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历史二轮总练习综合测试题:第十三单元综合测试卷.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教****
  • 文档编号:240579604
  • 上传时间:2022-01-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2.7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2021 年高考历史二轮总练习综合测试题:第十三单元 综合测试卷留意事项 :认真阅读懂得,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体会,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摸索,多懂得!无论是单项、多项仍是论述题, 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 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 特别是历年真题部分, 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供应的有限材料, 明确考察要点, 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 便利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认真推敲, 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学问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对应同学用书 P371〕【一】挑选题 〔 每题 4 分,共 48 分〕1、〔2021 ·华师附中模拟 〕 广州沙面至今仍储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中,不包括 〔〕A、清政府的对外政策B、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C、近代不公平条约D、中国建筑师主动学习、仿照西洋建筑艺术【答案】 D【解析】沙面原是十三行港口的一部分,洋人多,清政府长期只 开放十三行作为对外贸易点,自然受西洋文明影响多, A、B 包括;近代欧美列强纷纷在广州沙面设领事馆, 这与不公平条约有关; 只有D项有问题,中国建筑师不是主动学习仿照的,是被迫或被动的;2、〔2021 ·泰州模拟 〕1902 年 6 月 26 日《大公报》所刊登的一那么征婚广告,引述如下: “近有南国志士某君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条件如下:一要天足;二要 晓中西学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 这那么征婚广告是迄今为止见诸报端的第一那么未公开姓名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此时 〔〕①中国近代化的进展②近代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③近代中国政治运动的影响④人们思想的解放A、①③④ B、①②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从征婚广告的“天足”就是大脚,即反对缠足, “晓中西学”说明此时西方思想对中国影响很大,婚礼要“除中国旧有之陋 俗”说明人的思想解放了, 这是近代中国进步的表现,而显现这种变化的政治缘由仍是中国政治运动的推动;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3.〔2021 ·梅州市高三二模 〕 辛亥革命前, 没有辫子会被讥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讥笑为封建余孽,讥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②人们审美观的变化③断发具有肯定的政治颜色④民众盲目仿照西方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 A【解析】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 材料中辛亥革命前后社会习俗的变化,反映出了当时人们的一些观念发生了变化,①②符题意;在清 统治时期,要求人们留辫子,因此,辫子在当时具有清朝统治的象征意义,革命后,人们对留辫子的人称为“猪尾巴” ,“满奴”,可见断发具有肯定的政治颜色,③项正确;④项材料并未反映;4、〔2021 ·北京市西城区一模 〕1906 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明年正月起,废止“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止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其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 〔〕A、公平观念在肯定范畴内传播B、辛亥革命革除中国社会传统陋俗C、三纲五常思想受到严峻冲击D、近代文明礼仪被中国人普遍接受【答案】 A【解析】第一可以从时间上可以排除 B 项; D项“被中国人普遍接受”在材料中并未表达;由“下跪”变为“长揖” 、废止“卑职” 可知,这是公平观念的表达,并在湖北、灌输、河南等省效仿,因此A 项是正确的;5、〔2021 ·泰安市高三二模 〕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 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 ”上述现象显现的主要缘由是 〔〕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C、近代社会发生猛烈变革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答案】 C【解析】提取题目信息: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开头,妇女的服 饰发生重大变革, 其缘由是近代社会发生变革; 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6、〔2021 ·巢湖市质检 〕 三峡博物馆展出的宝贵文物中,有一张毛笔书写的告示: “照得编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自从满清入主, 强迫人民为之;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廉价;衣服暂可仍然,并非必仿泰西;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与此告示发布直接相关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答案】 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编结毛辫是清朝强迫人民做的, 从现在开头要改革旧习,汉族民众不必慌张;这和辛亥革命是分不开的;7、〔2021 ·苏北四市高三其次次调研 〕1983 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说: “莫非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杰出的工人、农夫或在工作中作出特别奉献的妇女的照片呢?” 