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word论文】《中医儿科学》教材改革设想【医学专业论文】.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8851451
  • 上传时间:2017-09-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中医儿科学》教材改革设想【摘要】 从《中医儿科学》教材的现状,看中医儿科临床的现实需求和学科自身的发展 《中医儿科学》教材应该大胆改革,使之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和临床实际的需要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 教材; 教育,医学; 中西医结合教材的质量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制约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医儿科学》教材有大专、本科和研究生版本,已经几易其版本,每一次改版都凝聚了广大中医儿科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为不同层次的中医儿科的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等中医教育教材仍然存在令人担忧的现状,急待改革[1] 为了中医儿科临床的现实需求和学科自身发展的必要,《中医儿科学》教材应该大胆改革,使之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和临床实际的需要1 《中医儿科学》教材的现状1.1 中西混杂1.1.1 目录混杂 大多数《中医儿科学》教材在“中医儿科学基础”部分的目录既有“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又有“小儿年龄分期”和“生长发育”等;在疾病目录上中医和西医的病名混杂出现较多,有的《中医儿科学》教材使用“肺系病证” “肾系病证” ,而有的却用“肺脏病证” “肾脏病证” 例如“心肝病证”既有“惊风” “夜啼” “痫证”中医的病名,又有“注意力缺陷多动征” “病毒性心肌炎”西医的病名;同样“肾系病证”既有“遗尿” “小儿热淋”又有“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等不胜枚举。

      这样造成了教与学的困惑,例如经常就有“肺系”和“肺脏”如何区别, “水肿”和“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有什么关系, “五迟、五软”和“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是否可以等同的问题出现1.1.2 内容混杂 现行的《中医儿科学》教材在具体疾病的阐述上也存在中西医混杂的情况大多数把疾病分为概述、病因病机或病因病理、诊断或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 6 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论述在这 6 个方面皆或多或少存在混杂的问题例如论述“胎黄” ,概述部分既有中医的定义,又有西医关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分内容;论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病机大多数从“外邪犯肺” “湿热内侵” “肺脾气虚”中医的理论进行阐述,而诊断却从西医“前驱感染病史”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等,对于疾病的预防与护理更是混为一谈1.2 临床思辨条理不清 主要是在论述疾病的症状与体征、辨证与辨病、治疗与临床上对疾病的处理等方面的临床思维的条理性有阐述不清甚至有失偏颇之处尤其是用西医命名的疾病的论述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势必给教学造成困难,给学生带来学习的疑惑,使得学生从书本理论走向临床实际的差距拉大2而越不相适应。

      1.3 医学术语不规范 不同版本的《中医儿科学》教材编写的体例和医学术语的使用不一致例如主要论述呼吸系统的疾病,有的用“肺系疾病” ,有的却用“肺脏疾病” ,传染病的章节名称有的为“时行疾病” ,而有的却为“时令疾病”;再如对于“麻疹”的论述,在讲述“治疗原则”时,有的说“麻喜清凉” ,有的又说“疹喜清凉” ,在讲述“邪犯肺卫”的“治法”上,有的说“辛凉透表,清宣肺卫” ,有的则言“辛凉发表,宣肺透疹”等等不胜枚举 2 《中医儿科学》教材的改革设想2.1 西为我用2.1.1 用西医的病名取代中医的疾病命名 对于中医和西医认识基本一致的小儿常见的疾病和时行疾病,可以直接使用西医的疾病命名例如直接用“新生儿黄疸”和“新生儿破伤风”取代“胎黄”和“脐风”的命名,可以在概论中分别给出中、西医的定义;可以用“猩红热” “百日咳” “流行性乙型脑炎”取代“丹痧” “顿咳” “小儿暑温” 这样既符合中医儿科临床实际要求,因为中医儿科住院病历书写需要(入院诊断包括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 ,又有利于中医诊断的规范,还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疾病的特点2.1.2 临床诊断需要参照西医的诊断标准 可以把西医的诊断标准纳入教材中,在编写疾病的“临床诊断”的内容之中,应该包括“西医诊断标准”和“疾病鉴别诊断” 。

      例如“哮喘”的临床诊断,应该书写“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标准”“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以及“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应该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和“呼吸道异物”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较好适应中医儿科临床的需要2.2 古为今用 可以选编已经被后人充分理解和达成共识的历代中医儿科医家的观点,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中医儿科的学术思想和掌握中医儿科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特点例如新生儿的“养护”的观念,小儿生理特点“纯阳”和“稚阴稚阳”等观点在选择论述时,应“遵古”而不“泥古” ,以“共识”为原则,对于众说纷纭的观点不能选用2.3 规范术语 在编写《中医儿科学》教材时,不能各行其是,对于尚在研究探讨和个人的学术观点,一律不能编写进教材应该使用规范统一的中医和西医医学术语,有利于中医儿科疾病和证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尤其是疾病的命名和证型的规范、治疗方法的规范论述等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改进2.4 突出特色 对于现代医学尚未清楚的而中医治疗效果明显的儿科疾病,应该保留中医疾病的命名例如“夜啼” “夜惊” “夏季热”等还应突出中医对小儿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的观点,因为有特色,才有生命力。

      《中医儿科学》教材的建设是关系到中医儿科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根据《辞海》对于教材的诠释“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应3用而编写的材料” ,因此应该根据不同层次中医儿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材的编写,必须要有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可以由卫生权力机构负责组织《中医儿科学》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成员除了中医儿科专家、教授,还应该要有儿科临床一线的副高职以上职称的医生参加需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人力、物力等)和相当长的时间,广泛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务实搞好《中医儿科学》的教材建设,使之适应临床实际和科学研究需要的中医儿科人才培养,也更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上述观点纯属个人管窥之见,希望能够给有识之士和关心中医儿科事业发展的同仁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 刘春援.高等中医教育教材的现状分析与改革探讨[J].中医教育,2006,25(6):6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