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石油天然气-第六章_油气藏类型.ppt

69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75749671
  • 上传时间:2024-08-1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86MB
  • / 6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概述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构造油气藏构造油气藏构造油气藏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地层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地层油气藏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 水动力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 复合油气藏复合油气藏复合油气藏复合油气藏第六章 油气藏类型及特征 1 第一节 概述 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数量众多、类型各异,分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数量众多、类型各异,分类方案众多类方案众多 主要分类依据: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态、遮挡主要分类依据: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态、遮挡类型、储集层类型、储量及产量的大小、烃类相态类型、储集层类型、储量及产量的大小、烃类相态及流体性质及流体性质 2 影响较大的分类有以下两种: (1) 圈闭成因分类:构造、地层、混合三大类型 (2) 按油气藏形态分类:层状、块状、不规则状等类型 3   构造圈闭:构造成因构造圈闭:构造成因非构造圈闭:非构造成因非构造圈闭:非构造成因隐蔽圈闭:常规勘探技术难以发现的各类圈闭。

      隐蔽圈闭:常规勘探技术难以发现的各类圈闭                    主体是主体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岩性、地层油气藏4 中国油气藏相态类型划分表(据孙志道简化,1996)油气藏油气藏相相态类态类型型原始原始气油比气油比(m(m3 3/t)/t)相相态态地面原油特征地面原油特征典型的典型的烃组烃组成成(mol,%)(mol,%)大大类类细细分分类类储层储层地面地面颜颜色色相相对对密度密度粘度粘度( (mPa.smPa.s) )C1C5气藏气藏干气藏干气藏无油无油气相气相气相气相无油无油无油无油无油无油960.0湿气藏湿气藏>1500气相气相气液气液透明透明0.6<1.091.60.94凝析气藏凝析气藏>1000气相气相气液气液透明透明- -淡黄淡黄0.6~0.8<1.0874.6临临界界态态油油气藏气藏近近临临界界态态凝析气藏凝析气藏600~1000气相气相气液气液黄黄- -桔黄桔黄0.76~0.811.0~2.070.411临临界界态态油气藏油气藏526气液气液气液气液黄黄- -桔黄桔黄0.76~0.821.0~4.059.714.5近近临临界界态态油藏油藏( (高高挥发挥发性性) )350~650液相液相气液气液桔黄桔黄- -浅浅绿绿0.76~0.821.0~1.06419.7油藏油藏轻质轻质油藏油藏10~350液相液相气液气液浅浅绿绿- -褐色褐色0.76~0.835~103538.3常常规规油藏油藏35~ 250液相液相气液气液黑色黑色0.83~0.8710~304944.7轻轻度重度重质质油藏油藏<35液相液相气液气液黑色黑色>0.8730~1002071中度重中度重质质油藏油藏微量气微量气液相液相气液气液黑色黑色0.9~1.0100~4000重度重重度重质质油藏油藏基本无气基本无气液相液相气液气液黑色黑色>1.0>400沥沥青青质质油油矿矿无气无液无气无液固相固相固相固相黑色黑色>1.0>905 1.分类原则分类原则:: 科学性科学性------分类应能充分反映圈闭的成因,反映分类应能充分反映圈闭的成因,反映各种不同类型油气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各种不同类型油气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实用性实用性------分类应能有效地指导油气藏的勘探及分类应能有效地指导油气藏的勘探及开发工作,简便实用。

      开发工作,简便实用 2.分类方案:分类方案: 按圈闭成因分类:构造、地层、岩性、按圈闭成因分类:构造、地层、岩性、 水动力、复合水动力、复合 6 断块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物性封闭油气藏生物礁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构造鼻型水动力油气藏单斜型水动力油气藏复合油气藏构造—地层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7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定义: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定义: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的构造圈闭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中的油气聚集       8 构造油气藏的类型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岩体刺穿油气藏裂缝性油气藏9 一、背斜油气藏 在构造运动作用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倾伏形,形成向周围倾伏的背斜,称的背斜,称背斜圈闭背斜圈闭 油气在背斜圈闭油气在背斜圈闭中聚集形成的油气藏,中聚集形成的油气藏,称为称为背斜油气藏背斜油气藏10 一、背斜油气藏 19世纪末“背斜学说”。

