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30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56010116
  • 上传时间:2023-03-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7.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一、总则(一)规划期限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并展望城市远景发展二)规划范围1、城镇体系规划范围:蚌埠市所辖的三县四区范围,总面积为5952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蚌埠市区,怀远县的城关镇、马城镇、找郢乡、荆芡乡、魏庄镇和古城乡,五河县的沫河口镇和临北乡,固镇县的新马桥镇和王庄镇,领土面积为1776平方公里二、城市规模2030年,蚌埠市域人口规模为470--500万人,城镇化率70%左右2030年,蚌埠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平方公里三、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性质:华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华东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皖北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职能一: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淮河第一大港,安徽省的交通门户之一;职能二: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美化工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泛长三角的新型产业基地,皖北对接长三角的领军城市;职能三:“淮河文化”高地和休闲度假胜地;职能四:皖北地区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教育科技、医疗服务、综合交通和旅游集散中心;职能五:山水环境优美,城市服务设备完善,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大城市。

      四、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市发展目标抓住大交通改良、承接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试验区契机,以跨越式发展为目标,通过新兴产业培育、产业升级改造和转变增长方式,建设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华东交通枢纽的作用,稳固皖北中心城市地位;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力求进入安徽省先进城市队列二)城市发展战略1、中心城市(中心功能)加强战略 1)整合外部优势:运用好各项政策,切合有力的外部环境,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2)交通枢纽借势:借助高铁、淮河等重要交通基础设备建设,提升中心城市的枢纽地位;( 3)适度极化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和县城,发挥规模效应,不断加强蚌埠在皖北地区的优势地位;( 4)设备超前:落实建设地区性中心城市目标,高标准配置公共设备与基础设备,服务市域、辐射皖北2、产业经济跨越发展战略 1)立足优势:保持传统优势产业的地位;( 2)突显创新:利用创新优势建设皖北新兴产业高地;( 3)增速提质:建设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3、空间圈层与集聚拓展战略 1)产业园区化与集群化:培育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产业园区;( 2)设备城乡网络化集聚:通过设备的服务能力集聚引导产业和人口的集聚;( 3)地区统筹:加强地区统筹,尤其是中心城区与怀远、凤阳的统筹发展;( 4)地区协调:东融沪宁、南结合淮、西引皖北、北接苏北。

      4、新型城镇化战略 1)科技创新:彰显科技教育优势,建设智慧城市;( 2)低碳示范:建设低碳示范区,打响蚌埠“低碳城市”新名片;( 3)彰显山水:保护重要生态地区,突显蚌埠山水园林城市格局;( 4)弘扬文化: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建设沿淮文化名城五、统筹发展(一)市域空间统筹发展规划期内,构筑1个大城市、3其中等城市、3个产业重点镇、7个其他重点镇、10个一般镇、350其中心村(社区)的城乡空间格局详见“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二)市域人居环境统筹发展以促使城乡居民聚居点、产业布局和生态管束空间的统筹布局优化为目标,重点加强产业发展空间和城镇建设空间的规划管束,有效施行对乡村建设的规划引导和管理;加强重要历史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地区的规划保护与管理工作,明确市域空间生态管束分区及原则三)市域公共服务设备统筹发展重点引导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性公共服务设备的配置,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备,形成覆盖城乡、服务便利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四)市域基础设备统筹发展确定市域重要基础设备廊道的选址和空间预留;完善城乡供电网络,推进城乡供水、污水办理及排放、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备的规划及建设推进工作,提高市域城乡基础设备的整体服务水平,改良城乡生活和生产环境质量。

      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空间构造规划形成“一带两轴,一区一环”的市域城镇空间布局构造一带:沿淮发展带两轴:蚌埠-固镇发展轴和蚌-怀-凤发展轴一区:蚌埠都市区包括蚌埠市区;怀远的县城、马城镇、魏庄镇、古城乡、荆芡乡、找郢乡,五河县的沫河口镇、临北乡;固镇县的新马桥镇、王庄镇一环:中小城镇发展环二)规模等级构造大城市1个:蚌埠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人;中等城市3个:即怀远、固镇、五河三县县城,到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20--50万人,进入中等城市队列;3个产业重点镇:分别为马城镇、新马桥镇和沫河口镇(含临北回族乡),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5-10万人;7个其他重点镇:包括曹老集镇(含梅桥乡)、鲍集镇(含淝河乡、陈集乡)、大龙亢(含龙亢农场、龙亢镇、河溜镇、徐圩乡、淝南乡)、常坟镇、刘集镇(含石湖乡、濠城镇)、王庄镇、新集镇(含大新镇、浍南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规模2--5万人;10个一般镇:包括万福镇(含兰桥乡)、双桥集镇(含褚集乡)、魏庄镇(含古城乡)、唐集镇、湖沟镇、任桥镇(含仲兴乡)、东刘集镇、小溪镇(含朱顶镇)、小圩镇(含申集镇)、双忠庙镇(含武桥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规模万人。

