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隧道工程期末复习重点知识大学.docx
6页2隧道纵断面设计坡道形式:单面坡(优点:可以争取高程,拔起或降落一定的高度,高程相差较大,能促进自出式、混合式隧道施工:修建隧道及地下洞室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总称隧道施工方法:山岭隧道体,按照软弱面的产状、贯通性以及填充物的情况,可将围岩分为: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由于药包爆炸后,能引起与它不相接触的临近药包爆炸7掏槽的形式:斜眼掏槽(垂直楔形掏槽、锥心掏槽)、直眼12、13、14、16、17、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1、 隧道: 以某种用途、 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 2m2 的洞 室2、 隧道分类: 地质条件 :土质隧道、石质隧道 所处位置: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城市隧道埋置深度 :浅埋隧道、深埋隧道断面形状 :圆形、矩形、马蹄形用途:交通隧道(铁路、公路、水底、地下铁道、航运隧道、人行地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 按施工方法分: 钻爆法隧道,明挖法隧道,机械法隧道(盾构机、 TBM 掘进机),沉埋法隧道3、 隧道特点:优点:( 1 )缩短线路长度,减少能耗;(2)节约地皮;(3 )有利于环境保护;(4 )应用范围广;缺点:( 1 )造价高( 2 )施工期限长( 3 )施工作业环境差。
4、 我国隧道的发展方向:1、推进城市隧道和水下隧道技术的发展2、提高隧道机械化施 工水平,减轻劳动强度 3、提高隧道防排水技术,减少隧道病害4、推进隧道信息化 施工, 发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加强现场动态设计与科学的施工管理5、隧道防 灾救援措施系统化6、做好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5、 为什么修建隧道?答: 1、拓展地面空间 2、城市道路建设绕避地面建筑, 减少交通干扰3、解决高程障碍; 4、绕避江河、城镇、人口密集区等平面障碍等; 5、避免对自然环 境的破坏; 6、时避开地面灾害的有效形式6、地质调查测绘:是隧道工程地质勘测的核心1、工程地质技术规范要求; 2、地形地貌 调查;3、地层、岩性调查;4、地质构造调查(褶皱,节理、断层); 5、水文地质调查;6、滑坡落石、 岩堆、泥石流等部良地质调查; 7、地温测定7、 隧道工程地质勘探分为: 初测阶段和定测阶段8、超前地质预报:在分析既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调查、物探、超前地质钻探、 超前导坑等手段,对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体 的工程性质、位置、 物产规模等进行探测、分析解释及预报,并提出工程措施建议。
9、超前地质预报的好处: 在高速铁路隧道和长大隧道施工阶段,重视和加强超前地质预报, 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质理论和先进的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预测开挖工作方面的地质情况, 对于安全施工、 提高工效、缩短施工周期、 避免事故损失具有重大的意义10、 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不良地质灾害、地下水的预报11、 地质超前预报的方法:地质分析法、 超前平行导坑预报法、 超前水平钻孔法、 物理 探测法(利用物体物性差异进行地质判断的间接方法)、 特殊灾害地质的预测方法初始应力产生的原因:自重、地质构造、地质地温作用岩体中结构面的成因类型: 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 次生结构面围岩: 是指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体,或者指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15、 围岩分级: 各种围岩的物理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依照这些联系和 规律,可将围岩划分为若干级,这就是围岩分级围岩应力:时指引起地下开挖空间周围岩体和支护变形或破坏的作用力围岩分级方法的发展趋势: 1、分级应主要以岩体为主2、分级宜与地质勘探手段有机联系在一起3、分级要有明确的工程对象和工程目的。
4、分级宜逐渐定量化18、 围岩分级方法: 主要以围岩稳定性为基础的分级方法19、 围岩分级确定因素: 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20、 围岩分级的修正: 考虑地下水状态、初始应力状态等因素21、 衡量围岩完整程度考虑的因素: 1、对于受软弱面控制的岩体,按照软弱面的产状、 贯通性以及填充物的情况,可将围岩分为: 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2、 由于围岩完整性与所受地质构造变动的程度有关,因此,受地质构造影响程度,分为:力大于外墙)4避车洞:为了保证洞内行人、维修人员及维修设备的安全,在隧道两侧边缘墙上交错均匀修建的射混凝土的养护应该在终凝1-2H后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低于7天冬季施工时喷射混凝土作业区的气温不力:引起地下开挖空间周围岩体和支护变形或破坏的作用力围岩压力分类:松动压力、变形压力、膨胀压力、冲、不良地质灾害、地下水的预报1地质超前预报的方法:地质分析法、超前平行导坑预报法、超前水平钻孔法、22、23、24、25、26、27、34、35、36、37、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构造变动轻微、较重、严重、很严重 3、由于围岩完整性还与节理的发育程度有关, 按节理发育程度不同分为:节理不发育、节理较发育、节理发育、节理很发育。