      背斜油气藏占世界大油气田储量的四分之三以上 11 挤压背斜油气藏挤压背斜油气藏按背斜构造的成因分为:按背斜构造的成因分为: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滚动背斜油气藏滚动背斜油气藏12 1、、  挤压背斜油气藏挤压背斜油气藏挤压背斜油气藏挤压背斜油气藏(与褶皱作用有关)(与褶皱作用有关)(与褶皱作用有关)(与褶皱作用有关) ☆☆☆☆褶褶褶褶皱皱皱皱区区区区的的的的山山山山前前前前、、、、山山山山间间间间坳坳坳坳陷陷陷陷内内内内,,,,侧侧侧侧向向向向挤挤挤挤压压压压应应应应力力力力作作作作用用用用所所所所致致致致特特特特点点点点::::两两两两翼翼翼翼地地地地层层层层陡陡陡陡,,,,一一一一般般般般不不不不对对对对称称称称,,,,H H H H闭闭闭闭大大大大、、、、S S S S闭闭闭闭小小小小,,,,常常常常伴伴伴伴有有有有逆逆逆逆断层,常成排出带出现断层,常成排出带出现断层,常成排出带出现断层,常成排出带出现——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含油气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含油气区13 2 2、、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与基底活动有关)(与基底活动有关) ☆ ☆ ☆ ☆特点特点特点特点:两翼缓、倾角小,:两翼缓、倾角小,H H闭较小,闭较小,S S闭较大,多分布闭较大,多分布在裂谷型含油气盆地中,常成组、成带分布,组成长垣或隆在裂谷型含油气盆地中,常成组、成带分布,组成长垣或隆起带。

      背斜的形成具有继承性背斜的形成具有继承性14                         ☆☆☆☆潜潜山山上上覆覆地地层层薄薄,,翼翼部部地地层层厚厚,,差差异异压压实实,,形形成成平平缓缓背斜继承古凸起或者沿沉积基底的隆起形态而发育形成继承古凸起或者沿沉积基底的隆起形态而发育形成3 3 、、披覆背斜油气藏(与潜山和差异压实有关)披覆背斜油气藏(与潜山和差异压实有关)15 ☆☆☆☆盐、膏、欠压实泥岩盐、膏、欠压实泥岩盐、膏、欠压实泥岩盐、膏、欠压实泥岩,,密度比上覆地层低,受不均衡压力作用,上拱形成背斜密度比上覆地层低,受不均衡压力作用,上拱形成背斜4 、、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与地下柔性物质活动有关与地下柔性物质活动有关底辟拱升背斜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油气藏刺穿接触刺穿接触油气藏油气藏16 5、、滚动背斜油气藏滚动背斜油气藏(与同生断层有关)(与同生断层有关)☆☆☆☆同生断层同生断层同生断层同生断层:边沉积边断裂常伴逆牵引(滚动背斜)边沉积边断裂常伴逆牵引(滚动背斜)        在断块活动及重力滑动作用下,堆积在同生断层下降盘上在断块活动及重力滑动作用下,堆积在同生断层下降盘上的砂泥岩地层沿断层面下滑,使地层产生逆牵引,形成了的砂泥岩地层沿断层面下滑,使地层产生逆牵引,形成了“滚滚动背斜动背斜”圈闭圈闭。

