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精品教案.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快乐****天
  • 文档编号:247405514
  • 上传时间:2022-01-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17.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6 好的故事教学目标1.会写“搁、综”等13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4.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学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备课“”1.会写“搁、综、澄”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把握文章结构,结合关键语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初步品味梦境的美丽景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引入新课导语:同学们,老师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好比是一粒茴香豆,它不好嚼,因为太硬,但用劲嚼了,便会发现真是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就不妨来嚼嚼看这堂课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好的故事》,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呢?2.板书课题:好的故事思考: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预设:这个课题很能引发学生的联想,学生可能会想到看过的一个有趣的好故事,可能会想到这是一个讲述真善美的故事,但不大可能会想到这个“好的故事”是梦里的故事、梦中的情景学生大都提前预习过课文,此时或许还不太理解课题的意思,这里便引发了他们的思考与兴趣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细细品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读准音、认清形搁 综 澄 萍 藻 漾 焰 削 瞬 凝 骤 掷 陡3.学生认读词语,理解难懂的词语学生交流圈画出的难懂的词语,同桌间先交流,解决不了的全班一起解决预设难词:[繁响]繁密的响声[伽蓝]梵语“僧伽蓝摩”的略称,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后泛指寺庙[打桨]划桨[底子]可做根据的东西,多指草稿[泼剌奔迸]“泼剌”是一个拟声词,原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奔迸”指奔涌、散开文中是把红花的倒影比成红锦带,仿佛跃入水中时有声音、有形态[皱蹙]“蹙”意为“皱,收缩”,“皱蹙”表示“皱缩”[欠身]稍微起身向前,多表示对人恭敬提示:本文写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在学习《少年闰土》时,我们总结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在理解本课词语时也可进行灵活运用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交流对文章的初步印象过渡:我们常常说,看人有第一印象,其实看文也是一样的请大家说一说,你对《好的故事》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交流示例:生1:这篇文章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鲁迅先生写的景物非常美。

      他写到的乌桕啊,野花啊,都写得很美丽,同时也很细腻生2: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画面感,在读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这个画面生3:我感觉这篇文章读来很美,但是却读不太懂,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把梦境里的一幕幕景色称为“好的故事”预设:学生初读这篇文章,对其中的景物之美肯定都印象深刻同时,本学期学生也进行过不少想象的训练,所以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画面美但是这篇文章确实不太好懂,不像我们之前学的文章,情感明确,主旨也清晰,所以学生说读不懂也很自然因此在讲解课文前,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的初步印象,教师能对学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根据学生关注的重点调整教学2.快速读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1)提出问题,思考后小组交流①鲁迅先生写“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第3—8自然段②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是他做的一个梦③再留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能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文章的写作顺序吗?(看书入梦——梦境——梦醒2)教师根据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概括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小结:大家说得很对,所谓的“好的故事”,不过是鲁迅先生的一个梦先生从“昏沉的夜”开始,做了一个梦,梦惊醒后又回到了“昏沉的夜”,这就是整篇课文的结构。

      3.勾画出文中的关键句,体会“好的故事”的特点1)学生汇报找出的句子示例:“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2)说说自己的发现,用句中的词语概括“好的故事”的特点明确:这两个句子中形容“好的故事”时用词是重复的好的故事的特点是:美丽、幽雅、有趣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学案·”,“”)1.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梦境中的美丽景色,体会景物的自然美、画面的动态美、文字的诗意美和视觉的色彩美2.抓住重点段落、关键字词进行研读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读懂课文,重点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过渡:同学们还记得鲁迅先生笔下的“好的故事”有什么特点吗?谁能回答?(生回答:美丽、幽雅、有趣教师随回答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鲁迅先生的梦境,去看一看、听一听这个“好的故事”2.指名分段朗读,检查朗读情况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体会“好的故事”产生的现实环境1)学生自读第1—3自然段,说说鲁迅先生身处的环境。

      预设:提示学生可将外部的环境和屋内的环境相结合,去考虑鲁迅先生此时的心境外面的环境是热闹的,“鞭爆的繁响在四近”;而屋内的环境是昏暗的,“灯火渐渐地缩小了”“灯罩很昏暗”2)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说的“好的故事”是一个梦呢?明确:从“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蒙胧”可见鲁迅先生渐渐地睡着了,可知他描述的是他的梦2.欣赏“好的故事”中的景物之美1)快速默读第4—8自然段,勾画出里面描写到的景物和人物2)指名回答,没回答完整的其他学生可补充①将文中出现的景物进行分类概括课件出示)②思考:作者写了这么多景和人,他用了同样的一个字来形容他们,是什么字?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明确:“美”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3)小组内交流,说说这些景物给你怎样的感觉,可结合相关的句子说一说提示:①注意课下对“山阴道”的注释,读一读,明白山阴道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②注意文中的人和景已经融为一体了,人也是景的一部分3.感受“好的故事”中景物的动态美阅读与思考:(1)作者笔下的景物是静止不动的吗?有什么特点?明确:作者笔下的景物不是静止的,是随时都在动的,因为描写的是倒影,水中的倒影会随着船的行驶、桨的运动而不停地变化。

