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科学性探索.docx
23页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科学性探索 张磊+张萌+姝阳+刘洪广摘要:近年来,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在原理方面,犯罪人的行为到特征的推断具有更加丰富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对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假设进行论证在技术上,早期简单的二分法已无法适应现在刑侦实案的需要,研究者们开始对犯罪心理画像的步骤与过程进行细化分析与科学化探索,并且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心理画像进行高效准确的应用在效度的实证研究上,通过准实验研究法,各项研究基本验证了画像师在预测犯罪人的特征方面具有优势最后,从理论验证与技术应用方面对画像技术进行展望,提出应以实证研究不断为心理画像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在应用上要严格遵循科学的原则对心理画像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利用并丰富应用领域关键词:法医犯罪学;犯罪心理;心理画像;应用研究犯罪心理画像(criminal profiling或offender profiling)是应用犯罪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是从属于法医犯罪学的一个分支它通常是指对实施犯罪的作案人的品质进行的一系列推断[1]我国学者李玫瑾对犯罪心理画像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述,她认为犯罪心理画像“是指在侦查阶段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对未知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关的行为、动机、心理过程以及人员心理特点等分析进而通过文字形成对犯罪嫌疑人的人物形象及心理特征群的描述”[2]。
通俗地讲,这一技术就是一种从犯罪现场的行为痕迹推断犯罪人特征的刑事调查技术[3]从事犯罪心理画像的专职人员则称为画像师(profiler),他们通过一系列多层次归因、相关和预测,根据现场证据和心理学原理进行专业的犯罪心理画像分析一般来讲,犯罪心理画像分析的实施过程可简单地概括为以下步骤:首先,画像师要从犯罪现场获得尽可能全面的信息资料,而后在以往实案经验和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推理得出关于该案件的一般概括性结论如犯罪人的作案动机可能是什么、案发现场与哪类案件相类似等由于每起案件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归纳推理的过程并不能揭示具体案件中犯罪的具体特征因此,画像师需要根据这一结论针对具体案件进行假设,各种假设的验证则需要演绎性推理的帮助演绎性推理是针对个案进行的具体分析推理的方法这一推理过程藉由具体科学知识、原则和相关证据的支持,对假设进行检验,从而得出具体的特征描述整个犯罪心理画像流程如图1所示图1 犯罪心理画像分析的实施过程流程图犯罪心理画像的发展在经历美国联邦调查局历史发展阶段、学院历史反战阶段后,在当代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主要体现在心理画像组织的多元化发展当前不仅存在心理画像的官方组织(如行为科学部,BSU),而且民间也开始成立心理画像的团体组织(如行为画像协会,ABP)。
进入21世纪,随着犯罪心理画像领域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该项技术的发展将为侦查领域提供更加可靠且高效的技术支持一、犯罪心理画像理论基础的探索对犯罪心理画像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围绕犯罪人特征刻画背后的原理开展的对于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国内外研究也呈现不同的特点国内研究者以赵桂芬、李玫瑾等人为代表,其研究内容更多的是从心理学思辨的角度对心理特征刻画过程进行理解赵桂芬[4]认为,犯罪心理画像的应用可以根据三个方面的理论其一是心理学对行为与心理之间关系的概括一方面,对于出现变态心理的犯罪人,运用心理学原理可以发现这类人的行为特征;另一方面,针对个人行为模式与独特人格的对应关系,可以从行为活动推测犯罪人的个性特点其二是精神分析理论追溯犯罪人早年心理创伤可以分析犯罪人潜意识当中实施犯罪的深层原因其三是逻辑推理法则,即通过归纳与演绎推理推导犯罪人的各种特征而李玫瑾认为犯罪心理画像的主要根据可以高度概括归纳为一点,即心理逻辑[2]她在多例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即使个人任意或偶然的行为,通过连续观察也可以发现个体活动的稳定心理轨迹,从而可以发现属于犯罪人的独特心理风格需要注意的是,国内目前对于心理画像的研究基本停留在思辨阶段,缺乏相应的验证性研究。