      17 分分分分布布布布::快快速速沉沉积积的的三三角角洲洲,,盆盆倾倾同同生生断断层层下下降降盘盘,,背背斜斜高高点点顺顺断断层层有有迁迁移移,,其其偏偏移移的的轨轨迹迹大大体体与与断断层层面面平平行 5、、滚动背斜油气藏滚动背斜油气藏(与同生断层有关)(与同生断层有关)              ☆☆☆☆特点:特点:深陡浅缓、近陡深陡浅缓、近陡远缓轴线基本平行断层面,远缓轴线基本平行断层面,常沿断层成串珠状成带分布常沿断层成串珠状成带分布18 二、断层油气藏二、断层油气藏 储集层上倾方向被断层遮挡形成断层圈闭,其中储集层上倾方向被断层遮挡形成断层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聚集了油气19 前提条件:断层封闭;断层与储层构成闭合的空前提条件:断层封闭;断层与储层构成闭合的空间,断层线与构造等高线闭合间,断层线与构造等高线闭合 1.断层圈闭的形成机理 20 断层的封闭机理:断层的封闭机理:对置封闭、泥岩涂抹封闭、颗对置封闭、泥岩涂抹封闭、颗粒破碎封闭、成岩封闭粒破碎封闭、成岩封闭 ((1 1)对置封闭)对置封闭:储层上倾方向与非渗透层对接,:储层上倾方向与非渗透层对接, ““砂岩不见面砂岩不见面””。

      21 ②②两侧储层对置时,上倾地两侧储层对置时,上倾地层的排替压力大,则封闭;层的排替压力大,则封闭;否则不封闭否则不封闭①①储集层沿上倾方向与储集层沿上倾方向与断层另一盘的非渗透性断层另一盘的非渗透性层接触:封闭层接触:封闭22 断层的封闭机理:断层的封闭机理: ((2 2)泥岩涂抹封闭)泥岩涂抹封闭:塑:塑性泥岩层沿断裂带涂抹,使性泥岩层沿断裂带涂抹,使断裂带本身具有高排替压力,断裂带本身具有高排替压力,封闭 23 断层封闭机理:断层封闭机理: ((3 3)颗粒碎裂封闭)颗粒碎裂封闭:碎裂作用使断裂带中:碎裂作用使断裂带中颗粒颗级和渗透率降低,如砂质颗粒破碎形成颗粒颗级和渗透率降低,如砂质颗粒破碎形成细粒的断层泥细粒的断层泥 ((4 4)成岩封闭:)成岩封闭:胶结作用使断裂带渗透性胶结作用使断裂带渗透性降低 24 2.2.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②②油气运移的通道油气运移的通道——开启性开启性①①遮挡物遮挡物——封闭作用封闭作用 油砂山油田构造图油砂山油田构造图(a)(a)及剖面图及剖面图(b) (b) ( (据青海石油勘探局据青海石油勘探局) ) 25 3、断层带的封闭性取决于:((((1 1)断层性质)断层性质)断层性质)断层性质::——压性、压扭性封闭好,张性差。

      压性、压扭性封闭好,张性差2 2)断面产状)断面产状)断面产状)断面产状::——缓:封闭;陡:开启性大缓:封闭;陡:开启性大26 ————流体中溶解物沉淀流体中溶解物沉淀→→封闭;封闭; 沿断层带运移油气被氧化、沥青化沿断层带运移油气被氧化、沥青化→→封闭3 3)断开地层岩性)断开地层岩性)断开地层岩性)断开地层岩性::————软地层(泥等)多时:封闭;软地层(泥等)多时:封闭; 脆性地层多:开启脆性地层多:开启4 4)断层带内流体活动)断层带内流体活动)断层带内流体活动)断层带内流体活动:: 断层带的封闭性取决于:27 ——早期的利于油气聚集,后期的则不利早期的利于油气聚集,后期的则不利•断层活动时期:断层活动时期:  ——开启,可作运移通道,也可破坏原生油气藏开启,可作运移通道,也可破坏原生油气藏•间歇期:间歇期:——封闭封闭•多期活动性断层:多期活动性断层:((((5 5))))   断层活动性断层活动性断层活动性断层活动性28 ((1 1))正正正正断断断断层层层层遮遮遮遮挡挡挡挡油油油油气气气气藏藏藏藏:::: 顺顺向向断断块块((阶阶梯梯状状))、、反反向向屋屋脊脊断断块块((掀掀斜断块)斜断块) ((2 2))逆逆逆逆断断断断层层层层遮遮遮遮挡挡挡挡油油油油气气气气藏藏藏藏::如如叠叠瓦瓦状状断断层层油油气气藏。

