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盆地分析(9)--伸展盆地-特征与演化课件.ppt

54页
  • 卖家[上传人]:嘀嘀
  • 文档编号:263367020
  • 上传时间:2022-03-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06.50KB
  • / 5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伸展盆地的一般概念 Burke对其定义作了如下解释:第一、裂谷定义中未提到平行断裂,这是因为许多为大家熟知的裂谷,例如康涅狄克(Connecticut)裂谷边界就不是两条平行断层,而仅仅是在一边具有大型断层第二、所提到的整个岩石圈遭受破裂,是强调裂谷作为一种大尺度构造,把中小型构造(如浅层由于挤压作用在轴部发育的张性地堑系,盐丘构造上部产生的小型地堑系)排除在外第三、所提到的伸展破裂是将裂谷与贯穿岩石圈的其他大型断裂(如转换断层和聚敛性断层)区别开来 Burke对Gregory裂谷定义所作的补充和修改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裂谷比较完整的定义应当是“由于整个岩石圈遭受伸展破裂而引起的,并且常常是为正断层限制的断陷盆地”伸展盆地的一般概念 除了裂谷外,坳陷(sag)、坳拉槽(aulacogen)和被动大陆边缘也属于伸展盆地裂谷与只经过区域性沉降但缺乏大型伸展断层的坳陷、坳拉槽和被动大陆边缘的主要差别可以简要地解释如下(图2-1)在真正的裂谷中,由于岩石圈上隆、减薄或区域应力场产生的张性偏应力足以克服岩石强度,从而形成断层如果张性偏应力不足以造成脆性破裂,那未隆起或沉降作用就会在无断裂的情况下进行。

      如果热源供应中断并不再有新的热源,那么岩石圈就会发生热收缩作用并引起热沉降当裂谷继续伸展,在扩张中心形成新的洋壳时,就开始了裂谷系向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阶段,即裂谷漂移阶段被动大陆边缘楔状体沉积物记载了岩石圈对其持续不断的冷却作用及大量沉积物本身负载的响应图21 二、裂谷的一般特征和类型 裂谷的形成与伸展作用有关在威尔逊旋回的各个阶段和各种不同的板块构造环境中均可以见到裂谷的形成它们是:(1)与大陆裂开和漂移作用有关的裂谷;(2)与俯冲作用有关的裂谷和(3)与大陆碰撞作用有关的裂谷裂谷的一般特征和类型 与大陆裂开和漂移作用有关的裂谷可分成大洋的、大陆间的和大陆内部的裂谷三种类型 现代大洋裂谷是沿大洋中脊延伸并受正断层限制的裂谷谷底和谷肩均为洋壳大洋中脊及其裂谷为转换断层所横切其它特征主要是:(1)浅震;(2)活动的火山作用;(3)呈对称状正、负交替的磁异常和(4)高热流值实例是大西洋、印度洋中脊上发育的裂谷 大洋裂谷带和大洋中脊一样,随着时间改变其位置和分叉常常是一个分支丧失其活动性后,即成为巨大补偿凹陷的中心可以举大西洋北部的形成作为实例大西洋中脊裂谷体系在中生代分布在加拿大和拉布拉多海中格陵兰岛之间。

      到新生代,裂谷系开始在现在的大西洋北部地方发育,而在巴芬湾拉布拉多海,裂谷阶段为宽的坳陷阶段所代替,裂谷本身迅速地为坳陷沉积物所覆盖裂谷的一般特征和类型 现代大陆间裂谷是裂谷的下面为洋壳,谷肩是陆壳,它们是大陆裂谷演化为大洋裂谷的过渡产物例如,在印度洋附近的亚丁湾和红海南部 现代大陆内裂谷的下面为陆壳,谷肩也为陆壳但裂谷下面陆壳厚度要比周围薄一些现代大陆内裂谷作用的特征是:(1)负布格重力异常;(2)高热流(90至115mWm-2,也即是大于2H.F.U)和(3)火山活动东非裂谷是典型的大陆裂谷系,其特征是在两个大的隆起区发育,即北部的埃塞俄比亚隆起和东南的东非隆起(图2-2),在北非还发现其它穹窿隆起,例如象在Tibesti和Hoggar区的隆起这些隆起常常与广泛分布的火山活动相伴生,但缺乏裂谷其它裂谷系是美国西部的Rio Grande裂谷,欧洲的莱茵地堑和中亚的贝加尔裂谷裂谷的一般特征和类型 一般将裂谷作用归为两类,即主动裂谷和被动裂谷作用在主动裂谷作用中,地表变形与热柱或热席对岩石圈底部的撞击作用(impingement)相伴生来自地幔柱的传导加热作用,来源于岩浆生成的热传递作用或者是来源于对流加热作用均可以使岩石圈变薄。

