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钢企纵向一体化程度下的竞争博弈.doc
2页探究钢企纵向一体化程度下的竞争博弈=“news_bd”> 目前,国际上三大寡头铁矿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英澳力拓矿业公司(Rio Tinto)、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公司(BHB Billiton),不仅垄断控制了世界上近 75%的铁矿产量,也控制着铁矿市场价格;2005-2008 年间铁矿累计涨幅达 4.6倍,2010 年铁矿价格涨幅创纪录的达到 100%,其价格上涨趋势一直延续到 2014 年初,约为 140 美元在 2010 年,仅一家铁矿企业 (简称矿企) 力拓的年度净收益达到了 955 亿元人民币,超过同年度中国所有的钢铁企业 (简称钢企) ———包括宝钢、武钢等我国最优秀的排名前 77 家大中型钢企在内的总利润 850 亿元 在我国,由于钢企间拥有不同资源而导致其有着互不相同的铁矿需求;面对铁矿石涨价带来的困境,国内外研究提出了众多的解释原因和对策基于产业和供应链角度,Boyaci T &Gallego G(2004)考虑合作、不合作以及混合三种情况下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博弈,研究认为供应链上博弈方选择他们的服务和库存决策可得到各自利润的最大化;张宗成等(2005)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铁矿石供需缺口进行研究,建立我国铁矿石价量模型,提出应对策略;黄培等(2007)用纵向一体化与非一体化的动态博弈模型,讨论影响下游产业非一体化程度的影响因素;Nobuo(2008)的研究认为在温和垄断条件下的纵向一体化可以排除与竞争对手产品,并有利于整合的公司和消费者;Hans-TheoNormann(2009)分析在价格输入呈现线性时,上游企业的共谋影响到纵向一体化,并认为上游企业共谋将会获得价格上的最少折扣和自身利益最大化;Nie P(2009)利用离散时间动态模型,认为可储存商品的合同在垂直一体化结构应该被认可,即没有合同的商品价格会高于处于纵向结构中有合同的商品价格[8];郑锦荣等(2010)在铁矿供应链中,探究垄断矿企与钢企之间的谈判定价博弈,依据供应链上收益不同,提出能使系统效率提高的定价模式;陈博和于同申(2010)从经济学原理角度,用博弈工具分析阐释资产专用性、机会主义行为与纵向一体化三者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王明喜(2012)以钢铁行业集中度的高低为参考,提出长期和短期的铁矿博弈均衡,认为钢铁行业集中度较高时,才能让铁矿价格下降;李柏勋、周永务和王圣东(2012)用仅有一个制造商和零售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供应链采用不同决策结构时链间 Stackelberg 博弈问题,并对链间博弈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不同市场地位和产品替代会有不同的均衡结果;朱延福和陈芳(2014)分析了我国铁矿贸易国内、国际合作、国际投资合作三种情况,认为以贸易进行铁矿石国内和国际合作是我国钢企的较好策略,国际投资合作将是一个长期动态变化的过程。
上述文献的分析较少从铁矿资源产能受限角度考虑,也忽视了我国钢企存在的部分一体化而非全部一体化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忽视了有些本身就拥有一些铁矿资源钢企的市场反应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和铁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上,利用博弈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建立寡头矿企和纵向一体化的钢企之间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并首次引入纵向一体化程度作为参数,尝试从上游矿企的生产能力是否受到 Bertrand均衡约束条件下,对下游钢企纵向一体化和专业化生产进行比较,分析铁矿的价格对钢企的纵向一体化程度的影响据此,从理论上来解释钢企的一体化程度的趋势,为今后我国钢企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目前铁矿企业的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市场,由于交易制度以及私下达成协议,形成一种卡塔尔形式的联盟,并在价格上主导市场,形成上游产业完全垄断的局面,假设上下游钢企都是完全信息的状态,因此上游矿企在利润最大化时,不仅能够决定上游的垄断价格,也能够决定利润最大化时的上游产量 在上游矿企完全垄断的时候,产业链中铁矿的价格实质上是由上游垄断矿企所决定的;上游垄断矿企可以对铁矿资源制定一个较高的垄断价格,并且从中获得较高的垄断利润;而下游的钢企处在从属地位,在铁矿处于较高的垄断价格时,只有增加纵向一体化程度,才能改变获取一般利润水平的状况。
上游矿企的产量是否约束以及矿企之间竞争形式对下游钢企一体化程度生产起到重大影响在产量受到 Bertrand 均衡约束和矿企寡头垄断状态下,下游钢企的一体化程度与上游铁矿的价格成正相关关系上游矿企竞争均衡决定铁矿的价格,而铁矿价格的变化又影响到下游钢企一体化程度的趋势变化因而,通过博弈论证得出增加我国钢企对原料的纵向一体化率是减少市场上铁矿价格波动对钢企利润影响的重要途径 就目前而言,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矿企,它们的产能只能受到 Bertrand 均衡约束或通过合谋达到近似完全垄断的情况下,铁矿的价格就往往被上游矿企所操纵,它们处于铁矿价格谈判的有利地位,从而形成矿企的高盈利而位于产业链下游的我国钢企,则处于铁矿价格谈判的不利地位;原料上涨直接导致我国钢铁行业逐渐的普遍亏损因此,无论未来铁矿价格怎样涨跌,我国钢企可以利用对铁矿一体化程度的增加来改变竞争市场原料供应的风险,这对钢企也是一种较优的选择策略;这种策略不仅可以使得我国钢企在铁矿价格狂升中分享向铁矿原料进行投资的利润,减少钢铁原料成本的增加,而且也为我国钢企在经营上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特别是当前我国钢铁行业竞争激烈,价格低迷的情况下,如果在国家政策上扶持我国大型钢铁行业走出去,到海外购买铁矿资源,增加自身供给,这必将引发这些大型的龙头钢企向上游的兼并浪潮,从而打破外商在铁矿原料上的垄断和要挟,使得我国钢企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
综上所述,文章的分析主要侧重于以博弈论为工具,建立了一个上游矿企寡头供应商和下游纵向一体化钢企的两阶段动态竞争博弈第一阶段,下游钢企进行 Cournot 博弈,在无差异生产条件下,钢企一体化程度影响到各自边际成本和产量;第二阶段,在无产量约束或有 Bertrand 博弈均衡产量为约束条件下,上游寡头矿企之间进行 Bertrand 寡头博弈,以分析铁矿价格对钢企的一体化程度的影响最后得出:上游矿企寡头供应商竞争状况决定作为中间产品的铁矿的价格,而铁矿原料的价格又影响到下游钢企一体化程度的趋势变化从而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为我国钢企获取原料资源以及经营决策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