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工程教学学习课件.pdf
69页第十章 港口工程 港口发展历史 港口的分类及组成 港口工程建设 港口水工建筑物 港口工程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港口工程的展望 10.1港口发展历史 港口: 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及设备条件,供船舶出入和停泊,是进行货物或旅客转载作业,为船舶提供补给、修理等技术服务和生活服务的场所 港口的作用: 水陆联运的枢纽,旅客和货物的集散地,国内外贸易物资转运的联结点 港口工程: 建造港口所需的各项工程设施的工程技术,港口的各项设施 港口的发展得益于技术、经济的发展 1 概述 天然材料和初级的人造材料 简单的工具、手工劳动 积累的经验 与航运业的发展紧密相关: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的发展 秦汉时期: 秦始皇五次出巡,四次视察了重要港口,古碣石港(今秦皇岛港) 秦人徐福东渡日本 汉朝张骞开辟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2. 古代港口工程(新石器时代 ~17世纪中叶) 曹操 《 观沧海 》 唐朝: 独步于世界航海界,鉴真六次东渡扶桑 宋元时代: 指南针的应用,进入“定量航海”阶段 明朝: 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今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 郑和航海路线 泉州出土的宋代木船 司南 罗盘 元朝时期: 马可波罗从意大利来到中国 埃及亚历山大港: 公元前 2世纪 ~公元 10世纪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 该时期内世界第一大港的变迁 埃及亚历山大港 中国泉州 威尼斯港 巴塞罗那 亚历山大帝国 南宋 意大利 西班牙 中国封建文明的高度发展 明朝的海禁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民扩张,资源的迅速聚集 (1368-1484) (1484-1588) 今日威尼斯港 巴塞罗那港 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 (混凝土、钢材) 理论方面 (牛顿经典力学、流体力学) 模型试验 (波浪模型试验) 施工方法 (两次工业革命:机械化、电气化) 国际贸易及金融中心的变化 3. 近代港口工程( 17世纪中叶 -20世纪中叶) 该时期内世界第一大港的变迁 中国在该时期遭到帝国列强入侵,被迫开放大连港、旅顺港、烟台港、青岛港、连云港、上海港、宁波港、基隆港、高雄港等港口。
英国的伦敦港 美国的纽约港 世界航运中心 (1588-1894) 世界贸易经 济中心 (1894-1962) 第二次工业革命 伦敦港全景 纽约港全景 建筑材料的发展 (高强混凝土、高强钢材) 理论方面 (数值分析方法、计算机的进步) 模型试验 (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施工方法 (工业化和标准化) 世界各地港口大发展 4. 现代港口工程( 20世纪中叶至今) 该时期内世界第一大港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长足进展,港口工程也得到发展 日本的横滨港 荷兰的鹿特丹港 二战后经济的发展 (1962-1986) 欧洲经济一体化 (1986-2005) 中国的上海港 中国的崛起 (2005至今 ) 2008-2011世界亿吨港口概况 单位:亿吨 横滨港全景 鹿特丹港全景 上海港全景 上海洋山深水港 用途 (商港、军港、渔港、工业港和避风港) 地理位置 (海港、河港、湖港与水库港) 国家政策 (国内港、国际港和自由港) 成因 (天然港、人工港) 港口水域寒冷季节是否冻结 (冻港、不冻港) 是否修建船闸 (闭口港、开口港) 1.港口的分类 10.2 港口的分类及组成 港口分类(按用途分) 商港 —— 上海港 军港 —— 旅顺港 渔港 —— 沈家门渔港(世界三大渔港之一) 工业港 —— 深圳蛇口港 避风港 海港 —— 青岛前湾新港 港口分类(按地理位置分) 河港 —— 重庆朝天门港 湖港 —— 大理洱海湖港 水域 (进港航道、港池和锚地) 陆域 (码头、港口仓库及堆场、铁路及道路、装卸及运输机械、其他辅助设施及生活设施等) 2.港口的组成 港内锚地 港内锚地 陆域 防波堤 进港航道 水域 大连港口的组成 港池 码头 10.3 港口工程建设 1.概述 主要包括的工作 客货运量的调查和预测 港址的选择 船型及其运输组织形式的确定 岸线使用的分配 装卸工艺的确定 泊位数和库场面积等的确定 高程设计 工程项目的总体布置 推荐科学的管理机构和合理的人员编制 施工方案的确定 工程建设的三个阶段: 规划、设计、施工 规划的内容: 港口在一定时期的具体规划,包括港口的水域和陆域的范围、港区划分、吞吐量和到港船型、港口的性质和功能、水域和陆域使用、港口设施建设、岸线使用、建设用地配置以及分期建设序列等内容 。
