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外的小孩是如何学琴的.docx
6页国外的小孩是如何学琴的-看看澳大利亚的孩子们10 月 21, 2007 作者:torain国外的小孩是如何学琴的-看看澳大利亚的孩子们2007-01-09 23:50:18大中小宝贝已经 4 岁了,让她学习什么乐器好呢?不期望她当什么音乐家,只是希望培养她的一点艺术细胞正好看到一篇文章,对我触动挺大决定春暖花开之时,送她去学小提琴以下是丁芷诺教授考查欧美后的谈话:美国并没有像我们这样的音乐附中附小,他们那里学音乐的途径是多元化的他们有大学音乐系(对文化的要求较高,如哈佛,印地安那大学) ;音乐学院(有偏重表演演奏的朱丽亚,曼哈顿音乐学院,也有偏重理论的曼纳斯音乐学等) ;中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主要是中学的各种音乐活动、乐队、考级,或铃木教学法等;也有少数音乐学院设有"周末预备班",但预备班只负责专业音乐教育,文化学习在外校就读,如小提琴家美岛莉,萨拉张等是这样出来的欧洲的音乐学院有悠久的历史,如巴黎音乐学院、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慕尼黑音乐学院等,他们也并没有附中附小,但他们的音乐教育有很好的传统,家庭音乐氛围较为普遍,几家合起来搞一场音乐会是很常见的,学校的音乐水准也较高除学校的音乐教育外,暑期音乐节、大师班在美国和欧洲是非常普遍的,这种学习与演出相结合的形式,成为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
看看澳大利亚的小孩子是怎样学琴吧! 蔡春生(厦门开元区少年宫小提琴老师,现定居澳大利亚 )我在厦门开元区少年宫教了 13 年的小提琴,在澳洲又教了 15 年的小提琴我的经历让我有机会较深入地了解澳洲儿童小提琴教学的一些情况,同时又能和 15 年前的中国的情况相比较我知道我没有资格来和中国现在的情况相比较中国在过去 15 年里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想提琴教学也不例外我觉得中澳的提琴教学各有千秋值得相互取长补短第一点,澳洲的提琴教学是多元化的,真的是百花齐放澳洲是一个移民的国家居住在澳洲的是从世界各地来的移民从不同国家移民到澳洲的提琴家,提琴老师把他们在自己国家的传统习惯,教学法,不同的想法带到不同一个地方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学校有三个提琴老师,我是在中国长大在中国受教育的Julia 是在澳洲和英国接受教育,还有另一个提琴老师 Mary 则是瑞士人我们学校的三个钢琴老师一个是匈牙利人,一个是俄国人,一个是本地人我们在一起工作都很愉快相互之间我们学到了许多不同的观念,观点,教学法等各个不同门类的老师都较能容纳他人的新观点,新主张,新方法澳洲的整个教学环境要比中国宽松我这里说的是个教育界的大环境。
比如小学里没有教科书老师根据教学大钢自己组织教材我有一个好朋友的孩子从中国来澳洲读小学每天回家都没有作业,也不见他带课本回家起先以为是孩子懒惰后来才了解到澳洲小学是没有教科书的澳洲的好处是:老师有足够的灵活性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可以根据各个地区不同孩子们情况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材碰到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的老师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碰到懒惰的老师,学生则学不到多少东西中国的传统是一元化的比如全国统一教材,全国统考,学校,老师都要严格地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去办第二点,我要介绍的是澳洲老师的花样多,我刚到澳洲不久时有一位同事告诉过我一句话她说:"勤学生,懒老师,懒学生勤老师"她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教的是一些很勤奋刻苦学习的学生,你会很轻松,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考虑如何来教这些学生,如果你的学生是一些不那么用功的学生,你就要花脑筋去想怎么让这些孩子更容易地学好,怎样让他们有兴趣,有学习的动力,让他们勤奋起来,也就是说,怎么教,变得很重要我们这位同事是在教过一些很勤奋的亚洲学生后说出这个体会的一般来说澳洲小孩子没有中国孩子那样听话,那样刻苦学习我自己也有同样有体会,现有我讲讲我刚到澳洲时的故事我刚到澳洲时从报上看到一个广告,说是某女子私校要聘一名提琴教师,于是我就去应聘,我战胜了十几名本地的提琴老师获得了这份工作。
