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汉寿城春望》.docx
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考诗歌鉴赏《汉寿城春望》 高考诗歌鉴赏:《汉寿城春望》 汉寿城春望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出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译文春天来了,汉寿城边野草丛生,那荒祠和古墓前面正长满荆榛田里的牧童烧化着丢弃的刍狗,路上的行人在观看墓前的石麟经过雷电轰击,华表已经半毁由于积满灰尘,碑文仅可鉴别不知什么时候又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呢,到那时,这里又会成为南北交通的要津解释①汉寿:县名,在今湖南常德东南②荆榛:荆棘③牧竖:牧童④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祭后就被抛弃⑤陌:田间小路⑥石麟:石头雕刻的麒麟,这里泛指古代王公贵族墓前的石刻⑦才见:依稀可见⑧东瀛:东海据《神仙传·麻姑》记载,“麻姑谓王方平日:自接待以来,见东海三为桑田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⑨要路津:交通要道赏析这首诗虽然全力地描绘了汉寿城遗址的萧瑟、破败的景象,但是作风毫不消极。
在兴和废的转化之中,充分地表现了诗人进展变化的简朴辩证观点,使全诗弥漫了积极的进取精神这首诗打破了一般律诗起、承、转、合的框框,首、颔、颈三联浑然一体,全力铺陈汉寿城遗址的荒芜、破败的景象,构成了全诗的整体层次首联的出句点领略“春望”的地点,含蓄而又凝炼地表现汉寿城已是一片废墟了野草春”三字让人产生联想,假设汉寿不是一片芜城,还象当年那样人烟辐辏,无比繁华,春日迟迟,一派活力的话,诗人怎么会用城边野草刚刚发芽来描绘它的春色呢首联对句勾画出来的景物颇多,有荒祠、有古墓、有射棘、有榛莽,唯独没有人烟正由于此,诗人用“对”字组合起来的柯、墓、荆、榛之类愈多,便使人愈感萧瑟颔联虽有“牧童”和行人”展现,但也没有添加任何生气牧竖烧刍狗予田中,说明坟山冷落,祭扫无人“田地荒芜,可牧牛羊符人着石麟于陌止是由于荆榛莽莽,别无可以参观盼景物,唯古墓前石兽群尚可注目而已颈联领会地报告人们汉寿城今非昔比,当年繁华的交通要道,如今已破败不堪了当年指示路途的华表,如今已经被雷电轰击得半残,纵横的断碑,通体蒙尘,碑文依稀可辨过去繁华,今朝破败,尽在残缺华表,断裂石碑中显露了出来诗人不惜花费大量笔墨大写特写这样的破败和萧瑟,完全是为着尾联的富有哲理性的探讨作打定的。
从这首诗的尾联,“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谈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兴和废是彼此依存,彼此转化的诗人认为:兴和废不是永恒的,不变的;而是有兴就有废,有废就有兴,兴可以变成为废,废亦可以变成为兴的这正如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样,是具有简朴辩证法观点的背景此诗为贬任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马时作,想起登临古城的所见所感,想见沧海桑田的巨变,唏嘘不已,便写下了这首诗联系诗人一向关切国计民生的创作背景,可知这不是一时的即兴之作,而是长期感情积淀的爆发,在怀古的表象背后,蕴含着对已然“四海为家”的大唐江山的深深忧虑 — 3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