      三)市域城镇职能构造规划规划蚌埠市域城镇分为综合型、工业型和商贸型三种种类1蚌埠市域城镇职能构造规划表(2030年)职能类城镇名称等级类型型蚌埠中心城区大城市怀远县城(含荆芡乡、找郢乡)、固镇县城(含连城中等城镇、杨庙乡)、五河县城(含沱湖乡、头铺镇)市综合型曹老集镇(含梅桥乡)、鲍集镇(含淝河乡、陈集乡)、大龙亢(含龙亢农场、龙亢镇、河溜镇、徐圩乡、淝重点镇南乡)、常坟镇、刘集镇(含石湖乡、濠城镇)、王庄镇、新集镇(含大新镇、浍南镇)工业型马城镇、新马桥镇、沫河口镇(含临北回族乡)重点镇万福镇(含兰桥乡)、双桥镇(含褚集乡)、魏庄镇商贸型(含古城乡)、唐集镇、湖沟镇、任桥镇(含仲兴乡)、一般镇东刘集镇、小溪镇(含朱顶镇)、小圩镇(含申集镇)、双忠庙镇(含武桥镇)(四)产业布局1、工业布局采取空间集聚策略,形成“一带、三区、三基地、三板块”的空间格局至规划期末,集聚化的园区工业产值占比达到90%以上一带”——沿淮产业带;“三区”——北部淮上都市产业区、西部高新-禹会都市产业区,以及东部龙子湖-长淮卫都市产业区;“三基地”——北部新马桥产业基地(含王庄),以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为主;西部马城产业基地(含常坟);东部沫河口产业基地;“三板块”——北部固镇县经济板块、西部怀远县经济板块和东部五河县经济板块。

      2、农业功能分区为“一带三区”一带:沿淮水产蔬菜牧业产业带;三区:固镇旱作农业区、怀远稻作农业区、五河稻作农业区七、市域交通发展策略与重要交通设备规划(一)总体目标近期(2015年)全面建立公路、铁路、水路、民航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公、铁、航、城”客运零换乘,“铁、公、水、航”货运联运无缝衔接远期(2030年)实现地区交通一体化,综合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建成“骨架清晰、有条有理、功能明确、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基础设备网络二)对外交通市域将形成“五纵两横”的铁路网格局(五纵:京沪铁路、水蚌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京福高铁、徐-蚌-宁城际铁路;两横:淮海铁路、沿淮铁路);市域建成以淮河为干线,以怀洪新河、涡河、浍河、茨淮新河为支线的“一干四支”的内河航道骨架体系;市域高速公路网形成“三纵三横”格局(三纵:京台高速至泗永高速联络线、京台高速、徐明高速;三横:宁洛高速、蚌五泗高速、蚌淮高速)规划期内积极策划蚌埠民用机场,在怀远县鲍集镇境内预留机场建设用地三)重要工程设备廊道主要沿京台高速公路、宁洛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联络线及重要国省道安排市域重要工程设备廊道,原则上宽度不少于1000米且保持连续,廊道内除引水输水、电力、燃气、通信等重要市政基础设备外,禁止其余任何开发建设活动。

      八、中心城区规划(一)中心城区空间构造蚌埠市中心城区空间构造为“四横三纵、两主四副、八片五园”(详见“中心城区空间构造规划图”)四横:指淮河南北两岸形成的东西向城市发展轴线三纵:为中心城区西部、中部、东部三条南北向城市发展轴线两主四副:“两主”为:位于老城区的城市商业文化与医疗服务中心、位于高铁站的科技教育和交通集散中心四副”为:位于东海大道的行政中心、位于淮上区的商贸服务与职业教育中心、位于淮河南岸长淮卫的金融商贸与物流信息中心,以及位于禹会区北部由工业区改造的高新技术创新中心八片五园:包括8大居住片区和5大产业园区八大居住片划分别为老城、城南、姜桥、长青、淮东、淮西、李楼和长淮卫居住片区;5大产业园划分别为禹会工业园、高新技术开发区、蚌埠工业园、龙子湖工业园和长淮卫临港经济开发区二)城市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1、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形成“蓝脉一横三纵、绿廊纵横交叉、生态斑块密布”的绿地系统构造一横:自西向东贯串城区的淮河干流;三纵:淮河支流天河——四方湖湿地、迎河——张公湖——席家沟——三岔河湿地公园、龙子湖——吴小街四十米大沟——垂钓台湖形成了三条贯串城市南北的水系,有利于形成分开城市组团的自然生态廊道。

      依靠一横两纵的市政绿化走廊与一横三纵的滨水绿带相互交叉,将中心城区的铁路、高速公路、公路、迅速路等城市防备绿带联系起来,构筑城市绿色空间网络市区内小南山、张公山、锥子山、曹山、雪华山、燕山、神山、陶山、老虎山、小黄山等,这些孤山成为城市建设用地中的绿色点睛2、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根据岸线功能不同,分为生产岸线、生活岸线和自然生态岸线三类淮河岸线规划:统筹淮河岸线综合利用,沿岸三类工业用地逐步迁出,将当前分别布局的港口岸线集中发展,深度开发,积极拓展生活岸线,重点保护生态岸线和取水口岸线龙子湖岸线规划:重点保护生态岸线,结合城市级公共设备建设,将岸线打造为蚌埠未来城市相貌的集中展示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高品质生活休闲、文化娱乐、商业服务和旅游度假胜地迎河-张公湖-席家沟岸线规划:扩宽迎河沿岸滨河绿带,将两岸居住地区的公共设备与水岸空间紧密结合,创造宜人的城市滨水空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