这是一份临时工作因为学校里一名女教师要生孩子,有几个月不能来上课,我是去顶这老师的工作我刚去上班就碰到了许多难题比如上课时间很短在中国一堂课是一小时在这儿是半小时,有的只有 20 分钟,高年级的学生 40 分钟一节课还有二、三个孩子合上一堂半小时的课二是孩子的学习进度很慢,学生回家很少练琴,一下子我很难适应过来我当时很需要一份工作我要保住这份工作,就必须克服这些难题,我必须去适应澳洲的情况于是我就成了最勤奋的老师我想方设法让每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选择适合的教材,设法让孩子们能在很愉快的气氛里很容易地学好每堂课该学的内容帮孩子定下能达到的目标有学习的动力这些现在说起来很容易,但当时却费了我不少脑筋我成功了一学期后,那位老师回了照理我该离开了但我被学校和学生家长们留了下来并且一直留到现在下面是我的体会学生没学好时,不要只训责学生,老师要想想自己是否有什么地方没做好上课时不应只是简单地把孩子要学的东西教给他们,而应该努力用最生活的语言,比喻,更有趣的方法,更容易地方法让学生接受孩子不练琴,没兴趣学时,老师要想方法培养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产生学习的动力帮助孩子和家长制定一套有效的练琴的时间表。
比如教学生持弓不要只简单告诉学习食指对着中指,小指放在弓扩上,或只让学生模仿你我从赵微老师的教材里学到了小鸟叨树枝的游戏把手指变小鸟的模样然后来叨铅笔如果孩子的大拇指忘了弯曲,让他把手指做成一个圆洞,然后从圆洞往外看,好像从门里往外看如果孩子的手僵硬,让他们把了杆当成小狗或小猫,用右手在了折上轻轻地抚摸如果孩子的手不够弯曲,可以让他们试着玩拉吊杆的游戏如果孩子的小指总往下掉,可以试着给他一个小指的窝在上课前让学生们玩一些持弓游戏,如刷雨器,画大圈,火箭上天,大象的鼻子,左右摆动等等如果上集体课或小组课,可把学生分成两个队,然后让他们做持弓比赛老师坐在前面,两队的学生较流向前让老师检查他们的持弓五个手指的位置正确给五分在孩子让老师检查之前,同队的队员可以帮助持弓的人把弓拿好最后看那个队的分数最高这个游戏很有效果这个游戏可以连续进行好几节课,直到大部学生的持弓都正确为止澳洲的老师很会玩类似的花样有一个大提琴老师还写了一本大提琴的游戏的书让学琴变成在做游戏澳洲的老师对孩子总是以鼓励为主,孩子有一点点进步就给予很大的鼓励我们学校的期末评语,学校规定只能用正面的评语而不能写负面的评语,比如学生没有练琴。
你不能说这个孩子这学期没有练琴希望家长暂促他多练琴你要写:"这个学生有很大的潜力,如果再多花一点时间练琴,他将会成为一个最好的提琴手"我有一个国内来的朋友在墨尔本开了一家琴行,生意兴隆,这琴行还附设一个音乐学校这个学校里聘请的都是中国来的老师这个学校里的学生也是一些中国孩子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收本地的洋学生回答是洋学生没法教这些学校里的老师把他们在国内学到的那一套搬到澳洲来用当然对这些洋孩子来说是不合适的许多中国家长乐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中国老师那里学习原因当然很多,有语言交流问题等,但主要原因是中国老师严格,进度快,这适合这些中国家长的意愿第三点,我要谈谈中澳家长的不同家长对孩子学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这是一个必须讨论的问题中国家长和澳洲家长的许多不同之处第一个不同处:澳洲的家长比较尊重孩子的意愿,或者说家长和孩子比较平等中国的家长制是一种传统孩子一定要听家长的话听话的是好孩子,不听话则是坏孩子而家长却不怎么听孩子的话这就会造成孩子和家长之间产生沟通上的问题这就造成许多流着眼泪学琴的孩子不久前在"阳光卫视"上看到一个忏悔的母亲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妈妈为了让她的女儿学好古筝付出了她的一切,而女儿却是流眼泪在学琴。