相比之下,国外研究更倾向于借用数学概念对心理画像过程进行严谨的模拟,并试图以变量的形式对犯罪心理画像的假设进行验证由于犯罪心理画像的核心问题是确定从犯罪人行为到犯罪人特征推断的根据,Youngs试图将其以函数形式进行表达,将其解释为A与C的关系问题(A*C)[5]这一关系具有统计学原理的支持,它可以找出代表行为的一系列不同变量与犯罪人特征之间的关系但是,A*C的关系问题很难单纯通过经验的手段找出,因为在不同环境下有很多种可能性因此,还需要在这些问题上进行一系列的现实模拟研究,以期找到行为与特点之间的关系犯罪心理画像主要基于两点假设:其一,假设人类的行为具有跨情境一致性;其二,假设犯罪行为和现场痕迹均与犯罪人格特征有关而这两点基本假设均存在缺陷:首先,针对第一点假设,人的行为在不同情境下具有一致性,但往往不可避免地受情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而第二点假设还没有得到确凿的实证研究支持对于基本假设的质疑,Schlesinger(2009)通过自己的研究进行了回应他对人格作为中介变量时是如何将内部冲动释放而实施犯罪的进行了结构化概括[6],如下页图2所示人格与行为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有着完整人格的人往往具有相对稳定有序的行为方式。
而这类人犯罪时也会比较有条理而且合乎逻辑因此,实施有计划犯罪的系列杀手通常具有不会影响对自己的意识与行为管理的异常人格[7],从而表现出与常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目前关于心理画像基础理论的探索呈现以下特点:(1)国内研究仅停留在理论思辨层面,尚缺乏对心理画像的科学性探讨;(2)国外研究虽然已经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对心理画像的理论进行验证,但由于心理画像问题的复杂性,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对于基础假设方面的验证还有待加强;(3)国内外研究对于心理画像的过程均没有明确的阐释,这使得在解释心理画像的应用问题上存在困难,缺乏说服力 图2 人格在犯罪中的中介调节作用(改编自Schlesinger,2009)二、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方法的新发展早期关于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犯罪人类型的研究关于心理画像分类的类型研究使用最多的是将系列杀手分为有组织力和无组织力两种类型这种犯罪人活动方式的划分反映在犯罪现场有无组织[8]Holmes等人根据110名系列连环杀手的案卷资料以及对个别犯罪人的访谈制定了犯罪分类法其中将连环杀手分为四类:幻想型杀手、使命型杀手、享乐型杀手以及力量控制型杀手但正如Canter和Wentink所述,更精确的Holmes系列杀手分类法只是对最初FBI的二分法进行的进一步拓展。
然而,不管是FBI的二分法,还是Holmes的分类法都经不起实践的检验[9]进入21世纪,犯罪心理画像方法的研究趋近于科学化和正规化研究的重点也放在了如何使心理画像使用的方法更加科学和准确一)提高心理画像准确性的尝试早期,以Douglas等人为代表的心理画像实践者从警方应用的角度对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过程进行了概括[10],并认为可以分为六步1)输入:收集犯罪现场信息2)决策处理:将输入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模式,并分析受害者与犯罪人的风险3)犯罪评估:重构犯罪现场与犯罪动机4)犯罪画像:对犯罪人进行具体的描述5)案件调查:将画像作为辅助工具在案件调查中使用6)逮捕:根据调查中出现的新信息检查画像的准确性并相应地更改画像描述该方法对心理画像的基本过程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与概括,而对于每一步骤中心理画像者应如何操作并没有提出可行性的操作方案近年来,研究者们着重根据犯罪过程及犯罪现场的情况进行推断,以根据现场的实物进行严谨的分析我国学者石学志等人从法医损伤学角度对性犯罪现场进行重构,并对嫌犯心理行为进行刻画,从而实现了物质形态与心理行为相结合的证据链[11]研究者将性倾向损伤分为五个类型,即性欲型、残暴型、变态型、抵抗型和试探型。