      藏1 1)按断层性质)按断层性质4. 断层油气藏类型29 断鼻构造及油藏断鼻构造及油藏①① 断鼻油气藏断鼻油气藏 断层与鼻状构造组断层与鼻状构造组成的油气藏成的油气藏 2 2)按断层与储层平面组合关系分类)按断层与储层平面组合关系分类30 ② 断块油气藏((a a)弧形断块油气藏;()弧形断块油气藏;(b b)交叉断块油气藏;()交叉断块油气藏;(c c)多几何形状断块油气藏)多几何形状断块油气藏 由断层和倾斜储集层构成封闭的空间,储层无明显的由断层和倾斜储集层构成封闭的空间,储层无明显的构造形态,具有多种组合形式构造形态,具有多种组合形式 31 坨庄坨庄- -胜利村油田某一段层油气藏构造图(胜利村油田某一段层油气藏构造图(a a))及剖面图(及剖面图(b b))② 断块油气藏•弧形断块油气藏弧形断块油气藏32 柴达木盆地冷湖油田某断层油藏构造图柴达木盆地冷湖油田某断层油藏构造图(a)(a)及剖面图及剖面图(b)(b)•交叉断块油气藏交叉断块油气藏33 东辛油田营东辛油田营1313断块区油藏平面及剖面图断块区油藏平面及剖面图•多断层断块油气藏 34 三、岩体刺穿油气藏 由于刺穿岩体接触遮由于刺穿岩体接触遮挡而形成的圈闭,称岩体挡而形成的圈闭,称岩体刺穿圈闭。

      刺穿圈闭 地下岩体:地下岩体:盐岩、膏盐岩、膏盐岩、膏盐岩、膏岩、软泥岩、软泥岩、软泥岩、软泥、、岩浆岩岩浆岩岩浆岩岩浆岩等罗马尼亚莫连尼油田横剖面图罗马尼亚莫连尼油田横剖面图35 三、岩体刺穿油气藏 1.1.形成机理形成机理 地下岩体侵入地下岩体侵入→→刺穿上覆沉积岩层刺穿上覆沉积岩层→→储集储集层上倾方向被侵入岩体封闭层上倾方向被侵入岩体封闭→→上覆沉积岩层变上覆沉积岩层变形或变位形或变位→→背斜圈闭和断层圈闭背斜圈闭和断层圈闭36 盐盐盐盐、、、、膏膏膏膏、、、、欠欠欠欠压压压压实实实实泥泥泥泥岩岩岩岩,,密密度度比比上上覆覆地地层层低低,,在在不均衡压力作用,向上侵入或拱起而形成不均衡压力作用,向上侵入或拱起而形成 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刺穿接触油气藏刺穿接触油气藏37 2.主要类型按刺穿岩体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 1)盐体刺穿油气藏 2)泥火山刺穿油气藏 3)岩浆岩体刺穿油气藏38 1)盐体刺穿油气藏罗马尼亚莫连尼油田横剖面图罗马尼亚莫连尼油田横剖面图 地下深处的盐体,地下深处的盐体,侵入并刺穿上覆的沉侵入并刺穿上覆的沉积岩层,形成积岩层,形成盐体盐体刺刺刺刺穿圈闭穿圈闭穿圈闭穿圈闭。

      39 洛克巴丹油气田剖面图洛克巴丹油气田剖面图2. 泥火山刺穿油气藏 由于泥火山刺穿由于泥火山刺穿上覆沉积岩层,直接上覆沉积岩层,直接遮挡储集层上倾方向遮挡储集层上倾方向形成圈闭,其中聚集形成圈闭,其中聚集油气而形成油气而形成40 墨西哥的岩浆盐体刺穿油田横剖面图墨西哥的岩浆盐体刺穿油田横剖面图 地下深处的岩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并刺穿上覆浆侵入并刺穿上覆沉积岩层,形成岩沉积岩层,形成岩浆岩体刺穿圈闭浆岩体刺穿圈闭 3.岩浆岩体刺穿油气藏41 灰岩、灰岩、 泥灰岩、泥岩等(致密、性脆),泥灰岩、泥岩等(致密、性脆),孔、渗低,不孔、渗低,不具备储集条件由于构造等作用,产生了裂隙和溶洞,形成具备储集条件由于构造等作用,产生了裂隙和溶洞,形成裂缝性圈闭裂缝性圈闭四、裂缝性油气藏定义定义: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构造裂缝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构造裂缝42 (1) (1) 油气藏常呈块状:具有共同的油油气藏常呈块状:具有共同的油- -水界面、统一的水界面、统一的压力系统压力系统 (2) (2) 钻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钻具放空、泥浆漏失和井钻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钻具放空、泥浆漏失和井喷现象。