      2)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课件出示)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课件出示)4.感受文字的诗意美、画面美学生自己找出觉得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预设句一: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明确:这里是将美的人和事在脑海中的一一呈现,比作满天的云霞,它们不停地变幻着万颗奔星”很有画面感,仿佛星星在我们眼前奔驰而过,一颗接一颗预设句二: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明确:看过夏天太阳被云遮住情景的同学,便可想象出那个画面:太阳虽被遮住,却不能遮得严严实实,阳光给云朵参差不齐的边缘镶了一道金边水中的倒影在日光的照射下,仿佛也都被镶上了日光,因为水的反射,发出的光是银色的,像是摇曳的火焰。

      教师可出示夏天云朵被后面的太阳镶上金边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5.感受文中景物的色彩美1)留意文中含有色彩的词语,圈一圈示例:水银色焰、青天、大红花、斑红花、红锦带、白云、斑红花影、虹霓色的碎影等2)说说这些色彩带给你的感觉生:“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大红花和斑红花……如缕缕的胭脂水”“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这里的主色调是红色,给人一种温暖、热烈的感觉,让人的印象非常深刻6.体会作者对“好的故事”的留恋1)全班齐读第9—12自然段,朗读时注意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2)小组交流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小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交流难点一:“我”的这个梦是怎样被惊醒的?怎么会突然“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明确:第10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给出了提示:“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可见原本放在作者膝盖上的书突然滑落,惊醒了作者,梦境也被搅乱了,就要消散了难点二:“我”已经睁开眼,为什么仿佛还看到了那些“好的故事”,为什么“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呢?明确:因为作者虽然已经睁开眼,但意识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还残存着一点梦的痕迹,就像“碎影”。

      难点三:作者对这个“好的故事”有一种怎样的情感?结合相关句子说一说明确:有喜爱之情,作者说“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有留恋之情,“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有一种故事消散后的遗憾之情,“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难点四:文章第1自然段中提到“是昏沉的夜”,结尾又再次强调“在昏沉的夜”,有什么作用?明确:首尾呼应,显示了结构的完整;同时梦境的美好、明丽与昏沉的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深思提示: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可点到为止,等学生读完“阅读链接”中的文字后,再进行讨论、思考,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三、拓展阅读,质疑探究过渡: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初步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笔下这个“好的故事”的美,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感觉到鲁迅先生的这个梦里,根本没有具体的故事,只有各种各样的景物,它们随着小船的行进依次出现按照我们的理解,这根本不是故事呀!那么这个“好的故事”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它在这样“昏沉的夜”,到底有什么象征意义呢?接下来我们就结合相关文字和资料来做一些简单的探究1.学生自主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两段文字,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预设:学生可能会画出这些句子:“作者希望着这样美丽的生活,是这篇作品的主要精神。

      表现了作者的怅惘和失望,也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黑暗的现实中,他强烈地追求美好的事物,把美好的事物描绘得非常‘美丽,幽雅,有趣’,艳绚多姿;表面是在描写风景,眷恋故乡的景物,实际是有所象征或寄托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对“昏沉的夜”会有一些新的认识了,可再引导他们讨论在课堂中还不太理解的、留置的疑难问题2.学生带着新的认识再读课文,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3.全班交流,深入分析,再谈自己对“好的故事”的理解思考探究:现实是否像鲁迅先生的梦境一样美好?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明确:当时的现实是黑暗的、令人痛心的文中两次提到故事“美丽,幽雅,有趣”,这三个词语描绘的其实就是鲁迅先生当时的一种美好的向往与憧憬鲁迅先生将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景寄托于他梦中看到的情景,水中的各种倒影都是鲁迅先生美好愿景的表达与寄托,但倒影又是虚幻的、不停变动的,这让我们又会产生对美景易逝的担忧、不安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2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2 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5 解决问题(2)(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2 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3 逐层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金木水火土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第6单元).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 按一定的标准分类与整理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教学设计人教版四上第一单元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3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1 观察物体(1)(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天地人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卷(附答案).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5 解决问题(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3 乘加、乘减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6 解决问题(二)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