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游戏辅导的理论与实践”.ppt

43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47561219
  • 上传时间:2018-07-0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75.64KB
  • / 4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游戏的理论与实践陈丽娟一、游戏课的含义游戏课是在学校情境中,心理辅 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 要,依据一定的心理理论与方法,在 团体中引导学生自我了解、自我探索、自 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而专门开设 的活动课 二、游戏的理论基础 (一)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二)勒温的团体动力学(三)米谢尔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四)合作学习理论 (一)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把 “来访者中心治疗”研究扩展到心理治疗领域 之外,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罗杰斯强调,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 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罗杰斯将他的“非指导性治疗”理念和技术移植到 教学过程,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八项原则)二)勒温的团体动力学勒温从整体论、动力论的原则出发,把团体看作是一个动力整体,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另一部分的变化这种部分与部分或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勒温团体动力学的核心勒温还发明了敏感性训练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参加者学会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三)米谢尔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米谢尔和班杜拉是当代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专家。

      米谢尔的理论大致强调三个方面:第一,情境的具体性第二, 人类知觉——认知机能的识别力第三,人格机能适应的自我调节方 面他的理论还衍生出自我调节系统的概念,强调的是个体形成和执 行长期计划的能力,确定标准并维护标准的能力,以及抵抗诱惑并在 遇到挫折时仍坚持不懈的能力班杜拉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与行为矫正技 术观察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调节是他的重要概念班杜拉认为 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可以通过自我生成的因素,主 动调节自己的行为四)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发展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为基础,以民主、平等、互助为主要特征 在合作教学的诸多理念中,最令人注目的当属互动观这种互动观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 将教学互动推至更广阔的领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合作教学在注重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还十分注意人际交往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就变成了“指导——参与”关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游戏课的要求(一)游戏课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 心理素质 (二)游戏课的中心任务是促进学生的 心理发展 (三) 游戏课的教育本质是学生的自我 教育过程(四)游戏课的组织模式是他助—互助 —自助四、游戏课的基本原则⒈ 平等性原则 游戏课应该在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平等、 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在这种气氛中,学生不必过多保护 自己而设防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 都要遵守平等信任的原则 ⒉ 互动性原则 游戏课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这种互动 既有师生间的互动,也有学生间的互动,但最主要的互 动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的前提是整个组织过程都应 以活动为主 ⒊ 参与性原则 学生自始至终都是游戏课的主体由于学生的 自主性是积极心理活动的原动力,它能使学生在认识、 情感和行为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能动作用,所以对学生 自主参与状况的评价在游戏课的效果评价中占有重 要位置 ⒋ 支持性原则 在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积极创造民主平等自由的团体 气氛,充分开发集体的教育资源,还要为学生的个性发 展提供经验教师要重视自己在活动中的情感投入,但 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 五、游戏课的设计与实施(一)课程设计的理论架构 (二)课程的单元设计 (三)活动的基本流程与组织实施(一)课程设计的理论架构 ⒈ 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以及如何促使学生顺利发展 具体说来,要重点考虑以下问题: (1)正常个体在某一阶段正常发展的特征、期望、任务和行为是什么(2)某一学生或特殊团体在某一阶段的发展特征、期望、任务和行为是 什么? (3)这些个体或团体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阻力? (4)如何促进这些个体或团体的发展过程? ⒉ 活动目标的制定 学校心理有三个领域:学习、人格和生涯,每一领域都有其领域目标及具体目标。

      ⒊ 团体动力结构 团体动力结构包括4个系统: (1)个人系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人格特质与行为 模式 (2)成员系统: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特别是班级团体中所表现出来的 小组成员特质与行为 (3)团体系统: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特别是班级团体环境中,彼此互 动状况与人际行为 (4)团体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整体的学生行为表现所呈现出的团体气 氛与特质,团体的表现可视为一个整体所得的观感 上述四个系统是互相重叠的在课程设计时,要注意观察与了解所要 实施班级的团体动力结构,即要考虑在四个系统层次上学生的互动状况与 影响效果 ⒋ 主题的理论分析 在进行有关活动的设计时,分析研究特定主题的相关理论是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及实施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相关的理论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问题的重要性及成因分析:该问题的在整个工作中如何定位?它会影响到哪些方面,以及如何影响其他身心问题的发展?该问题的成因是什么?(2)问题的策略:针对该问题应采用何种特定的策略?因此,作为一个课程设计者,其相关的理论储备是非常重要的 ⒌ 环境性因素 从环境因素的横向层面看,任何一个对象都生活在特定的地域、文化或环境中.所以,课程的设计一定要从班级、学校和社区的具体情况出发,兼顾文化、地域性等环境的特殊需要。

