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ppt
76页1人体运动能力的 检测与评定2n身体形态是指人体的概括性外部特征n主要包括 体格身体成分体型身体姿势第六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3—— 身体综合能力n形态n生理机能n身体素质n体质素质n运动心理n智力n专项技术水平n专项战术水平形 态 测 评4n n测量学标准姿势n 三轴三面n 方位术语n 胸部体表划线n 腹部体表划线n 人体主要测量点n 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n 身体形态测量时的注意事项身体形态测量概述5n正确的测量姿势Ø 直立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左右上肢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并使手的掌面朝前,两下肢自然并拢Ø 卧位Ø 座位7n三轴三面三个基本轴 垂直轴:上下走向矢状轴:前后走向冠状轴:左右走向三个基本面 矢状面:分身体为左右两部冠状面:分身体为前后两部水平面:分身体为上下两部89Ø 靠近头部的为上,靠近足底的为下Ø 靠近腹侧的为前,靠近背侧的为后Ø 靠近身体正中线的为内侧,远离身体正中 线的为外侧Ø 靠近躯干的为近端,远离躯干的为远端n方位术语10n胸部体表划线Ø 前胸壁:前正中线(胸骨中线)、胸骨旁 线、锁骨中线Ø 侧胸壁: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Ø 后胸壁:后正中线、肩胛线11n腹部体表划线Ø 上水平线:横贯左右第十肋骨下缘的连线Ø 下水平线:横贯左右髂前上棘的连线Ø 左、右垂线:通过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连 线中点所做的垂线人体主要 测量点13n测量注意事项Ø 1、除头部及坐高取坐姿外,其他取直立姿势。
男性上身裸露,下着短裤;女性上着 背心,下着短裤、赤足Ø 2、一般测量右侧肢体Ø 3、测量前校正仪器,大样本经一定人数的检测后,随时检验仪器Ø 4、读数视线应垂直,避免产生测量误差14n测量注意事项Ø 5、长、宽、围以cm为单位;皮脂厚度mm 单位;体重Kg为单位Ø 6、误差范围:身高0.5cm;其余长度测量 0.2cm;体重0.1KgØ 7、带尺测量围度,应与人体中轴垂直,用力不可过大Ø 8、直、弯角规的圆端轻轻靠在测量点,不可用力压于测量点15第一节 体格测量与评价n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有关部位指 标的测量人体整体:身高和体重有关部位:长度、宽度、围度和重量n体格测评: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结构、生长 发育、营养状况和体质水平16一、体格测量n(一)长度测量n1、身高Ø人体直立时支撑面(身高计底板)至头顶 点之间的垂直距离Ø测量仪器:身高计(使用前检校)Ø意义:反映骨骼发育状况,是评价人体纵 向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71、身高Ø测量方法:受试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 高计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 足尖分开成60°),足跟、骶骨及两肩胛间 部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垂直,头部正 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眼、 耳水平位)。
水平压板轻压于受试者头顶 读数双眼与压板平面等高精确到小数 点后一位1819n注意事项Ø身高计平坦靠墙放置,刻度尺面向光源Ø严格“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姿势 两眼与压板等高Ø水平压板与头顶接触,松紧要适度Ø测身高前,不应进行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Ø清晨或上午测身高为宜(一天内变化1.5cm)202、坐高n人体呈坐姿时,头顶点至坐板平面的垂直 距离n测量仪器:坐高计n测量方法n注意事项Ø姿势正确:应先弯腰使骶尾部紧靠立柱而 坐下Ø其他与测身高相同21n坐高测量方法Ø受试者作用坐高计的坐板上,骶骨部及两 肩胛肩部靠立柱,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 直,两眼平视前方,呈耳眼水平位两腿 并拢,大腿与地面平行并与小腿呈直角 上肢自然下垂,双手不得支撑坐板双足 平踏在底面上以cm为单位,精确到小数 点后一位23(二)围度测量n测量仪器:软带尺n测量方法:选准测量点,将带尺水平环绕 一周进行读数n要求:Ø带尺松紧适度Ø测量躯干围度时,应在呼气末进行241、胸围(胸廓外面的周长)n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两 下肢自然放松下垂将带尺上缘经背部肩 胛骨下角下缘绕至胸前男性及未发育女 性带尺下缘至于乳头上缘,已发育女性带 尺经乳头上方胸中点(第四肋骨平齐)测 量。