通过将不同类型损伤从形态学角度进行犯罪心理刻画,用以辅助犯罪现场重构和嫌犯甄别此外,我国学者寿远景认为,犯罪心理画像的分析离不开实物载体,实物痕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犯罪心理痕迹[12]常见的承载犯罪心理痕迹的实物痕迹包括现场物体痕迹、现场损失物、现场遗留物、现场破坏和伪装情况、现场场景等从实物痕迹中提取心理信息并结合归纳与演绎推理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犯罪心理画像的有效性,为案件侦查工作提供更多的心理线索上述研究基本是通过犯罪后现场遗留情况进行的心理画像,这种方法属于事后分析的基本方法近来,Geoff Dean的研究指出,犯罪心理画像不应仅局限于事后现场的分析,更应该结合外部情境进行拓展性的分层分析,将以人(person)为重点转移到以过程(process)为重点,更多地关注犯罪过程其开发了多元情境模型(multi-context model),从微观(心理—个人系统)、宏观(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系统)、中介(团体—组织—网络系统)三个方面对恐怖主义活动进行分层[13]这一模型大大扩展并加深了对于恐怖主义活动的系统性解读,并可以辅助侦查与情报部门为审讯恐怖犯罪分子提供有用的策略同样使用分层方法进行考虑的还有Goodwill团队。
Goodwill等人试图将分层多维等级法(faceted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FMDS)引入犯罪心理画像之中[14]研究将街头抢劫的四类FMDS主题(诈骗、突袭、对抗、抢夺)通过潜在的两轴显示出来:犯罪者的暴力水平和与受害者的互动运用逻辑回归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轴向面尺度法要比其他定性分析法更好从以上这些方法的改进不难看出,心理画像的分析更多地开始诉诸于科学的方法进行严密的推断,涉及的领域也趋近于多元化,其根本目的还是试图将心理画像技术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加以运用二)犯罪心理画像的自动化技术一直以来,犯罪心理画像技术是一种依靠画像师进行的活动,因而需要很大的时间与人力成本,画像效果也因人而异为了提高心理画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者们开始试图将这一过程自动化其原理是基于在相似案件中收集到的大量行为数据而组成的庞大数据库,而针对这一系统的信度与效度则没有相应的证明魏士靖等人报告了一种运用数据挖掘进行心理画像的计算机分析技术[15]该项技术主要是运用关联规则从庞大的数据库中发现数据项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日志文件的输入、预处理、关联规则挖掘分析、内容过滤、输出报告等关键步骤,此项技术可以帮助使用者获得一份完整的心理画像分析报告。
最近,Colombini等人研发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自动画像技术——数字画像技术[16]它结合了传统的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和智能电子设备来获取相应信息用以重建犯罪现场使用者本着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操作原则,可以通过这一系统获得可靠的参考信息它使用方便,可加载于任意便携设备当中,如电脑、ipad或等特别是针对无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等非传统犯罪,数字画像技术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一般来讲,在计算机模拟犯罪的过程中,研究者更多是研究社会环境因素对犯罪的影响,因而忽视了犯罪人心理或生理方面Bosse等人运用认知建模的方法将犯罪行为与生物基础联系起来,这一过程兼具本体实在论元素以及行为的动态属性[17]结果表明,认知模型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的这一结果可以应用到解释三类暴力犯罪行为之中,即暴力精神病患者、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犯罪人以及间歇性爆发障碍犯罪人该模型的开发有利于警方对犯罪人进行预测,可以使得心理画像更好地服务于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刻画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可以使犯罪心理画像的分析更加便捷化,也可以为没有接受专门训练的侦查员提供参考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技术需要以庞大的数据作为支持在技术上不仅需要计算机工程人员的参与,还需要正在从事心理画像工作的画像师不断地提供案件资料,将每一起案件的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