      如果来自于软流圈的热流很大,大到可使大陆岩石圈较迅速地减薄,这将引起均衡隆起为隆起产生的张应力于是引起裂开作用主动裂谷的实例是东非裂谷 裂谷的一般特征和类型 在被动的裂谷作用中首先是大陆岩石圈的张应力引起它破裂,其次才是热的地幔岩贯入岩石圈地壳穹隆作用和火山活动仅是次要过程(Turcotte和Oxbugh,1973)McKenZie(1978)所提出的有关沉积盆地成因的模式属于这类被动裂谷作用如果被动裂谷作用发生,首先产生裂谷作用,随之发生穹隆作用,因此裂谷作用是区域应力场的被动响应Rio Grande裂谷可能是由于这种被动裂谷作用产生的 Segnor和Burke(1978)讨论了裂开作用和热穹窿火山活动的相对时间,并根据它推测主动或被动裂谷但实际上难以确定裂谷究竟属于主动裂谷还是属于被动裂谷,因为对于小的地幔热流来说,隆起量可能是很小的裂谷的一般特征和类型 主动裂谷与热点有关的现象是地壳大面积呈穹隆上升和呈三联(triple Junction)破裂,红海苏伊士亚喀巴湾裂谷系、红海亚丁湾埃塞俄比亚裂谷系(图2-3)、鲁瓦湖马拉维鲁瓦哈、鲁菲吉裂谷系均属于这种三联裂谷系的实例三联裂谷中每支裂谷发育不平衡如红海亚丁湾埃塞俄比亚裂谷系,其中红海南部和亚丁湾两臂已发育为陆间裂谷,而另一臂埃塞俄比亚裂谷仍处于大陆内裂谷状态,发育不足(图2-3)。

      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附近的尼日尔盆地也是这样一种三联裂谷系中发育不足的一臂演化结果原为三联裂谷,演化中其它两臂发育为大洋,另一臂由大陆内裂谷发展为与海岸线近乎垂交的坳拉槽(图2-4)大的河流沿坳拉槽搬运碎屑物质进入大洋,形成前积的三角洲和海底扇沉积体系 图23裂谷的一般特征和类型 Segnor,Burke和Dewey(1978)还划分出一种在形态上与坳拉槽相似的碰撞谷(Impactogen)这种裂谷的发育与大陆碰撞有关两个大陆在其碰撞时除了产生平移断层外,还在与碰撞带垂直相交的方向形成拉张应力,产生碰撞谷Paul Tapponier和Peter Molnar(1975)在讨论碰撞作用形成走向滑移断层的同时,曾指出贝加尔地堑系和山西地堑系是由于喜山运动时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碰撞时所产生的拉张应力场引起的裂谷的一般特征和类型 莱茵地堑系也是这种类型裂谷的实例由于在平面上这种碰撞裂谷与造山带近乎垂交,很象前述的坳拉槽Burke认为可以根据其地质发展历史区别它们其方法是确定和重塑裂谷的形成时间和历史如果它是与大洋张开期同时期开始的,那么它应为坳拉槽如果裂谷仅仅是从大洋封闭为褶皱带的时间,那么即为碰撞谷。

      例如莱茵地堑和波兰凹陷都与阿尔卑斯褶皱带垂直相交莱茵地堑地质历史的开始是与中始新世阿尔卑斯运动碰撞事件同时发生的,而波兰坳陷的地质历史是在三叠纪开始的,与阿尔卑斯洋张开期同时因此可以认为莱茵地堑是碰撞谷,而波兰坳陷是坳拉槽裂谷的一般特征和类型 弧后裂谷和弧后边缘海盆地与俯冲作用有关,虽然也属伸展盆地,但与聚敛型板块活动有关 主要为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常是早期弧后裂开,晚期演化为弧后边缘海,为小洋盆,具洋壳与西太平洋主动大陆边缘有关的边缘海属此类型 另一种类型,弧后盆地与安第斯型主动大陆边缘有关,分布于“山弧”后方,在大陆壳上发育它们的形成机制尚不太清楚,也有可能为俯冲诱发热对流作用三、伸展盆地的演化与大陆裂开和漂移作用有关的裂谷演化呈下列四条路线:1.大陆内裂谷大陆间裂谷大洋(大洋裂谷);2.大陆内裂谷坳拉槽;3.大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4.大陆内裂谷大陆内坳陷现结合实例讨论如下: 1.大陆内裂谷大陆间裂谷 例如埃塞俄比亚红海亚丁湾三联裂谷系,它们是由埃塞俄比亚红海南端亚丁湾三联裂谷和苏伊士湾亚喀巴湾红海北端三联裂谷组成其中埃塞俄比亚为大陆内裂谷、红海南端和亚丁湾为大陆间裂谷,红海北部(占红海1/3)比南部处于更早的演化阶段,红海南部(占红海2/3)比亚丁湾演化过程又差一些。