n测量意义:反映呼吸器官、胸部肌肉和脂 肪发育情况的围度指标25胸围测量266、腰围n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测试者站在 受试者右侧或对面,用带尺测量肚脐上2厘 米处(相当于腰最细处)水平位一周的周 长n测量意义:反映腹壁肌和腹部脂肪的情况 n注意:平稳呼吸时进行,不得俯身或挺腰臀围:臀部最粗处围度2728(三)宽度测量n测量仪器:测径规n测量方法:除肩宽测量位于后侧外,其他 均位于受试者前方291、肩宽n表示肩的长径与体重、胸围等指标有关 ,是反映体型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n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自 然站立,两肩放松受试者在背面,用两 手拇指沿肩胛骨的肩胛冈自内向外摸到肩 峰外侧缘中点,用测径规测量n注意:两肩放松注意鉴别肩峰点和肱骨 大结节30312、胸廓横径n评价胸廓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n测量方法:受试者立位姿势,两臂外展60° 测径规的两端置于腋中线与第四肋或乳 头水平交点位置,在平和呼气末读数n注意:不得低头含胸323、胸廓前后径n评价胸廓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n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臂放松下 垂测试者站在右侧面,测径规一端置于 胸骨体第四胸肋关节处,另一端水平置于 背侧后正中线的对应棘突上33344、骨盆宽n使用器材:测径规n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 肩同宽,两肩放松。
测试者站在受试者前 面,用食指摸到髂嵴点(骨盆最宽处), 测量两点间的距离35上臂围和前臂围腿围测量38中指间距与手足间距39上肢长40小腿长和足长41(四)体重n体重是描述人体横向发育,反映人体骨骼 、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器官综合发育状 况的整体指标n测量仪器:杠杆秤n测量方法:受试者男生着短裤,女士短裤 背心站在秤台中央n注意:受饮食和运动排汗影响,一天内也 有所变动,一般上午10点左右测适宜42体重 测量43二、体格评价n绝对值评价:用以上各指标的直接测量值 进行体格评价——不宜用于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和种 族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比较n形态指数评价:把两项或两项以上相关指 标的测量值按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 相对值——反映个体差异,更具有科学性44(一)重量指数n1、体重/身高×100n2、瘦体重/身高×100n3、体脂重/身高×10045(二)长度指数n1、上肢长/身高×100n2、指距/身高×100n3、坐高/身高×100n4、前臂长/上肢长×100n5、下肢长/身高×100n6、(小腿长+足高)/下肢长×100 ——指数越大,相对环节长度较长46(三)宽度指数n1、肩宽/身高×100n2、骨盆宽/身高×100n3、骨盆宽/肩宽×100n4、手宽/身高×100n5、足高/身高×100 ——指数大,身体较宽,体格较强壮47(四)环节围度指数n1、胸围/身高×100n2、腰围/身高×100n3、上臂放松围/身高×100n4、上臂紧张围/身高×100n5、大腿围/身高×100n6、小腿围/身高×100 ——指数大,相对较粗壮,反映各部位发育 程度48(五)描述人体整体发育水平的指数1、克托莱指数Ø 体重/身高×100Ø以身体横径大小作为评价人体的围、宽、 厚度及组织密度Ø指数越大,相对体重越大492、威尔维克指数Ø(体重+胸围)/身高×100Ø较全面反映人体的长度、围度、宽度、厚 度及密度Ø不仅是体格、体质的评价指数,也是很好 的营养评价指数503、劳雷尔指数Ø体重/身高3×107Ø人体每立方体积的重量Ø反映肌肉、骨骼、内脏器官、脂肪、发育 及营养状况等514、利维指数Ø 3 √ 体重/身高×1000Ø评价人体的充实度和营养状况5、培利迪西指数Ø3 √ 10×体重/坐高×1000Ø评价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52(五)人体比例n1、身高中点位耻骨联合上缘。