后来发展到这个女儿写下了一封绝书,说她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想要自杀这个女孩子是成功了,但她却失去了一个幸福的童年我在这里说的是一般的情况,并不是说中国家长个个都在逼孩子学琴,而澳洲就没有逼孩子学琴的家长我的父母亲是很民主的家长从没逼我学什么我自己也是一个很宽容的父亲,我也没逼我自己的孩学什么澳洲的家长和老师都比较宽容,没有中国家长和老师的严厉澳洲的家长总是给孩子许多鼓励,表扬就是批评也都是以理服人孩子有一点点进步就给予很大的鼓励澳洲的孩子们是在表扬声中长大的中国家长则较严格,不随便表扬孩子,怕他们骄傲、尾巴,有一点不对就要批评,甚至打骂我还记得我上次回国时的一件事,当时少年宫把提琴班的孩子和家长召集在一起,让孩子们表演给我看,让我讲课有一个孩子不想拉提琴,可能是害羞或是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原因这事如果发生在澳洲(这种事常有发生 ),你看到的将是家长把孩子拉到一边去安慰,说不要紧,下次还有机会但这个孩子的爸爸当时完全不能容忍这个孩子的行为,把孩子的琴摔在地上,然后把孩子拉走因为这个孩子太让他丢脸这种事情到处都有发生,在上课或演出前孩子会拒绝拉琴,我们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不想拉琴,而不是简单地训斥。
不久前有一个男孩子来我这边上课,一进门就红着眼告诉我他不学琴了,平时这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总是高高兴兴地来上课我知道肯定是出了什么事情我当时就告诉他不高兴就不要上课,我和他"生活在一起"的老师一样,孩子不高兴不上课绷着脸是没法集中精神上好课的,接着我问他为什么不学琴了,原来那天下午爷爷心情不好,他玩游戏机,被爷爷很严厉地教训了一顿爷爷骂他浪费了爸爸妈妈赚来的钱,学琴不刻苦,应当去练琴而不要玩游戏机,孩子觉得受了委屈,然后就赌气地说他不学了碰到这种情况如果老师,家长一起训斥孩子就会伤了孩子,甚至和你对抗第三个不同处参与程度的不同,澳洲家长一般参与较少,我们学校规定二年级以下的学生,家长一定要陪孩子来上器乐课,三年级以后孩子单独前来上课澳洲的洋家长陪孩子来上课时一般就坐在旁边听课在孩子很小初学时会给孩子一定的帮助,但很快就会让孩子独立练习中国家长则很不同,(我这里指的是在澳洲的中国家长),他们通常会很认真地记录老师所说的话,有的每节课都带录音机或录相机来,把整堂课录下来中国家长一般会跟学员一起来上课,一直到老师劝他们让孩子独立学习为止我的观察发现,中国孩子的学习进度在一开始时很快,但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慢下来,因为一开始时中国家长会给孩子很多的帮助,但到了一定时候,家长们常常跟不上孩子们学习进度,没能帮上多少忙,于是孩子的进度就慢了下来,洋学生则相反,一开始时他们都学得较慢,因为在家里练习时得不到家长的帮助。
但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较强到了一个时候,他们会有一个大飞跃今年初我在家里收了一个私人学生,他是个混血儿,爸爸是澳州人,妈妈是上海人,这个男孩在墨尔本一家最好的男校学习是一个非常勤奋,积极向上的好孩子在跟我学习之前已经在学校里学了三年的提琴他妈妈对学校的教学不满意,所以来跟我学这孩子虽学了三年的琴,但视谱能力却很差,学新曲子很慢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找到了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这孩子为了考试,一年里只学了五首曲子,一年到头就在这五首曲子上下功夫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有一个太聪明能干的妈妈来上课时,妈妈总是站在孩子旁边,拿着笔记录下老师的话,老师的要求写,孩子弹错了哪个音,他妈马上喊出来这个孩子的学习有一半是妈妈在帮他学,帮他记孩子太依赖于妈妈的帮助,独立性很差我现在采取的方法是让这男孩广泛地学,每节课都给他一点新的东西,逼着他要视谱让妈妈少参与,很快这孩子就能视谱了,学新曲子也很快他本来就是一个很聪明好学的孩子,不过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妈妈早该让他独立地学习澳洲的洋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进度比别人慢或比别人快不会太在意他允许自己的孩子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进度,不会逼孩子去追赶别人这种态度使一些比较笨的或是没时间练琴的孩子能坚持学习而不放弃。
在澳洲的许多中国家长则很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孩子进度慢家长会很不高兴甚至会骂孩子澳洲的孩子慢慢来,竞争意识不强,中国孩子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