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施光南歌曲创作的特点艺术理论论文0.doc
3页浅谈施光南歌曲创作的特点_艺术理论论文 摘要 :施光南在歌曲创作中,注重内容取材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主旋律,擅长多侧面的情感表达;注重创作风格、领域及体裁的多样性,适合多种演唱风格,涉及不同歌曲领域;注重歌曲的抒情性、民族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 :施光南 歌曲 创作 特点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整整影响了两代人,有些歌曲至今仍久唱不衰,感人至深他的歌曲究竟魅力何在?为何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人们在普遍研究他的歌曲创作时,仅仅限于几首歌曲的探讨,本文试就其整体创作特点作一概括性论述 一、施光南歌曲创作内容的取材 1.施光南歌曲创作内容取材的最大特点是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主旋律 一首歌曲,只有与时代结合起来,反映时代的呼声,体现大众的心声,才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即使时过境迁,只要回顾历史,那熟悉的旋律总能把人们带回熟悉的岁月这也是他作品生命力、影响力、感染力之所在具有代表性的是《祝酒歌》,这首歌曲创作于“文革”结束歌曲以中国最传统的喜悦表达方式——祝酒展开,旋律抒情优美,充满热情又不失活泼充分表达了当时民众鼓足干劲、力奔四化的喜悦之情和对未来美好前程的无比信心!歌曲一经歌唱家李光曦富有激情的演唱,立刻传遍了大江南北。
施光南是从“文革”中走出来的知识分子,有着对祖国美好明天的无限向往与渴望深切的体会、激情的涌动使这位作曲家写出了激励无数中华儿女斗志昂扬的歌曲!时代的音符总能给时代带来力量、带来激情和无以比拟的动力!类似反映时代、与时代息息相关的歌曲还有《在希望的田野上》《高举亚运会的火炬》《周总理,你在哪里?》 2.施光南歌曲内容取材的第二个特点是多侧面的情感表达 作曲家的情感是丰富的,施光南更是如此在他创作的歌曲中,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主要情感表达:一是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此类歌曲主要有《我的祖国妈妈》《把心儿贴着祖国》《多情的土地》《在希望的田野上》《黄土根》《家乡有棵相思柳》等作曲家对祖国、对家乡、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热爱祖国、热爱土地、热爱家乡,这样的情感是丰富、广袤的,同时又是抽象无形的例如《多情的土地》,作曲家的歌词选择饱含深情,具体到翔实的、再熟悉不过的大地、田野、树木、花草、路径、洋槐、泥土等等,使情感有了最真实的依托爱是无形的,表达爱就具体了,作曲家把对祖国的爱渗透到了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深情厚意,让人感怀二是表达渴望和平友谊、祖国统一的情感表现和平友谊的歌曲有《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和《当牛皮鼓敲响的时候》,前者真挚地表达了亚洲各国健儿齐聚北京,老友会新友的喜悦之情,后者则热情委婉地抒发了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
渴望祖国统一的歌曲有《台湾当归谣》和《蝴蝶从台湾岛飞来》前者以平实、舒缓的音调,借当归喻“当归”,表现渴望台湾回归的心情;后者采用二声部(人声与口哨相互模进),更丰富地表现了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三是表达母爱的歌曲,如《母亲》《我爱妈妈的眼睛》等四是赞美老师的歌曲,如《忘不了你那一片深情》等这些歌曲,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作曲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及对不同情感的不同表达 二、施光南歌曲创作风格、领域及体裁的多样性 1.适合多种演唱风格 施光南创作的歌曲涵盖了美声、民族、通俗及少数民族风格美声风格的作品有《我的祖国妈妈》《把心儿贴着祖国》等,同时还有一首无论从作曲手法还是从演唱技巧来说都堪称典范之作的花腔女高音歌曲《林中小鸟》民族风格代表作有《在希望的田野上》通俗风格的歌曲有《年轻的心》《假日之歌》等少数民族风格的歌曲有《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等同当代许多著名的作曲家相比,施光南的歌曲风格更趋多样化,这也是许多作曲家无法超越的 2.涉及不同歌曲领域 施光南的歌曲创作不但风格各异,而且涉及领域也非常广泛例如他创作的电影《当代人》插曲《年轻的心》,故事片《幽灵》插曲《摘一束玫瑰花送给你》。
另外,他还创作了《伤逝》(1981年)和《屈原》(1990)两部歌剧这两部歌剧对我国新时期的民族歌剧走民族化的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中国歌剧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迅先生小说《伤逝》在作曲家手中变成了一部凄婉动人的恋歌其中《一抹夕阳》《风萧瑟》《她夺走了我的心》成为许多专业演员、专业院校和师范院校在校师生演唱会的必唱曲目;在儿童歌曲领域有《我爱妈妈的眼睛》,通过儿童的视角表达对妈妈的爱 3.体裁广泛 作品体裁包括抒情性歌曲,如《我的祖国妈妈》《多情的土地》等;圆舞曲风格的歌曲《洁白的羽毛寄深情》;颂歌风格《周总理,你在哪里?》;诙谐风格《晒太阳》;进行曲风格《年轻的心》,具体说这首歌应是进行曲与轻音乐节奏混合的方式,歌曲形式新颖、富有新意,体现了上世纪80年代的风格;摇篮曲风格《摇篮曲》这些不同体裁的歌曲,充分反映了一位作曲家驾驭各种体裁的创作能力 三、歌曲创作特点 1.歌曲的抒情性 纵观施光南创作的歌曲,抒情性是他最大的特点,也是他最擅长的这些歌曲通常旋律流畅、优美,节奏徐缓、悠长,长于抒情且较为细腻的强弱变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祝酒歌》,全曲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两段词,歌曲第一句“美酒啊飘香……歌声飞”,同度起落,旋律舒展、流畅,字少音多,浸着喜悦之情似是开始娓娓诉说,紧接着“朋友啊……”一个八度上行像人们高举酒杯,落音在“re”上,感情的闸门进一步打开,“胜利的……幸福泪”,回忆往昔看今朝禁不住热泪盈眶,“泪”回到主音,完成情感的第一次倾诉。
下面是活泼同度反复“来来来来……”三度跳进的音调,表达了人们无比畅快的心情,“舒心……醉”五度的提高,加强了喜悦的程度,落音在属音上,也预示着这种激动的心情未能抒发尽兴,于是第二段重又吟唱第二部分直接从高八度的主音开始,中间更不失活泼音调、音乐的力度越来越强直至达到高潮最后全曲结束在主音上,充分表达了亿万民众对四化建设的热情,又尽显了人民对美好前途的无限信心此类抒情性的歌曲还有《多情的土地》《我的祖国妈妈》等,都饱含着作曲家无限的深情 2.歌曲的民族性 施光南创作歌曲之所以受到群众欢迎,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具有内在抒情心理的艺术精神中融入了民族化的音乐语音和舒展节奏,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马思聪曾说过:“一个作曲家特别是一个中国的作曲家,除了个人的风格特色之外,极其重要的是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①施光南坚持不懈地对民族风格的追求,创造性地结合西洋作曲技法,探索出一条民族化的创新道路他曾指出,要吸收和运用民间音乐的养料,在创作中应该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要大量、深入、认真地学习民间音乐,吸收传统的精华,化为自己的血肉,把民间音乐的神韵强化在自己的精神里②《在希望的田野上》就是一首浓郁的民族特征的歌曲,它熔南北音乐为一炉:第一句“我们的家乡……”首句的五度及随后的甩腔都有梆子腔的特色,而紧接着“在希望的田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