改点至支撑 面的垂直距离为身高的1/2Ø小于1/2——腿短型Ø大于1/2——腿长型n2、指距与身高等长Ø指距/身高小于1——臂短型Ø指距/身高小于1——臂长型53(五)人体比例n3、体重与身高比例Ø身高155~165:身高cm-100=标准体重Ø身高166~175:身高cm-105=标准体重Ø身高176~185:身高cm-110=标准体重Ø身高186以上者:身高cm-115=标准体重54第二节 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n一、身体成分测量概述Ø人体成分主要由水、脂肪和固体(蛋白质 、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组成Ø主要对脂肪进行测评Ø意义:了解营养状况、科学指导膳食和预防某些疾病55身体成分测量方法及评价n(一)水下称重法56(二)皮褶(脂)厚度测量法n1、测量仪器:皮脂厚度计n2、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暴露测试部位选准测量点,用左手拇指、食指和 中指将皮下脂肪捏起,右手持皮脂厚度计 卡在捏起部位下方约1cm处,待指针停稳 ,立即读数并做记录测量3次,取中间值或其中两次相同的值单位毫米,小数点 后一位57皮脂厚度计583、测量部位Ø上臂部:肩峰与上臂鹰嘴连续的中点皮 褶走向与肱骨平行Ø肩胛部:肩胛下角点约1cm处。
皮褶走向 与脊柱成45°角,方向斜下Ø腹部:脐水平线与锁骨中线垂线相交处 皮褶走向平行Ø髂部:髂嵴上缘与腋中线相交处上方约 1cm处皮褶走向稍向前下方59皮褶测量部位60(三)评价方法n青年体脂百分比Ø 男性:10~15%Ø 女性:20~25%n随年龄增长有所增加,中年时期最高61各种身体状况下的体脂百分比62用皮下脂肪厚度评价肥胖程度63第三节 体型的测量与评价n 体型是指身体外部形态特征的类型,是 对人体某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n 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和脂肪积蓄程度 是判断体型的主要依据n 探讨体型与某些疾病的关系,研究不同 体型的性格和行为特点64n 体型的分类——美国学者谢尔顿 Ø 内胚胎型——肥胖型Ø 外胚胎型——细长型Ø 中胚胎型——匀称型(运动员型)6566二、体型的测量与评价(一)谢尔顿观察法 Ø 把4000多张正、背、侧位全身照片分成① 头、面、颈部;②胸部;③肩、臂、手部;④ 腹、臀部;⑤腿、足部进行17项指标检测 用每条特征与受试者相对照绝对一致7 分,根本不像1分,中间6、5、4、3、2把 5部分同胚层总分平均,得出基本体型平均 分6768(一)柯里顿分类法Ø柯里顿评分标准Ø体型评价表Ø三角形体型评价法69707172(二)希思-卡特分类法1、体格测量Ø身高、体重(第Ⅲ成分)Ø皮褶厚度:上臂部、肩胛部、髂部(第Ⅰ成分)Ø肌肉围度:上臂围;小腿围(第Ⅱ成分)Ø骨径:肱骨—远端内外上踝之间的水平距离 (第Ⅱ成分) 2、查表7374第五节 身体姿势测量与评价n身体姿势值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 。
指人的四肢、头、躯干的相互关系n正确姿势不妨碍内脏器官机能,减少肌肉 的疲劳,表现出美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时健康状况的重要外部标志n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少年,姿势测量尤为重 要75一、局部人体姿势检查Ø 直立姿势Ø 脊柱形态Ø 胸廓形态Ø 腿和足的形态检查76直立姿势检查n检查头部是否正直 左右肢体的长短、粗 细、形状是否对称n人体直立的标准姿势背面观侧面观7778n了解脊柱的弯曲度、有 无畸形、活动范围、有 无压痛和叩击痛l脊柱的4个生理弯曲颈段稍向前凸胸段稍向后凸腰段稍向前凸骶段稍向后凸1、脊柱形状检查791、检查工具----脊柱测量计2、检查方法颈弯的深度在3-4cm内腰弯的深度在2-2.5cm内 3、脊柱前后弯曲的情况涉及头颈与躯干相 互间的位置,并影响背的形状发生变化(一)脊柱前后弯曲度检查8081l驼背——胸段后凸程度加大似驼峰,腰段前凸小于2- 3cm.多见于佝偻病、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脊椎 骨软骨炎、弯腰工作者(乒乓球运动员、自行车运动 员)、老年人等等l平背或直背——胸凸和腰凸均减小,背部平直直背综合征:脊柱胸段的正常生理弯曲减小,胸 腔前后径变小,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