      喷现象 (3) (3) 实验室测定的油层岩芯渗透率与试井所测相差悬殊实验室测定的油层岩芯渗透率与试井所测相差悬殊 (4) (4) 同一个油气藏,不同油气井之间产量相差悬殊同一个油气藏,不同油气井之间产量相差悬殊 复杂的油气藏类型,裂缝带的分布规律控制了油气的富复杂的油气藏类型,裂缝带的分布规律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1.裂缝性油气藏的特点43 第三节 地层油气藏 地地地地层层层层圈圈圈圈闭闭闭闭: : : :因因储储集集层层纵纵向向上上沉沉积积连连续续性性中中断断而而形形成成的的圈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 其中聚集了油气其中聚集了油气————地层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地层油气藏       B、、C是位于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超覆油气藏,是位于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超覆油气藏,       D、、E分别为潜山油气藏和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分别为潜山油气藏和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A、、F分别为岩性尖灭油气藏和背斜油气藏分别为岩性尖灭油气藏和背斜油气藏 44 一、潜山油气藏一、潜山油气藏 潜山潜山:被不整合埋藏于年轻沉积盖层之下的盆地基底的:被不整合埋藏于年轻沉积盖层之下的盆地基底的基岩突起,具有一定构造形态的突起。

      基岩突起,具有一定构造形态的突起 潜山油气藏也有人称潜山油气藏也有人称““古地貌古地貌””油气藏 45 1、形成机理 与区域性的沉积间断及剥蚀作用有关与区域性的沉积间断及剥蚀作用有关 区域上升区域上升------岩层受强烈风化、剥蚀岩层受强烈风化、剥蚀--------形成潜山形成潜山------不渗透地层覆盖不渗透地层覆盖----形成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形成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油气聚集其油气聚集其中 (A) (A) 地层隆起成背斜;地层隆起成背斜;(B) (B) 背斜遭剥蚀;背斜遭剥蚀;(C) (C) 沉积物覆盖,石油聚集沉积物覆盖,石油聚集46 2、潜山油气藏类型 按照潜山的形态,可将潜山油气藏划分为按照潜山的形态,可将潜山油气藏划分为古地貌山、断古地貌山、断块山和褶皱山块山和褶皱山 47 油气源:油气源:潜山上覆及侧翼新沉积层潜山上覆及侧翼新沉积层储层:储层: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火山岩、岩浆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火山岩、岩浆岩及变质岩岩及变质岩 盖层:盖层:潜山上覆泥质岩潜山上覆泥质岩油气运移通道油气运移通道:不整合面、油源断裂:不整合面、油源断裂生储组合类型生储组合类型:新生古储:新生古储3、潜山油气藏的特点48 二、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二、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定义:定义:在一定的构造背景下,储集层上倾方向被剥蚀,在一定的构造背景下,储集层上倾方向被剥蚀,后来又为新沉积的非渗透性岩层遮挡,在不整合之下形成了后来又为新沉积的非渗透性岩层遮挡,在不整合之下形成了圈闭及其油气的聚集。

