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29145878
  • 上传时间:2021-12-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4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赵赫 赵阳 许燕【摘 要】医学院校志愿服务工作是实践育人的重要内容,当前的志愿服务工作存在志愿组织管理不完善,志愿者专业能力不高及志愿服务项目单一化同质化的问题基于医学院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本文提出了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重视志愿者群体培训和深化志愿服务内容等对策,以期提高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效性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志愿活动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观念,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尽显“真”、“善”、“美”,这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实质上是保持高度一致的志愿服务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促进社会和谐,培育校园文化、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和对外形象展示的重要载体,而且是提升大学德育教育水平的重要方式。

      1.志愿服务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活中的主旋律,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发展功能、服务功能和辐射功能,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成长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内容丰富多样,在弘扬传统美德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从校园内延伸到校园外,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形式当前,各高等院校也十分关注志愿者活动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新的生长点,有助于大学生增强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进一步了解社会,关注社会2.志愿服务有利于提升青年学生的德育水平志愿服务活动的公益特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契合,能够逐渐创设良好积极向上的氛围,推进形成影响共同的价值理念,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学育人,德育为先,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创新载体,也是当前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新标准3.志愿服务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大学生志愿者是参与志愿服务的主体,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将参与志愿服务逐步将志愿精神转化为自身价值追求,使其有效参与社会管理,传播志愿奉献精神志愿服务群体由大学生向社会各方面人群延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在更广的范围内实践社会公益。

      二、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及问题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群体除了一般性的志愿服务,还进行专业性强的志愿实践,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走进社区、乡村开展医疗义诊、医学知识宣传、急救知识培训等活动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时间走进社区、大中小学校和农村,利用所学知识开展量血压、测血型、口腔卫生检查、针灸拔罐、常见病诊断等专业的志愿服务由于受到医疗器械和时间的限制,义诊内容通常较为简单学过专业急救知识的红十字青年志愿者教授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火灾地震逃生等初级救护知识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学业压力大,服务时间受到限制随着高校迁址、很多在城市郊区,受到地理位置限制,周边的社会机构及社会实践基地资源有限,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也受到了相应的限制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1.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不完善高校现存的志愿者组织一般有青年志愿者协会、义工协会、红十字志愿者协会以及环保等特色类社团高校学生加入志愿者组织一般为自愿加入,新生入学时并不了解何为志愿者,的何为志愿服务,大多数学生只是凭着模糊的认识和志愿奉献的热情盲目地加入了志愿者组织,并没有做好长期志愿服务的心理准备经过一段时间很多学生对志愿服务不再感兴趣。

      此外,高校的很多志愿服务活动内涵有待提升,在某种程度上不能贴合服务对象及学生志愿者的实际需要,实践育人功能有限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学生群体规模较大,长期重活动轻管理,高校学校对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志愿者缺乏组织归属感2.志愿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多年来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活动的必要内容,青年学生志愿者群体正越来越多的活跃在各大赛事、活动和社会的各个角落但是,服务对象的需求是多元化、专业化的,青年学生志愿群体的整体服务能力并不能满足特定服务对象的需求在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都要求志愿者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学生志愿者的成长经历是从学校到学校,社会经验的积累不够,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从大学阶段才刚刚开始接触,医学院校学生虽然接受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培训,但是临床经历非常有限,并不能完成专业性的医疗服务3.志愿服务项目单一化同质化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项目仍然存在单一化和同质化的问题,还没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项目志愿服务与非医学院校的内容趋同,围绕支教、环保、扶贫助残开展简单的、短期志愿服务教育关爱集中在假期的留守儿童关怀,短期课程培训;环保志愿服务集中在清洁环境和环保宣传;扶贫助残集中在募捐陪伴等。

      这些一般性的志愿服务需求并不大,而且短期性的关爱与陪伴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甚至有的时候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会给服务对象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项目的内涵与定位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三、医学院校志愿服务工作对策1.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以可持续的视角重新审视现有志愿服务工作,梳理主要内容,致力于持续改进在人、财、物的管理和时间的规划上力求规范科学志愿服务活动的策划与志愿组织的管理并重,不断完善组织的设计、部门设置与人员配备,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提高志愿者的归属感与认同感2.重视志愿者群体培训以项目化的方式运营志愿服务的内容,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项目特定服务对象的特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志愿者培训志愿服务工作的无偿性公益性特点与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而且,医学院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培训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能够极大的满足医学生志愿者的自我成就需要3.深化志愿服务内容医学院校志愿者接受的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能够运用到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深化志愿服务内容,以特色医疗服务为主,一般性志愿服务工作为辅。

      低年级青年志愿者以一般性志愿服务为切入点,逐步转换到专业性志愿服务中重点深化造血干细胞捐献、急救知识培训等方向的志愿服务,结合社会需求,寻找新的志愿服务切入点,将学生志深化愿服务与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参考文献:[1]许人冰.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01:72-79.[2]张科,彭巧胤.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02:43-46.[3]陈秋华.浅析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2:50.[4]于潜驰.志愿服务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管理观察,2015,08:98-99.[5]吴芳,武永乐.激励机制下的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5,10:35-36.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