可采取的措施是 〔答出一点即可〕。
【课堂点拨提升】 点拨一: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p 1、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______,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_______相关,但种群密度可随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大于迁出时,种群密度就大;相反种群密度就小 3、预测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根据:————————— 例题1:〔08江苏16.〕以下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编号 ① ② ③ ④ 生态系统 马尾松林 淡水湖泊 山地 滩涂 采收对象 马尾松 鲰鱼 甘草 沙蚕 B.② 现有生物量 200 000m3 10 000kg 1 000kg 10 000kg C.③ 年增长率/% 2 35 20 30 D.④ 年采收量 1 000m3 3 600kg 300kg 500kg A.① 【变式训练1】以下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到达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点拨二: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比拟 〔1〕请画出“J”型曲线与“S”型曲线,并考虑两曲线之间的阴影局部的含义? 〔2〕比拟“J”型曲线和“S”型曲线产生的条件 类型 比拟 产生条件 〔3〕请分析^p 比拟曲线 “J”型曲线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型曲线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种群数量 第 页 共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