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docx
16页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A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5.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6.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 ,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二、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考点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转化关系1.理解物质转化关系图2.形成转化关系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三、化学反应的分类四、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物质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蒸馏、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十八化熔化、汽化、液化、酸化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考点3 分散系与胶体一、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2.分类(1)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2)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二、胶体的性质及应用1.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2.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注意: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互相排斥,是胶体较稳定的主要原因3.电泳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此性质可用于工业上的静电除尘4.聚沉(1)概念:使胶体凝聚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2)方法:3)应用,如制作豆腐、明矾净水等三、Fe(O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第二讲 离子反应考点1 电解质及其电离一、电解质及其电离的关系二、电离1.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2.电离条件:酸的电离条件是溶于水,盐和碱的电离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表示如H2SO4、NaOH、(NH4)2SO4的电离方程式分别为H2SO4===2H++SO、NaOH===Na++OH-、(NH4)2SO4===2NH+SO__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表示1)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电离程度逐步减弱,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如H2S的电离方程式为H2SH++HS-、HS-H++S2-2)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但一步写出如Cu(OH)2的电离方程式:Cu(OH)2Cu2++2OH-3)两性氢氧化物双向电离如Al(OH)3的电离方程式:H++AlO+H2OAl(OH)3Al3++3OH-3.酸式盐(1)强酸酸式盐完全电离,一步写出如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__2)多元弱酸酸式盐第一步完全电离,然后酸式酸根部分电离。
如NaHCO3===Na++HCO、HCOH++CO考点2 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一、离子反应1.概念: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2.离子反应的条件在稀H2SO4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能发生反应的请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加入BaCl2溶液:Ba2++SO===BaSO4↓,B.加入CH3COONa溶液:CH3COO-+H+===CH3COOH,C.加入Na2CO3溶液:CO+2H+===CO2↑+H2O,D.加入Zn粒:Zn+2H+===H2↑+Zn2+,E.加入NaOH溶液:H++OH-===H2O从A~E可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生成难溶的物质、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③生成易挥发的物质、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离子反应的本质A~E中,混合后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减少的是A(填序号,下同);H+的物质的量减少的是BCDE;因此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减小二、离子方程式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2.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按“写—拆—删—查”四步进行,但我们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需要用上述步骤书写,而是要抓住离子反应的实质,根据实验现象,直接书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如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①首先分析溶液中的离子有Cu2+、SO、Ba2+、OH-;②然后分析哪些离子相互结合:Cu2+与OH-反应生成难溶的Cu(OH)2,SO与Ba2+反应生成难溶的BaSO4;最后根据离子的个数比配平方程式再如Ca(HCO3)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实质是HCO与OH-反应生成更难电离的H2O,同时生成的CO再与Ca2+结合生成难电离的CaCO3沉淀,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三种离子的个数比写出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考点3 用分类思想突破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类型一 连续反应型指反应生成的离子因又能跟剩余(过量)的反应物继续反应而跟用量有关1)可溶性多元弱酸(或其酸酐)与碱溶液反应如CO2通入NaOH溶液中:碱过量:CO2+2OH-===CO+H2O;碱不足:CO2+OH-===HCO_2)多元弱酸(或其酸酐)与更弱的酸的盐溶液反应如CO2通入NaAlO2溶液中:NaAlO2过量:2AlO+CO2+3H2O===2Al(OH)3↓+CO_;NaAlO2不足:AlO+CO2+2H2O===Al(OH)3↓+HCO_3)多元弱酸盐与强酸反应如Na2CO3溶液与稀盐酸:盐酸不足:CO+H+===HCO_;盐酸过量:CO+2H+===CO2↑+H2O。
4)铝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铝盐过量:Al3++3OH-===Al(OH)3↓;强碱过量:Al3++4OH-===AlO+2H2O5)NaAlO2溶液与强酸溶液反应NaAlO2过量:AlO+H++H2O===Al(OH)3↓;强酸过量:AlO+4H+===Al3++2H2O6)Fe与稀HNO3溶液:Fe过量:3Fe+2NO+8H+===3Fe2++2NO↑+4H2O;HNO3过量:Fe+NO+4H+===Fe3++NO↑+2H2O类型二 先后反应型一种反应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成离子,都能跟另一种反应物的组成离子反应,但因反应次序不同而跟用量有关又可称为竞争型1)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NaOH不足:H++OH-===H2O;NaOH过量:NH+H++2OH-===NH3·H2O+H2O2)将Fe(NO3)3溶液与HI混合HI不足:8H++2NO+6I-===4H2O+3I2+2NO↑;HI过量:Fe3++12H++3NO+10I-===Fe2++5I2+6H2O+3NO↑类型三 离子配比型当一种反应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离子参与反应时,因其组成比例不协调(一般为复盐或酸式盐),当一种组成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时,另一种组成离子不能恰好完全反应(有剩余或不足)而跟用量有关。
1)Ca(HCO3)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NaOH不足:Ca2++HCO+OH-===CaCO3↓+H2O;NaOH过量:Ca2++2HCO+2OH-===CaCO3↓+2H2O+CO_2)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NaHCO3不足:HCO+OH-+Ca2+===CaCO3↓+H2O;NaHCO3过量:Ca2++2OH-+2HCO===CaCO3↓+CO+2H2O3)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反应后溶液呈中性:2H++SO+2OH-+Ba2+===BaSO4↓+2H2O;若向该溶液中再加Ba(OH)2溶液,离子方程式为SO+Ba2+===BaSO4↓SO完全沉淀:H++SO+Ba2++OH-===H2O+BaSO4↓考点4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4看”1.看电解质拆分是否正确(1)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写成离子,弱电解质、沉淀、氧化物、单质一律保留化学式2)对于微溶性的强电解质,在反应物中视情况而定,若为其澄清溶液则拆,浊液则不拆如澄清石灰水中Ca(OH)2以Ca2+、OH-存在,可拆成离子形式;若为石灰乳,则写作Ca(OH)2在生成物中,微溶物则看作沉淀,不能拆。
3)可溶性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酸根一律保留酸根形式,如在水溶液中HCO不能写成H++CO2.看配平是否正确电荷是否守恒;若为氧化还原型的离子反应还要注意化合价升降是否相等;若是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要注意离子配比是否符合条件如FeCl3溶液与Cu反应,不能写成Fe3++Cu===Fe2++Cu2+,而应写成 2Fe3++Cu===2Fe2++Cu2+3.看符号运用是否合理:“===”“”“↓”“↑”及必要条件是否正确、齐全4.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2+而不生成Fe3+再如将少量S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H2O+SO2+Ca2++2ClO-===CaSO3↓+2HClO错在忽略了HClO可以将+4价的硫氧化,且反应条件为碱性,应为Ca2++ClO-+SO2+2OH-===CaSO4↓+Cl-+H2O考点5 离子共存、离子检验和推断一、离子共存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条件和本质的最直接应用,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二、熟记常见离子的性质氧化性ClO-、MnO、NO(H+)、Fe3+、Cr2O还原性S2-(HS-)、SO(HSO)、I-、Br-、Cl-、Fe2+水解显酸性NH、Mg2+、Al3+、Cu2+、Fe2+、Fe3+水解显碱性AlO、S2-、SO、CO、SiO、ClO-、CH3COO-两性离子HCO、HS-、HSO、HPO、H2PO注意:“两性离子”指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离子,一般为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
三、常见溶液酸、碱性的判断1.酸性溶液pH<7(常温);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能使甲基橙呈红色或橙色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2.碱性溶液pH>7(常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