      例如埃塞俄比亚红海亚丁湾三联裂谷系: 至于红海北部裂谷和其顶部的苏伊士湾和亚喀巴湾性质,红海北部为大陆内主裂谷,苏伊士湾为大陆内分支裂谷,亚喀巴湾发育平移断层,阻碍了苏伊士湾的发育 除了地壳性质和厚度反映裂谷的演化特征外,下列其它特征也反映裂谷的演化程度,例如裂谷的沉积充填物火山岩成分以及热流值大陆内裂谷大陆间裂谷 例如埃塞俄比亚裂谷前为穹窿,早第三纪晚期和晚第三纪为初始大陆内裂谷,堆积陆相粗碎屑岩,主要是冲积扇和湖相沉积物,基性火山岩为碱性苏伊士湾裂谷演化程度稍高,始新世末至渐新世为隆起阶段,在早系三纪晚期和晚第三纪初裂陷,下部为陆相粗碎屑岩沉积,上部为海相沉积下中新统抱球统虫泥灰岩为生油岩,并夹一些砂岩和礁灰岩储集层,中中新世晚期或晚中新世发育蒸发岩红海裂谷的演化和苏伊士湾相似,只是演化程度要比苏伊士湾高的多(图2-6)其演化历史是渐新世发育区域隆起,在隆起顶部开始破裂,形成原始大陆内裂谷,有火山活动和河、湖相沉积夹玄武岩玄武岩具碱性性质,经同位素年龄测定是渐新世,所以推测隆起和开始裂开时间为渐新世大陆内裂谷大陆间裂谷 裂陷发育阶段发生于早中新世和中中新世,它的特征是发育地堑(半地堑)、地垒(半地垒)构造,并且裂陷。

      开始是一层海侵式底砂岩,后来是厚层蒸发岩堆集,覆盖在渐新世碎屑岩之上沉积物厚2-5公里推测中新世,红海仍处于大陆内裂谷阶段,但大陆岩石圈厚度减薄晚上新世,中央海槽的岩石圈已经减得很薄,使得大洋型玄武岩得以侵入,新的洋壳由拉斑玄武岩,辉长岩和辉绿岩组成,同位素年龄测定为3.5百万年,属晚上新世从这时开始,海底扩张一直延续到现在大陆内裂谷大陆间裂谷红海南门口与印度Carlsberg大洋中脊H.F.U以及地温梯度在28-50/公里以上等一系列事实说明红海南部大陆间裂谷是由于热点和地幔柱使地壳隆起破裂和进一步海底扩张造成的地温梯度高使石油遭受破坏,在3公里或大于3公里深度的钻井仅有气体显示石油分布在红海北部和苏伊士湾大陆内裂谷 2.大陆内裂谷坳拉槽贝努埃凹槽裂谷系南段和尼日尔盆地是这样大陆内裂谷坳拉槽演化的实例贝努埃凹槽裂谷的西北为上几内亚隆起,东南为刚果克拉通西北的喀麦隆隆起,均为前寒武系的变质岩系裂谷从乍得盆地南端经贝努埃凹槽至尼日尔三角洲,在早白垩世末至始新世产生贝努埃凹槽裂谷系北、中、南三段的演化程度有很大不同大陆内裂谷坳拉槽 (1)贝努埃凹槽中段,是一个宽125-145公里、北东西南向的大陆内裂谷,在白垩纪形成。

      其中,早白垩世晚期(中阿尔必期)、晚白垩世早期(晚赛诺曼期)和晚白垩世中期(中森诺期)沉积了厚4000米的地层;晚白垩世中期末,上述地层受侧向挤压,盆地回返大陆内裂谷坳拉槽(2)贝努埃凹槽北段,白垩纪时为大陆内裂谷,呈三联分布,其中充填有海相地层;第三纪转化为大陆内坳陷,即乍得盆地,充填有陆相沉积物下白垩统含油,分布在三联范围内,油田有卡内娜萨迪奇和米安多那大陆内裂谷坳拉槽 (3)尼日尔盆地是在贝努埃凹槽南段基础上发育的第三纪坳拉槽古新世开始海进,古新统始新统阿卡特组为块状泥岩,晚始新世开始到中新世为典型的三角洲层系,下部称为阿格巴达组,为砂、页岩沉积,上部叫贝宁组,为砂岩沉积由于三角洲层系前积,负荷不均一,最下部泥岩上拱形成泥脊,并产生正断层和滚动背斜,形成很多小而肥的油田(图2-7)3.大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 巴西东部雷康卡沃、坎波斯、塞尔希培阿拉戈斯和圣埃斯皮里托等盆地,非洲西部加蓬、宽扎和下刚果等盆地都是大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的实例(Campos等,1980)巴西东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演化阶段可划分为裂谷前克拉通阶段,大陆内裂谷阶段和大规模拉开为被动大陆边缘阶段A)裂谷前克拉通阶段(早白垩世前)(图2-8) 构造长时间稳定,未发现有意义的断层。

      克拉通内部层系的沉积特点是下部为河、湖相红色岩系,主要是页岩和细中粒砂,底部为蒸发岩和灰岩(二迭纪?)上部为浅灰色具交错层的细至粗粒砂岩该层系推测其大部分岩层属晚侏罗世 据Ponte等解释,晚侏罗世南非、巴西为统一大陆,在裂谷前期隆起地带发育晚侏罗世凹陷,发育河、湖相沉积该层系缺乏生油岩,但具有良好储集层图28大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B。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