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 〔〕A、人们的审美乐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C、不敬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D、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头影响中国【答案】 B【解析】依据材料提示, “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表达的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 而质疑之声反映的是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反映女性肯定是各条战线上的劳模,思想僵化是由于受到“左”倾思想的 束缚,故应当挑选 B;8、〔2021 ·福州市高三质检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描述某个时期城市生活时写道: “好莱坞的电影受到了批判,后来遭到禁演,苏联和中国的电影取而代之;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 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开头流行中 国式的服饰:各种各样的降服大行其道,其中最出名的是中山服、解 放服或叫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的毛式短上衣; ”这种现象显现的主要缘由是 〔〕A、近代以来“西风东渐”的结果B、建国初期社会物质财宝较匮乏C、单一公有制下的方案经济体制D、“冷战”背景和国内政治的影响【答案】 D【解析】“好莱坞的电影受到了批判,后来遭到禁演,苏联和中 国的电影取而代之; 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 ” 都可说明当时中国“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故受“冷战” 背景和国内政治的影响;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9、以下关于我国轮船运输业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最初为外国列强所垄断B、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运输业的局面C、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治理D、20 世纪 90 岁月以来,轮船运输业得到快速进展【答案】 D【解析】进入 20 世纪 90 岁月以后,由于铁路、大路和民航业的快速进展,轮船运输业在交通中的比重逐步下降;10、〔2021 ·安徽宣城模拟 〕20 世纪初,实业家张謇要明白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纳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A、乘坐飞机赴各地明白 B、乘坐火车赴各地明白 C、通过明白 D、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答案】 D【解析】 1920 年中国民航拉开序幕;火车速度较慢,来回时间长;而 20 世纪初清政府才在南京开办第一个局,且进展缓慢;因此,选 D项;11、截至 2003 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用户总数超过 5 亿,居世界第一位, 其中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 这一现象直接说明 〔〕A、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展 B、我国通信技术进展快速C、当今中国人口众多 D、我国事业分属两家【答案】 B【解析】 A 项不符合题干中“直接说明”的限制条件; C 项符合社会现实,但与题干材料的含义不符; D项属于对局部现象的概括,但缺乏总体上的精确熟悉;12、肖恩·马洛尼说: “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明白到世界上的全部学问; ”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互联网具有快速传播信息的功能B、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C、互联网比其他媒介更加快捷与便利,信息量更大D、互联网的技术含量高【答案】 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同学对互联网特点的懂得, 四个选项都是特点,结合题干材料就可以看出其最大的特点是 C; 第 4 页,共 7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二】非挑选题 〔 共 52 分〕 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26 分〕材料一当时,特别是十五世纪,绝大多数人口是自由的自耕农, 尽管他们的全部权仍隐匿在封建的招牌后面; 在十七世纪的最终几十年,自耕农即独立农夫仍比租地农夫阶级的人数多; 大约在 1750 年,自耕农消逝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 16 世纪至 19 世纪前期英国城市人口统计表时期农村人口数城市人口数16 世纪337.5 万112.5 万19 世纪前期材料三400 万左右900 万左右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形(1) 依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城乡居民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缘由是什么? 〔8 分〕(2) 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形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情形;材料三图所显示的 DE和 EF 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城镇人口各有什么变化?显现这些不同变化的缘由各是什么? 〔8 分〕(3)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学问,举例简要说明英国和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表达出的主要不同特点; 〔4 分〕(4) 依据中英两国城市化进程所出现的有关情形,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6 分〕【答案】 〔1〕 变化: 15-18 世纪,英国农村自耕农逐步削减,最终消逝; 16- 19 世纪,农村居民增加缓慢,城市居民快速增加;缘由:圈地运动使自耕农失去土地,自耕农这一阶层逐步消逝;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流淌; 第 5 页,共 7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2) DE 段:城镇人口增长缓慢;由于十年“文革”以及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失误, 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大批干部和学问青年上山下乡;EF 段: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