4、当 风化作用使结构发生变化时,还应按照岩体分化程度分为:分化轻微、较重、严重、极 严重地下水对围岩影响: 1、软化围岩; 2、软化结构面; 3、承压水作用隧道位置选择的因素: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 工程难易程度、投资的数额、工期的要求、现有施工水平和今后运营条件隧道位置选择主要是:垭口和隧道高程的确定越岭线:当线路需要从一个水系过度到另一个水系时,必须跨越高程很大的分水岭,这段路线称为越岭线垭口:当路线跨越分水岭时,分水岭的山脊线上总会有高程底处,称之为垭口 隧道位置选择时,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不良地质, 包括:1、滑坡地区:( 1 )如果滑坡面的位置已经了解清楚,可以把隧道置于滑坡面一下的稳定岩体内2 )如果确知 滑坡是多年静止的滑坡或古滑坡,则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可以把隧道置于滑坡体内,但 要在上部减载以及加强排水 2、崩塌地区: 最好不要沿这类山坡通过不得已时尽可 能把隧道置于山体之中,穿过稳定岩层3、岩堆地区: 无粘结力的岩堆体, 开挖极易 发生塌方,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宜把隧道放在堆体下稳定的地层4、泥石流:( 1 )务 必躲开泥石流泛滥区; 如不能,也应选在泥石流下切深度以下的基岩中;(2)、查明泥 石流洪积扇范围,不可把洞口放在洪积扇范围内。
5、溶洞地区:应尽可能不开,如不 能避开,应探明溶洞的规模、性质和隧道的位置关系, 采取相应措施 6、瓦斯地区: 尽可能避开,通风 7、地下水28、 洞口选择的主要原则: 1、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2、应避免不良 地质地段 3、当隧道线路通过岩壁陡立,基岩裸露处时, 最好不刷动或少刷动原生地 表,以保持山体的天然平衡4、减少洞口路堑段长度, 延长隧道, 提前进洞5、洞口 线路宜与等高线正交6、当线路位于有可能被水淹没的河滩或水库回水影响范围以内 时,隧道洞口标高应高出洪水位加波浪高度, 以防洪水灌入隧道 7、边坡及仰坡不宜 开挖过高 8、当洞口附近欲水沟或水渠横跨线路时, 可设置拉槽开沟的桥梁或者涵洞, 以泄水流9、当洞口地势开阔,有利于施工场地布置时, 可利用弃渣有计划的改造洞 口场地29、 隧道纵断面设计坡道形式: 单面坡(优点: 可以争取高程, 拔起或降落一定的高度, 高程相差较大, 能促进自然通风 缺点:由于是下坡开挖,施工时水流向开挖工作面,需 要随时的抽水运渣时空车下坡重车上坡,运输效率低)人字形坡(优点:水流自然向洞 外排出排水措施简化,重车下坡空车上坡,运输效率高。
缺点:有害气体在顶面聚集, 长时间累计,使动内人员健康受到影响)30、 隧道净空: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31、 限界:是一种规定的轮廓线,这种轮廓线内的空间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营所必须的32、 建筑限界:是建筑物不得侵入的一种限界33、 隧道行车限界: 为保证行车安全,在一定高度、 宽度的空间范围内任何物件不得侵 入的限界限界包括有: 机车车辆限界、基本建筑限界、隧道建筑限界墙效应: 隧道墙壁往往给驾驶员危险感,行驶的车辆多向左侧偏离,无形中减少了车道的有效宽度,这种想象叫做墙效应拟定衬砌结构尺寸的因素:选定净空形状、选定截面厚度衬砌的主要方式: 整体式混凝土衬砌、拼装式衬砌、喷射混凝土衬砌、复合式衬砌和加强超前地质预报,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质理论和先进的地质超前预报技术,预测开挖工作方面的地质情况,对于,快衬砌6新奥法施工基本原则:“少扰动(指在进行隧道开挖时,要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次数、强度、范围开,应探明溶洞的规模、性质和隧道的位置关系,采取相应措施瓦斯地区:尽可能避开,通风2洞口形阶段顶板的裂纹继续发展并且张开,由于结构面切割等原因,逐渐变为松动,视为松动阶段。
顶板岩体视其强38、39、42、43、45、46、47、48、52、53、54、55、56、57、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整体式衬砌包括:直墙式和曲墙式(有仰拱、无仰拱)复合式衬砌: 把衬砌分成两层或这两层以上, 可以是同一种形式、 方法和材料施作的,也可以是不同形式、方法、时间、材料施作的40、 理想支护结构应满足 3 各条件: 1、必须能与围岩大面积接触,保证支护结构与围 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工作 2、允许隧道围岩产生有限制的变形, 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减少对支护结构的作用; 3、早期支护与后期支护合理结合41、 洞门的作用: 1、减少洞口土石方开挖量 2、稳定边、 仰坡 3、引离地表水流 4、 装饰洞口洞门的形式:洞口环框、端墙式、 翼墙式、 柱式、 台阶式、 斜交式、 喇叭口式明洞分类: 拱式明洞(整体性好,承载力强除对称型外,外墙承载力大于内墙),棚式明洞(承载力比拱式明洞弱,内墙承载力大于外墙)44、 避车洞: 为了保证洞内行人、维修人员及维修设备的安全,在隧道两侧边缘墙上交 错均匀修建的人员躲避及放置车辆、料具的洞室叫避车洞支护结构发展阶段: 1、刚性结构阶段 2、弹性结构阶段 3、连续介质阶段围岩压力:引起地下开挖空间周围岩体和支护变形或破坏的作用力。
围岩压力分类: 松动压力、变形压力、 膨胀压力、 冲击压力围岩松动压力的形成: 1、隧道开挖后, 在围岩应力重分布过程中,顶板开始沉陷,并出现拉断裂纹,视为变形阶段2、顶板的裂纹继续发展并且张开, 由于结构面切割 等原因,逐渐变为松动,视为松动阶段3、顶板岩体视其强度的不同而逐步塌落,视 为塌落阶段4、顶板塌落停止,达到新的平衡,此时其界面形成一近似的拱形, 视为 成拱阶段49、 荷载--结-构法(结构力学方法): 将支护围岩分开考虑,支护结构是承载主体,地 层对结构的作用只是产生作用在地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