两个阶段 选址可行性研究 工程可行性研究 2.港口的规划 港口吞吐量的预估是港口规划的核心 港口吞吐量 (货物吞吐量 ): 一年间经水运输出、输入港区并经过装卸作业的货物总量,单位为吨 港口吞吐量按大类可分为 货物吞吐量 和 旅客吞吐量 船舶的性能、尺度及发展趋势也是港口规划设计的主要依据 港址的选择: 是港口设计的先决条件 确定港址的主要依据: 港口经济腹地范围,交通、工农业生产和矿藏情况,货种、货流和货运量情况 技术基础: 自然条件 连云港对天然岛屿的利用 岛屿的防波作用,减少防波堤的建设 湛江港对天然岛屿的利用 湛江港水深及天然条件良好,可不设防波堤 南三岛 东海岛 特呈岛 工程可行性研究: 从各个侧面研究规划实现的可能性,把港口的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实施方案联系起来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和必要的钻探、测量等工作,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分析判断建设项目的 技术可行性 和 经济合理性 通过比较研究,找到投资少、建设工期短、成本低、利润大、综合效益最好的方案 3.港口的设计和施工 设计: 在规划基础上进行港口建设的具体设想和计划 设计的两个阶段: 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 重要工程增加技术设计 施工: 设计的实施 水上工程量大、质量要求高、施工周期短 尽可能采取装配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的施工方案,尽量缩短水上作业的时间 主要功能: 为港口提供掩护条件,阻止波浪和漂沙进入港内,保持港内水面的平稳和所需要的水深,兼有防沙、防冰的作用。
按平面布置分类: 单突堤、双突堤、岛堤、混合堤 1. 防波堤 10.4 港口水工建筑物 单突堤 双突堤 岛堤 混合堤 按构造形式及对波浪的影响分类: (a) 斜坡式 (b) 直立式 (c) 混合式 (d) 透空式 (e) 浮式 (f) 喷气消波设备 (g) 喷水消波设备 码头是供船舶停靠、货物装卸和旅客上下用的水工建筑物 按平面轮廓分类 : 顺岸式 突堤式 墩式 岛式(外海开敞式) 系船浮筒 2. 码头 顺岸码头的布置形式 突堤与顺岸结合部位的布置 突堤码头 顺岸码头 岛式码头 岛式原油码头结构形式 按前沿断面外形分: 直立式 斜坡式 半直立式 半斜坡式 直立式码头 斜坡式码头 按结构形式分类: 重力式( a) 板桩式( b) 高桩式( c) 混合式( d、 e) 重力式码头 高桩码头 高桩码头 用于防护海岸或河岸免遭波浪或水流的冲刷 护岸方法: 直接护岸: 利用 护坡 和 护岸墙 等加固天然岸边,抵抗侵蚀 间接护案: 利用在沿岸建筑的 丁坝 或 潜堤 ,促使岸滩前发生淤积,以形成稳定的新岸坡。
3. 护岸建筑 直接护岸 -护坡 干砌块石护坡 砌浆块石护坡 直接护岸 -护岸墙 直面式护岸墙 斜坡和护岸墙混合 凹曲式护岸墙 护岸墙断面 间接护岸 潜堤促淤 10.5 港口工程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1. 港口工程与资源 岸线的合理使用 建材的合理使用:坚持资源可持续发展思想,资源的循环和回收利用 2. 港口工程与环境 疏浚 建筑物 船舶排出物 货物泄露 滨水工业 港口建设 动迁 灰尘 人为灾害(火灾、爆炸) 石油化工产品等易燃易爆物的工业港口需认真规划,完善其防灾避难能力 自然灾害(地震、风暴潮) 处于地震高烈度地区的港口,如渤海湾,东南沿海地区港口,需加强港口抗震能力 3. 港口工程与灾害 哈利法克斯大爆炸 天津新港码头震害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中海啸造成防波堤毁坏 10.6 港口工程的展望 港口工程的发展趋势 基础设施的深水化和大型化 港口功能的多样化 管理信息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