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大学》原文和译文对照.doc
8页译文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 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 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 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 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 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 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 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 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 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 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 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 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 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 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 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 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 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 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 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 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 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 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 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 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 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 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 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 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 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 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 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 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 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 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 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 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 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 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 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 其意《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 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 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 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 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 民之不能忘也《诗》云: 于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 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 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 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 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品德低下的人在私 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 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 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 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 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 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 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曾子说:十只 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 惧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 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 真诚《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 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 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 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 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 真是令人难忘啊! ”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 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 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 修炼的精神;说他 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 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 他非常威严;说 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 可真是令人难忘啊! ”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 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 以忘怀《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 难忘啊! ”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 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 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 得利益。
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 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 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 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 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 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 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 邦畿千里,惟民所 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 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 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 穆 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 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 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 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 使无讼乎!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 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 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 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 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 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 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 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徼励人弃旧图新《诗经》 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 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 完善《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 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 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 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 以不如一只鸟儿吗? ”《诗经》说:品德高 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 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 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 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 做到讲信用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 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 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 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 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 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 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 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 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 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 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 思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 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 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 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 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 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 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 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 家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 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 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 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 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 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 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 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 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 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 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 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 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 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 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 可以用于统治民众《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 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 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 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 如此此谓一言债事,一人定国尧 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 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 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 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 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康诰》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内心真 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 差太远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 去出嫁的人啊!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 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 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 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 定国家 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 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 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 所以,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 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 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 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 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治理国家必 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 桃之夭夭,其叶蓁 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 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 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 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 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 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 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 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 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 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 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 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此之谓挈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 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 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 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让全家人 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然 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 率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 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 姓才会去效法他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 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 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 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 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 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 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 身作则,推已及人的 絮矩之道”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 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 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 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 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 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 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 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 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 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 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 右边的人。
这就叫做絮矩之道”《诗经》说: 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 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 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 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 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 百姓都仰望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 矣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诗》云: 殷之未丧师,克配 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 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 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