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全文赏析.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天****步
  • 文档编号:266739998
  • 上传时间:2022-03-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9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全文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释 元二: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邻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润湿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挚友 更尽:先饮完 译文 清早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边的柳树都显得特别新颖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由于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挚友了 赏析 唐代大 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

      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成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高明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空气,达成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切实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作风和品位这是一首送挚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王维所处的年头,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头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迸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无疑,当他送别友人邻近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役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往往的风景,却弥漫诗情画意。

      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义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挚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挚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肆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透露出此两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首先,作出了这样浅显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貌似并无新意,与他在这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更加之处,只能算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别诗,这与后人将之一向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称谓鲜明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向尚未予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面对战役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一般不成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挚友了”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符合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义上分析,友人也并非确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看不到诗人了吗?事实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叙”)并结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艰险,结果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或许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史的真实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

      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理应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告成返回时路经“阳关”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向被简朴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进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体验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剀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曲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开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人的无边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诗人正是为此告成地举行了时空的转换和压缩务必指出,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向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玉门关”外根本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阳关”内那么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在诗人看来,只有将来友人能走出了“阳关”后面才真正说明他是平安回来了我们从元代《阳春白雪集》中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中可以察觉,古人其实一向就是这样诠释的:“…休烦扰,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或许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

      只或许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故此,切实完整地诠释这首诗理应是这样的: 挚友 请再干了这杯酒 待你将来凯旋而归 西出阳关的时候 或许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 惟有这 渭城的细雨 青青的客舍 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 还会像今天一样 在此恭侯看!这哪里像是诗人在送别友人,这清晰就是友人在送诗人呀!诗人王维正是高明地运用了这种逆挽的写作手法,籍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役的残酷、挚友的情义、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成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其实,在王维的(诗歌)里也曾屡屡采用了这种语法布局,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就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在与“阳关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山中送别》诗中我们也同样能领会到诗人在此方面的匠心独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的这种语法技巧甚至对后来诗人也有启示意义,如(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中“想得家中夜深座,还应说着远行人”两句,就不难感觉受到了他的影响重新熟悉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再次猛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宏伟作品。

      诗人王维领会地了解战役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开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照旧为友人祈福,期望着友人能平安归来,渴望着国家此后走向和平兴旺——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义,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平静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 7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