      圈闭及其油气的聚集 特点:特点:特点:特点:无明显地形突起,位于无明显地形突起,位于盆地边缘,油气来自下倾方向烃源盆地边缘,油气来自下倾方向烃源岩49 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与潜山油气藏差异: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与潜山油气藏差异: 1.1.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储集层为沉积岩潜山油气藏的储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储集层为沉积岩潜山油气藏的储集层可以是沉积岩,也可是岩浆岩或变质岩集层可以是沉积岩,也可是岩浆岩或变质岩 2.2.潜山油气藏-潜山油气藏-““新生古储新生古储” ” 3.3.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具有原生孔隙潜山油气藏是一种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具有原生孔隙潜山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特殊类型的““基岩基岩””油气藏,具有一定的构造或古地形突起油气藏,具有一定的构造或古地形突起形态 50 水体渐进时,水盆逐渐扩大,沿着沉积坳陷边缘沉水体渐进时,水盆逐渐扩大,沿着沉积坳陷边缘沉积了孔隙性砂岩,随水体加深,在砂层之上超覆沉积了积了孔隙性砂岩,随水体加深,在砂层之上超覆沉积了不渗透泥岩,形成圈闭。

      不渗透泥岩,形成圈闭 1、形成机理、形成机理三、地层超覆油气藏51 三、地层超覆油气藏 储集层储集层超覆在基岩、盆缘、超覆在基岩、盆缘、不整合不整合面上面上①①油气分布受地层超覆面和底板不渗透层控制油气分布受地层超覆面和底板不渗透层控制②②含油范围受地层超覆线与构造等高线控制;含油范围受地层超覆线与构造等高线控制; ③③以层状油气藏为主以层状油气藏为主52 1 1)一般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地带;)一般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地带; 2 2)充足的油源、鼻状构造、油气运聚动力以及复)充足的油源、鼻状构造、油气运聚动力以及复合输导体系是油气远距离运移成藏的必要条件;合输导体系是油气远距离运移成藏的必要条件; 3 3)浅部大气水的作用使原油稠化浅部大气水的作用使原油稠化 2、成藏条件分析53 第四节第四节 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由于沉积作用或成岩由于沉积作用或成岩——后生作用,使地层岩性、后生作用,使地层岩性、物性发生变化所形成的圈闭,称为物性发生变化所形成的圈闭,称为岩性圈闭岩性圈闭,圈闭,圈闭中聚集了油气中聚集了油气 ————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54 n共同特征:共同特征:n((1 1)) 储集体往往穿插和尖灭在生油岩体中,储集体往往穿插和尖灭在生油岩体中,油气源充足,储盖组合良好;油气源充足,储盖组合良好;n((2 2)圈闭形成时间早,有利于油气的聚集成藏圈闭形成时间早,有利于油气的聚集成藏n((3 3)成因上和沉积环境的变化有关成因上和沉积环境的变化有关n((4 4)分布与河湖沉积体系和古地形有关常成)分布与河湖沉积体系和古地形有关常成群成组出现群成组出现55 第四节 岩性油气藏一、岩性尖灭油气藏一、岩性尖灭油气藏二、透镜体油气藏二、透镜体油气藏三、物性封闭油气藏三、物性封闭油气藏四、生物礁油气藏四、生物礁油气藏分类:分类:56 定义:由于储集层沿上倾方向尖灭或渗透性变差而形成圈闭条件,定义:由于储集层沿上倾方向尖灭或渗透性变差而形成圈闭条件,油气聚集其中而形成油气聚集其中而形成 一、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前苏联卡杜辛油田渐新统砂岩尖灭油气藏剖面图(据A.I.Levorsen) 57 定义:定义:由透镜状或其他不规则状储集层周围被不渗透性地层所限,由透镜状或其他不规则状储集层周围被不渗透性地层所限,组成圈闭条件而形成的油气聚集。

      组成圈闭条件而形成的油气聚集二、二、透镜体油气藏砂岩尖灭体及透镜体岩性油气藏(a)砂岩尖灭体油气藏;(b)砂岩透镜体油气藏;(c)低渗透砂岩中之高渗透带58 ① ①与河道砂坝有关:带状、剖面透镜状、心滩、边滩;与河道砂坝有关:带状、剖面透镜状、心滩、边滩; ② ②与三角洲有关:前三角洲;与三角洲有关:前三角洲; ③③与岸带有关与岸带有关◆◆特点:特点: ①①油气分布受砂体四周不渗透层控制,独立油气水系统;油气分布受砂体四周不渗透层控制,独立油气水系统; ②②油质轻;油质轻; ③③透镜状,不规则透镜状,不规则◆◆类型:类型:二、透镜体油气藏59 物物性性封封闭闭又又称称成成岩岩封封闭闭,,是是指指由由于于各各种种次次生生成成岩岩作作用用使原始沉积的岩层孔隙性发生变化,形成的圈闭类型使原始沉积的岩层孔隙性发生变化,形成的圈闭类型三、物性封闭油气藏两种成因:两种成因: 一是胶结作用;一是胶结作用; 二是次生变化二是次生变化60 定义:定义:具有良好孔隙性和渗透性的生物礁储集具有良好孔隙性和渗透性的生物礁储集岩体被上覆及周围非渗透性岩层封闭,油气聚集其岩体被上覆及周围非渗透性岩层封闭,油气聚集其中称为中称为生物礁油气藏生物礁油气藏。

