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的版液氨安全系统技术说明书.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77624073
  • 上传时间:2024-01-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5.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2014年2月22日 SDS编号:WH-YH-01产品名称:液氨 版本:YH-MSDS-2014第一局部 化学品与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氨;氨气〔液氨〕 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a 企业名称: 地址: : : 联系: 电子地址: 国家事故应急咨询: 产品推荐与限制用途:用作致冷剂与制取铵盐和氮肥第二局部 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GHS危险性类别: 易燃气体:类别2 〔GB20577-2006) 急性毒性:类别3 〔GB20592-2006〕皮肤腐蚀: 1B 〔GB20593-2006〕皮肤刺激:类别2 〔GB20593-2006〕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 危险 危险信息:易燃气体受热后容器内压力增大,引起爆炸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对呼吸道损害防X说明:操作: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烟火;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防止与氧化剂、次氯酸漂白剂等酸类、卤素、金、银、钙、汞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与附件破损; 个体防护:预防措施:——在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

      在未了解所有安全措施之前,切勿操作——远离明火、热源、火星、火源、热外表禁止使用易产生火星的工具——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静电,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使用防爆型电器、通风、照明与其他设备;——保持容器密闭;——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防止吸入蒸汽〔或雾〕;——防止溅入眼睛;——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带呼吸防护器具;——妊娠、哺乳期间防止接触;——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吸烟;——操作后彻底清洗身体接触部位污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所;——应防止释放到环境中;——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与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事故响应:吸入:可出现流泪、咽痛、嘶哑、咳嗽、咯痰、呼吸窘迫症、昏迷、休克等症状;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展人工呼吸;就医;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流量清水或2%硼酸液彻底冲洗,然后立即就医;眼睛接触:高浓度氨对眼睛有强烈刺激,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眼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患者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与失明等并发症。

      屡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应立即提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食入:立即就医;勿催吐;发生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至上风口,处理人员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穿消防防毒、防静电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如有可能,将剩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连得通风橱内;环境保护措施: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安全储存:——室内储存应置于阴凉、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避易燃物,与其他化学物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尤其是各类枫化剂、次氯酸物、碘和酸、食用化学品;——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与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设立适当的警告标志,限制无关人员进入;·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危险废弃废物废弃物处置方法:先用水稀释,再加盐酸中和,然后放入废水系统废弃须知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将容器归还厂商。

      物理化学危害: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响;健康危害: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第三局部 成分/组成信息物质名称:氨;氨气;液氨;NH3;CAS号:7664-41-7 物质浓度:99.99%第四局部 急救措施急救:吸入:可出现流泪、咽痛、嘶哑、咳嗽、咯痰、呼吸窘迫症、昏迷、休克等症状;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展人工呼吸;就医;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流量清水或2%硼酸液彻底冲洗,然后立即就医;眼睛接触:高浓度氨对眼睛有强烈刺激,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眼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患者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与失明等并发症。

      屡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应立即提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食入:立即就医;勿催吐;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如果患者吸入或食入本类物质,请不要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需做人工呼吸,要戴单向阀袖珍式面罩或使用其他适宜的医用呼吸进展第五局部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响;假如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假如不能切断气源,如此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情况下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理;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消防人员预防装备:配备全面罩过滤式防毒面具〔或全面罩送风呼吸器〕、全套自给式呼吸器〔带有送风源、头盔、面罩〕、护目镜、抗氨渗防护服〔手套、围裙、足靴〕、灭火器材、应急沐浴设施与眼药水;使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备;第六局部 泄漏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氨浓度超标的场合,应穿戴全面罩过滤式面具〔或全罩送分呼吸器〕、护目镜与抗氨渗防经典防护服〔手套、围裙、足靴〕;氨气浓度严重超标的场合,应穿戴全套自给式呼吸器〔带有送风源〕;配备应急沐浴设施与眼药水;防护装备:2%硼酸水、1%-2%柠檬酸溶液、0.5%柠檬酸水或石蜡;防毒面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过滤式〕、橡胶手套、防毒防静电服、防护靴;竹签、木塞、铅塞、铁丝、专用管卡、专用堵阀漏器具、橡胶垫、密封用具;手钳、钳子、扳手等;灭火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沙土等灭火器材;应急处置程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至上风口,处理人员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穿消防防毒、防静电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如有可能,将剩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连得通风橱内;环境保护措施: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化学品收容: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去除方法:不要接触泄漏物;少量泄漏时,可用用砂土、蛭石等惰性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剩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第七局部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须知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烟火;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防止与氧化剂、次氯酸漂白剂等酸类、卤素、金、银、钙、汞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与附件破损; 储存须知事项:谨防容器受损;本品适宜室外或单独存放,室内储存应置于阴凉、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避易燃物,与其他化学物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尤其是各类枫化剂、次氯酸物、碘和酸、食用化学品;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与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设立适当的警告标志,限制无关人员进入;第八局部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30mg/m33/l(水中,以NH3计)前苏联MAC:20mg/m33〔水中,生活用水)美国TLV--TWA:OSHA50ppm,34mg/m3;ACGIH25ppm,17mg/m3(空气中)英国TWA:18mg/m3(空气中)美国TLV—STEL:ACGIH35ppm,24mg/m3德国MAK:35mg/m3(空气中)监测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用硫酸吸收取样,用离子导电层析法测定。

      工程控制:容器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沐浴和洗眼设备;个体防护: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氨渗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