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05天津上半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试卷答案.doc

29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0092936
  • 上传时间:2017-11-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8.25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2005 天津上半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试卷答案第一部分 知觉速度与准确性1. A 2. C 3. B 4. A 5. A 6. A 7. D 8. B9. B 10.A 11.A 12.B 13.B 14.B 15. A 16. D17. C 18. A 19. C 20.B 21.C 22.A 23.D 24.C25.D 26.D 27.C 28.A 29.A 30.A 31.A 32.A33.E 34.C 35.D 36.E 37.B 38.E 39.A 40.D41.B 42.D 43.A 44.B 45.B 46.B 47.D 48.D49.C 50.C 51.A 52.B 53.C 54.D 55.D 56.C57.B 58.A 59.C 60.D第三部分 数量关系一、数字推理1. D[解析]-1=-1×1 1,0=0×2 2,27=1×3 3=27,故空缺项为 2×44=512,选 D2. D[解析]3×2+2=8,2×2+8=12,8×2+12=28,故空缺项为 12×2+28=52,选 D。

      3. C[解析] ,其中 2,3,5,7 是质数数列,,=,=,=, 1725163237 故下一项为 11×3+1=34,选 C4. C[解析] ,故下一项应为 ,选 C847615=,,=,= 595. B[解析]3+(-1)=2,-1+5=4,5+1=6,故空缺项为 8-1=7,选 B二、数学运算6. C[解析]设降价 x 元,原观众人数为 a,收入为 b,由题意可得:15a=b, (15-x)×(a+ )=b+2ab,故 x=3517. B[解析]假设 24 次考试,每次 16 题,则共考 16×24=384(道) ,比实际考题数少 426-384=42(道) ,也就是每次考 25 题与每次考 20 题,共多考的题数之和为 42 道而考 25 题每次多考 25-16=9(道) ,考 20 题每次多考 20-16=4(道) 这样有 9×A+4×B=42,其中 A 表示考 25 题的次数,B表示考 20 题的次数根据数的奇偶性可知,B 无论是奇数还是偶数,4B 总是偶数,那么 9A 也是偶数,因此 A 必定是偶数,且 A 不是 2 就是 4如果 A=4,则 9×4+4×B=42,B=1.5 不合题意,应删去,所以考 25 道试题的次数是 2 次。

      8. B[解析]设小明存入银行 x 元,则小红存入银行(x+20)元由题意可得:(x-12)×3=(x+20)-12,故 x=22所以两人原来共存入银行 22+(22+20)=64(元) 9. D[解析]设船数为 x,则 10x+2=12(x-1),故 x=7,所以人数为 7×10+2=72,由“每人可节省 5 角钱”可得一条船的租金是 72×5=360(角)=36(元) 10. C[解析]由题意可得:兔子速度∶松鼠速度∶狐狸速度=6∶3∶4,又因为“一分钟松鼠比狐狸少跑 14 米”即半分钟松鼠比狐狸少跑 7 米,所以令半分钟兔子、松鼠、狐狸分别跑 6a、3a、4a,4a-23a=7,故 a=7,所以半分钟兔子比狐狸多跑 6×7-4×7=14(米) 11. B[解析]由题意可得:乙管每小时注满水池的 丙管每小时注满水池的,403218,因此,单开丙管需要 1÷ (小时)120436 1021012. A[解析]由题意可得,书的 用 2 包还多 5 本(14÷7=2,35÷7=5) ,因此书的 用 10 包还125多 25 本(2×5=10,5×5=25) ,即 1 包(1=11-10)装 35+25=60 本,这批书共有 60×(14+11)=1500(本) 。

      13. B[解析]30 与 40 的最小公倍数为 120,若不考虑起点的第一根电杆,则每 120 米中,间隔为30 米与间隔为 40 米相差 1 根杆,现两者共相差 30 根,所以甲、乙两地相距 120×30=3600(米) 14. C[解析]从题目的条件与问题来看,应把公共汽车与小轿车行一定距离所需时间之比转化为它们的速度之比,得 2.5∶4,设步行每小时的速度是 x 千米,于是得 x= =5,故步行每小时45360.21的速度是 5 千米15. A[解析]分针 28 分转 360°× =168°,时针转速是分针的 ,28 分转 168°60281× =14°因为 8 点整时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 360°× =240°,所以 8 点 28 分的夹角是 240°-12 1168°+14°=86°一、选词填空16.A[解析]略17.C[解析]略18.D[解析]略19.C[解析]略20.C[解析]略二、语句表达21.C[解析]A 项将“和医院”删去;B 项“在雨水中”多余;D 项“或是星期天”多余22.C[解析]C 项应将“优秀的品质”改为“高大的形象” 23.D[解析]A 项介词使用错误, “对”应为“将” ;B 项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 “体现”后面应跟“的理念”等; C 项“升学竞争”不能用“越来越重”修饰。