      从环境因素的纵向层面看,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得学生赖以生存的家庭、学校、社区也在悄悄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面对快速的社会变化,越来越有需要将这些因素纳入课程设计的考虑之内,以使活动设计保持迅速的响应能力和最佳的实效性 (二)课程的单元设计 单元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内容: ⒈ 确立单元名称:活动的单元名称命名和主题选择每 一名称具体标志着特定的活动内容 ⒉ 理论分析:单元名称与主题确立后要对与该主题有关的理 论作一认真的研究与分析 ⒊ 目标的制定:根据理论分析,结合对象的实际情 况,制定出相关的目标 ⒋ 选择策略与方法:配合单元主题及目标,结合活 动内容的适合性及各种资源,选择有效的策略与方法 ⒌ 确定活动时间:详细地制定出每一单元活动所需的课时及 每一活动步骤所需的时间 ⒍ 媒体与材料的准备:相关媒体与材料的收集、设计与 运用技巧要在前作一演练 ⒎ 实施场所的规划:活动前要布置好相应的场地 ⒏ 各种资源的协调:相关人力、物力与学校行政及社区资源 的取得与协调 ⒐ 明确活动的流程:这是单元设计中的主要部分,它规定了 活动的过程及具体步骤,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每个流程 都应有具体的说明。

      ⒑ 效果的评估:结合不同的单元主题选择、设计不同的 评估方法,收集相关的评估资料 (三)活动的基本流程与组织实施Ø 完整的课程流程:⒈ 暖身运动 ⒍ 整合经验 ⒉ 创设情境或设计活动 ⒎ 促成行动⒊ 催化互动 ⒏ 彼此回馈 ⒋ 鼓励分享与自我探索 ⒐ 活动延伸 ⒌ 引发领悟 ⒑ 评估效果Ø 游戏课的组织实施⒈ 暖身活动 ⒉ 引导学生自我探索的系列活动 (活动前期)创设情境或设计活动 催化互动 鼓励分享与自我探索引发领悟 ⒊ 经验的整合、分享与迁移 (活动后期)整合经验 促成行动彼此回馈 活动延伸 评估效果⒈ 暖身活动 暖身活动是一堂游戏课的起始技术,正如开展体育运动需 要进行身体预备活动一样重要暖身活动是为了让团体成员之间相 互沟通,逐渐形成信任、合作、互助的团体气氛暖身活动一般可采用言语与非言语两种形式:言语形式的暖身 有自我介绍、相互介绍、名字串联等;非言语形式的暖身有轻松体 操、放松练习、按摩、哑口无言等。

      暖身运动的选择、设计与应用,应考虑两个要素:(1)该暖身活动能否引发学生的参与动机;(2)暖身活动能否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开放、接纳的气氛 与情绪⒉ 引导学生自我探索的系列活动 v 创设情境或设计活动创设的情境至少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符合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年龄特点;(2)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v 催化互动催化学生彼此参与和互动,则是游戏课设计的精妙之处v 鼓励分享与自我探索游戏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因此课程设计就应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鼓励学生作深入的自我探索,而不是依靠教育者的说教或社会规范的灌输v 引发领悟学生在参与和分享中获得新的想法与感受之后,便会引发他们的领悟过程,从而开启改变与成长的有利契机 ⒊ 经验的整合、分享与迁移 团体成员能否深入掌握在团体中取得的经验,以及能否把团体中的学习成果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达到真正的成长目标,一方面取决于团体活动的前期过程,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团体的结束期活动v 整合经验学生的参与以及彼此间的分享与回馈,能使学生把别人的经验、个人在活动中获取的新经验与自身已有的经验整合起来,起到深化效果的作用。

      过程中与结束前的经验整合具有回顾与前瞻的重要功能 v 促成行动为巩固学生领悟与经验整合所取得的效果,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即席采取行动和现场演练,来确保活动效果在知、情、行三个维度上的统整 v 彼此回馈在活动结束前提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回馈机会,不但能强化本单元的效果,而且可为延续下一单元的奠定良好的基础 v 活动延伸效果的取得,单靠课堂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布置一定的行为作业,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把课程中取得的领悟与演练成果迁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另一方面还能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这一络的支持作用 六、活动示例 七、游戏课的效果评价(一)对于活动基本原则的评价 (二)对于活动核心要素的评价 (三)对于活动进程的评价 (一)对于活动基本原则的评价 对这些基本原则的评价是构成效果评价的首要任务 ⒈ 平等性原则 游戏课应该在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在这种气氛中,学生不必过多保护自己而设防所以评价游戏课的效果就要看:(1)教师有没有主动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团体气氛;(2)教师有没有自觉地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让学生体验师生在人格上 的平等性;(3)教师有没有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信任感、安全感,使学生自觉自愿 地开放自我。

      ⒉ 互动性原则 游戏课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这种互动既有师生间的互动,也有学生间的互动,但最主要的互动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的前提是整个组织过程都应以活动为主因此在评价时应注意把握:(1)组织过程中有没有以一系列的活动为主要形式;(2)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没有朋友式的互动交流,教师有没有恰当运用反馈等心理技术;(3)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没有交流与互动,有没有同时体现助人者与受助者的双重角色 ⒊ 参与性原则 学生自始至终都是游戏课的主体由于学生的自主性是积极心理活动的原动力,它能使学生在认识、情感和行为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能动作用,所以对学生自主参与状况的评价在游戏课的效果评价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学生参与状况的评价应当注意:(1)活动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2)活动中是否只有个别学生在投入,而多数同学抱有无所谓的态度;(3)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⒋ 支持性原则 在活动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