      其形态与礁组合中储集体的形态有关其形态与礁组合中储集体的形态有关 四、四、生物礁生物礁油气藏油气藏61 1 1、、形成特点形成特点良好储集条件的生物礁良好储集条件的生物礁上覆不渗透岩层上覆不渗透岩层→聚集油气聚集油气        珊瑚、层孔虫、藻类等造珊瑚、层孔虫、藻类等造礁生物原地堆积而成的碳酸盐礁生物原地堆积而成的碳酸盐岩建造①①油气分布受生物礁四周不渗透层控制;油气分布受生物礁四周不渗透层控制;②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有统一的油水界面;③③以块状油气藏为主;以块状油气藏为主; ◆◆特点:特点:62 1.1.生物礁的发现常常是偶然的生物礁的发现常常是偶然的在一个没有发现在一个没有发现过生物礁的地方,不能得出完全准确的判断过生物礁的地方,不能得出完全准确的判断 2.2.但在一个曾找到过一个生物礁的地区,一般总但在一个曾找到过一个生物礁的地区,一般总可以找到另外的生物礁可以找到另外的生物礁生物礁总是成群成带地分布,生物礁总是成群成带地分布,总是和古海岸线有关总是和古海岸线有关生物礁的勘探生物礁的勘探63        ★★由水动力,或和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使静由水动力,或和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使静水条件下不存在圈闭的地方形成聚油气圈闭,称为水条件下不存在圈闭的地方形成聚油气圈闭,称为水水水水动力圈闭动力圈闭动力圈闭动力圈闭。

      第五节第五节   水动力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 ————地层产状发生轻度变化的地层产状发生轻度变化的构造鼻构造鼻和和挠曲带挠曲带,,单斜储集层岩性不均一和厚度变化带单斜储集层岩性不均一和厚度变化带以及地层以及地层不整不整合附近合附近64 1 1、构造鼻型水动力油气藏、构造鼻型水动力油气藏 ————构造背景为鼻状构造构造背景为鼻状构造2 2、单斜型水动力油气藏、单斜型水动力油气藏 ————储层为单斜储层为单斜水动力油藏类型:65 1 1、构造鼻型水动力油气藏、构造鼻型水动力油气藏 ————构造背景为鼻状构造构造背景为鼻状构造 在静水条件下不闭合的圈闭,在向储集层下倾方向的流水作用下,形成闭合的油气低势区66 2 2、单斜型水动力油气藏、单斜型水动力油气藏 ————储层为单斜储层为单斜 渗透率不同导致不同地区水流速度不同,使油气在局渗透率不同导致不同地区水流速度不同,使油气在局部地区聚集而形成。

      部地区聚集而形成67 第六节 复合油气藏        储油气圈闭往往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当多种因储油气圈闭往往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当多种因素共同起大体相同的作用时,就成为素共同起大体相同的作用时,就成为复合圈闭复合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称为复合油气藏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当某种单一因素起主导作用时,可用单一因素归当某种单一因素起主导作用时,可用单一因素归类油气藏主导因素是指对储集层上倾方向起封闭类油气藏主导因素是指对储集层上倾方向起封闭作用的因素如背斜、断层、岩性等作用的因素如背斜、断层、岩性等68 构造、地层、岩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性、水动力等因等因素素————2种或2种以上同时起作用二、主要类型二、主要类型69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