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398575387
  • 上传时间:2022-09-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观书之法三则(节选)(宋)朱熹读书,始①读,未知有疑;其次②,则渐渐有疑;中③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④是学⑤注释):①始:开始②其次:读着读着③中:读到一半的时候④方始:才能称得上⑤学:学习[1]短文中的“疑”字可真多,我知道它的意思是_________,我还能写一个带有“疑”字 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大意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3]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生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来的短文内容体现的是“朱子读书法”中的(______)(填序号)A.循序渐进   B.熟读精思   C.虚心涵泳   D.切己体察E.着紧用力   F.居敬持志[4]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注释①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③其--他的,代词④坠--掉,落⑤于--在,到 ⑥遽--立刻,急忙,马上⑦契--用刀刻⑧是--指示代词,这儿⑨吾--我的⑩之--结构助词,不译⑪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⑫其--他,代词⑬者--……的地方⑭求--找⑮之--剑,代词⑯矣--了⑰而--但是⑱若--像⑲此--这样⑳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___________)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修辞,请变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寓言叫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陈太丘与友期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②,过中不至,太丘舍③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④?”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⑤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⑥之,元方入门不顾⑦注释:①期,约定②日中,正午时分③舍:舍弃,抛弃④不,通“否”⑤委:丢下,舍弃⑥引:拉⑦顾:回头看[1]文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去:离开   乃:就,于是B.去:去掉   乃:才C.去:离开   乃:才D.去:去掉   乃:就,于是[2]选出下列句子意思正确解释1)待君久不至,已去A.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B.您等了我父亲很久他却还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C.我父亲没有等您,已经离开了D.我父亲等了您不久,已经离开了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A.朋友感到生气,下了车想去拉扯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B.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和元方握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C.朋友感到高兴,下了车想去和元方握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D.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扯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A.和别人相约同行,却相互推诿后离开了B.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C.和别人相约同行,却和其他人先离开了D.和别人相约同行,却委托别人来,自己先离开了[3]选一选,在括号中填上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A.陈太丘的朋友  B.元方  C.陈太丘(1)(________)过中不至(2)(________)去后(________)乃至[4]《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_______和________两个人,通过对比描写,突出了___________聪明、勇敢、识礼、有节,__________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的性格特点4. 阅读理解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诗句的意思。

        (1)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师旷论学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③:“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④乎?”平公曰:⑤“安⑥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⑦?”平公曰:“善哉!”[1]“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中的“暮”字正确解释是(  )A.夜晚 B.迟、晚 C.年暮,年老[2]下列“之”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两项的是(  )A.日中之光 B.日出之阳 C.臣闻之[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B.师旷最后用三个比喻告诉晋平公天黑要点上火把走路C.师旷用三个比喻说明学习不论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会晚。

      6. 阅读,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   (2)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3)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_)   (4)惟弈秋之为听(___________)[2]分别用“   ”和“﹏﹏﹏”画出两个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3]课文通过记叙_________________的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7. 课文回放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心中不由感慨万分,便对弟子们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1)读一读,说说你怎么理解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他是一位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阅读理解。

      孟母三迁邹①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②近墓孟子之少时,嬉③游为墓间之事④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⑤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⑥炫卖⑦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⑧,揖让进退⑨孟母曰:“真可以居子矣注释)①邹:周朝国名,在今山东邹城一带②舍:房屋,住宅③嬉:游戏,玩耍④墓间之事:指祭扫坟墓一类的事情⑤居处子:安置儿子的地方⑥贾人:商人⑦炫卖:沿街叫卖⑧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⑨揖让进退: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1]结合注释,写出对下列句子的理解1)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2)孟母曰:“真可以居子矣[2]孟母两次认为“此非吾所以居处子”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则故事,你在学习方面有哪些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欧阳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时期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②孤:幼年丧父③荻:芦苇秆④闾里:乡里⑤士人:读书人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①衡:西汉经学家②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③穿壁:在墙上打洞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大姓:富户,大户人家⑥佣作:被雇佣劳作⑦偿:酬报⑧资给:资助⑨遂:终于⑩大学:有学识的人[1]比较阅读两则故事,填写下表人物内容欧阳修匡衡家境________勤学而无烛读书遇到的困难________邻居有烛而不逮解决无书可读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成就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B.国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C.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欧阳修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2)《凿壁偷光》中主人借书给匡衡是因为匡衡无偿当他的雇工,他很感动3)两则故事都告诉我们条件再艰苦也不能成为读书的障碍,只要肯下功夫,必有所成4)“以获画地”与“以书映光”中的“以”都是“用,把”的意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三)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十一)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观察物体(1)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第2课时 直角的认识及画法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二)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第1课时 角的认识及画法)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 数量关系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 解决问题(3)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一)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九)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第2课时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2)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 数与运算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 解决问题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第3课时 锐角、钝角的认识法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曹冲称象的故事第1课时 认识质量单位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常见的量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第1课时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1)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3第2课时 解决问题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