      24.D[解析]A 项“提高”和“增长”重复,应删去一个;B 项“趋势”不能用“越来越少”形容; C 项成分多余,将“的主要原因”删除25. D[解析]A 项将“累计”或“有”删去一个;B 项属于句式杂糅,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混用;C项将“能否”删去26. A[解析]B 项“把”字句错误;C 项关联词错误,应用表示转折关系的词;D 项应是“我们虽然身处雪域边关,但是全国人民一直关心着我们,一直没能忘记我们” 27.C[解析]歧义:(1)刚认识的张小明;(2)刚认识的张小明的弟弟28. D[解析]歧义:(1)小王的爸爸和小李的爸爸;(2)小李的爸爸和小王29. B[解析]歧义:(1)妈妈借给张阿姨五百元钱;(2)张阿姨借给妈妈五百元钱30. D[解析]歧义:(1)背着、驮着;(2)背地里、偷偷的三、阅读理解31. D[解析]A 项,从第 2 段“他们与其他人一起开发了 Globus Toollkit 这种能在各种平台上运行的网格计算机软件,并使之成为实际上的网格计算机标准,也就是网格协议”一句中体现出来B 项从第 1 段“网格协议使得人们几乎能够连接与计算机有关的其他的任何东西:数据库、虚拟和可视化工具,3甚至是计算机本身的计算机能力”一句中可体现出来。

      C 项从第 2 段中间“这种协议(网格协议)是实现网格计算的基本条件,因为它能够保证异构系统工作起来像单一的系统那样协调……”这句推断出来D项第 4 段“网格计算机技术的最直接应用之一是网格计算机的研制和开发……事实上,所有这些计算机都采用了 Globus Toolkit,拥有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可见“但与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无关”的说法不妥,另外,第 1 段最后一句也说明“网格协议”与计算能力有关32. B[解析]第二段开头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伊思·福斯特说:“人类正在迈向一个新的未来,计算机资源的实际位置已不再重要 ”这也是本段的中心句从中可知选项 B 为正确答案33. A[解析]本文前半部分说明“网格计算技术”这一词语的概念及特点,如第 1 段中间“到了今天,新的协议又出现了,它就是‘网格协议’ 网格协议使得人们几乎能够链接与计算机有关的其他任何东西……” 后半部分侧重写“网格计算技术”的应用如第 4 段第 1 句话“网格计算技术的最直接应用之一是网格计算机的研制与开发” ,由此可见选项 A 为最佳答案34. B[解析]选 B 的理由是:第 1 段讲了三个“协议” ,20 世纪 80 年代, “网际互联协议” ,使人们可以连接任意两台计算机,这样因特网这个巨大网格在全球蔓延开来。

      20 世纪 90 年代, “超文本传输协议”的出现,使人们可以链接任意两个文件,万维网迅速形成,到了今天,新协议“网格协议”出现,比以往两个“协议”更有优越性还可联系第三段中间“要在今天的因特网上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因为登录步骤的繁琐和软件的不兼容随时可以使你陷入困境,而如果采用网格计算,问题的解决将变得易如反掌” A 项不是“电网” ,而是“类似于电网”的“网格计算” C 项“一定能够成功处理”不妥D 项“还不能应用于”的说法过于绝对35. A[解析]本题四种选项都来自原文,B 项说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只是一种描述性的说法,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解释可以排除C 项与原文的意思不符,因为风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只是有一部分“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 ,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形成了沙尘暴,同时它并没有解释到沙尘暴的含义,因而也可以排除D 项虽然说出了沙尘暴的形成原因,但不是对沙尘暴的解释,因而也不是正确选项A 项说沙尘暴是“天气现象” ,这种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是“风将大量沙尘卷起” ,造成了“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 。

      这些都是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应该选 A36. B[解析]本题提供的四个选项,都与全球生态平衡有关,可以说都有一定的干扰度要准确地选出,就要仔细比照原文A 项基本上是用原文中的句子,符合文中的原意,是正确的,可以排除B 项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因为沙尘暴并不是沙尘逐渐积聚形成的,更没有起到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C 项除“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对原文略有改动外,其余基本上是用原文中的句子,符合原文的意思也可以排除D 项只是对原文作了一些简化,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因此也可以排除37. A[解析]要答好这道题,首先就要弄清楚原文中哪些因素导致了沙尘暴灾害的加剧文中多次提到“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结果造成生态巨变” , “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 , “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等等,这些信息,足以提示考生:“加剧沙尘暴灾害的原因”肯定与人有关,与人的活动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显然应该是纯自然状态下造成的内容B、C、D 三项都与人的活动有关,应该说都是正确的,都可以排除只有 A 项只是地质史上的一种现象,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后的一种结果,而不是加剧沙尘暴灾害的原因,所以应该选 A。

      38. C[解析]A 项推断的依据是原文中“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 ,但这段原文只是说“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 ,并不能从中推断出“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这一结论B 项推断的依据是原文中的“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 ,从这两句话也不能推断出“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的结论D 项推断的依据是哥德说的“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 ,但不能由此推出“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的结论按照 D 项的说法,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显然是不正确的C 项是基于全文立论的,符合作者的本意,因此这个结论是正确的39. C[解析]该段文字主要是讲全球气温出现随月相变化略升高的现象 “情况”在该段文字中是指这种现象在中纬度地区的情况,故只有 C 项符合440. D[解析]内在属性即本质属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由此判断,只有 D 项不符合,它只是一种现象41. D[解析]由原文“如在细胞中含量过多”可得,活性氧一般生存于细胞之中,故 D 项中的“活性氧中细胞含量过多”错误,应该是“细胞中的活性氧含量过多” 。

      42. C[解析] “这”是指代前面所说,而该段文字的前面主要是讲美军与英国军民产生的一些摩擦,由此而产生英美关系有些紧张故“这”就是指“英美之间关系有些紧张” 43. B[解析]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