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尝试.doc
9页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尝试广东省清远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宋娉 关键词: 阅读误区 两个三 四个一 内容摘要: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已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学生课外阅读时存在的误区、学生课外阅读过程的指导等方面谈几点心得和体会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误区及课外阅读书籍的选取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一切好书所具有的共性皮果洛夫也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面对茫茫书海,学生要找出这些“好书”,首先得走出课外阅读的误区 误区一:对阅读位置进行降格处理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开始进入“视听时代”,声像技术以其鲜明的直观性、趣味性吸引着越来越的人,尤其是学生于是就有“有声有色”的视听资料大可取代“死气沉沉”的书刊之议,往往是宁可选择经过极大变形处理的文学改编物,也不愿下点真功夫去读原著,于是自己想象的思维空间在缩小,更不要提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了 误区二:对阅读内容进行低位选择不少阅读层次甚低的学生,对被他们视为“正统”(实际上是崇高)的东西“不屑一顾”,而对于一些情节荒诞离奇,低级庸俗,文字粗糙低劣,甚至不堪入目的作品,反而“挺感兴趣”。
这些低品位阅读选择的结果,必然或轻或重地使学生遭受精神污染,是非不分,爱憎不明另外,一味追求作品的情节性,忽视作品的文学性,也是阅读中的普遍现象 误区三:对阅读时机进行延时预约这在初三年级和高中生中表现尤为突出为了升学,学生整日捧着教科书,不碰课外书籍,明知开卷是有益的,但若因为“开卷”而损失了总分,则会懊悔终生,于是“等升学后再开卷也不迟”的观念相当普遍 误区四:对阅读效率作出低度要求一些学生喜欢阅读,品味也不低,但效果却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是目标不明,随兴所至,懒于追因、质疑,更懒于笔摘手抄于是出现一种怪现象:读书不少,可积累有限;知得不少,可能力却不见长 同时,学生的阅读还存在狭隘功利主义(与考试直接相关的读得多,读得勤,反之则少而疏)或泛趋主义(趣味过广,导致漫无中心,无法形成集约的优势)等倾向针对这些情况,应当根据具体实际拟出对策,以及时补偏救弊,努力使学生的阅读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 其次,对阅读材料应有健康明确的选取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种是虽并非为学生编写,却是学生所应该读、可能读的书如古今中外一些文学名著;内容浅显、文字生动的一些政治理论书、思想修养书;各种科普读物等。
这种书学生读了,可增长知识,提高素养,大有裨益 一种是专为学生提高读写水平而编写的书如各种作文书、介绍写作的书等这种书学生读后勤加练笔,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一种是以课内学习的知识内容为线索,扩展开来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等这部分书有多种类型:有进一步充实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延伸性阅读材料;有充实积累,丰富底蕴,洞明眼力,增进文学素养的鉴赏性阅读材料;有知识性阅读材料;还有富有本地特色的宣传爱国、爱乡意识的乡土性阅读材料等这些书,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对课内教材的有益补充另外,课内阅读材料的选取还要注意三点:一是内容和形式的难易程度应与学生的阅读水平相切近,可稍高于课内学习资料;二是应选用那些文字具有示范性的作品,尤其是知识性阅读材料,既要有内容的科学性,又要有文字的示范性;三是应选用形式活泼多样,内容富有吸引力的阅读材料,这样可引起学生主动地、饶有趣味地去阅读的欲望二)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措施 如何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好好读书”呢?我对当前教学形势进行了分析:一是减负下学生课外时间相对增多;二是课内四十分钟的学习无法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需要在课外开展多种阅读活动予以补充。
在实践中,我常用以下做法: 1、课内外结合,“每天两个三,每周四个一”具体地讲: 每天两个三: (1)每天30分钟朗读:每天早读10分钟时间,以读课文为主,并当场指导;后20分钟,为自由朗读时间,可大声朗读课外作品,可与同桌你读我听,调动兴趣,扩大彼此的阅读量 (2)每天识记三个成语及好句好段:记忆可帮助学生积累,并加以运用我将每天识记三个成语(及含义)和好句好段作为每天必做的一项作业,并予以全班性的推荐基础好的同学,可识记成段的优美文字,基础差一点的,以记好句子为准另外,家长督促指导,教师抽查并及时予以评价肯定学生在寻找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已体会到了阅读的妙处 每天四个一: (1)每周推荐一首古诗(含诗意):我在学习园地辟出了“古诗专栏”,教师根据“修订大纲”上推荐的古诗文篇,每周推荐一篇,由学生轮流抄写,并设计图案装饰教师适当讲解,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受到节奏明快、琅琅上口的魅力,并接受思想熏陶 (2)每周阅读一本好书:教师在书籍选取方面,应根据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推荐、指导 (3)每周上一节阅读交流课:这是在每周阅读一本好书后的汇报课。
交流形式不限,可以是谈心得体会,也可以是复述作品等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检查阅读效果 (4)每周写一篇文章读写必须有效结合,学生将阅读中学习到的写作技巧、方法与背诵中积累的好词好句,两者结合起来,写文章就不难了双休日里,布置学生作业中就有写一篇文章这一项,让学生放下包袱大胆地写,不限文体,不论长短,也可以是模仿同时,有意识的挑起竞争,定期展示、传观或推荐发表,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好文章层出不穷,学生阅读及写作水平大大的提高 2、开展多种丰富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活动形式不一,一般可开展下列类型的活动: (1)各种形式的班会可以是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朗诵会,故事会等例如,在期初有计划的安排课外读书活动,像“少年周恩来”或“我心中所崇拜的人”等,然后在期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少年周恩来”故事会或“我心中所崇拜的人”演讲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阅读训练并提高阅读能力 (2)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游艺宫”例如元月份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自己动手制作一期“元旦诗谜灯会”,使学生在游艺活动中,丰富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创造力。
(3)舞台表演即学生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将课外阅读材料中的人物形象或精彩片段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展现例如课外欣赏了《白毛女》、《雷雨》之后,都可以用课本剧的形式进行表演,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人物形象和理解故事情节,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才艺表演技能 (4)组织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去访问社会名人、知名作家或参观名人故居、名胜古迹通过以上课内外阅读训练与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积累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增强了判断力和记忆力,既提高了作文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我们语文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时,以上方法或形式仅供参考,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做有益的、有目的的取舍 参考文献:顾黄初 《语文教育论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刘家桢 《初中语文多用实用大全》 海洋出版社,1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