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难题困扰中小企业.doc
2页三大难题困扰中小企业原文作者:邵玟近年来,香港不断启动多项大型工程, 急需建造业人才, 但数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令人才流失严重,现时业界人才交接断层人才紧缺据报道,香港各大基建项目虽已陆续开工,如港珠澳大桥、港铁沙中线、西九文化区及启德新发展区等,但人手短缺问题益发严峻香港建造业分包商联会会长伍新华表示, 中小与大之间的竞争, 已由“抢工程”变为“抢人才”, “中小不仅要应对不断上涨的工程价格, 还要面对招人难问题,苦不堪言” 由于公司“挖角”情况普遍, 预计未来中小与大间的竞争会更激烈香港一间混凝土工程公司(中小)的总经理费荣富直言,其公司 20XX年内有三位已工作了五年以上的资深员工,以高出 30%的薪金被大挖走,中小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他表示,建造行业人才需求大,而大资金雄厚,高价“挖角”易如反掌曾有持 A 牌的电器工人, 入职月薪为万港元, 在中小接受培训后三个月内, 便被资金雄厚的大出一倍多价钱挖走 费荣富感叹,他只好眼巴巴地送走由自己亲手栽培出来的人才香港劳工市场目前处于低失业率状态, 在劳工短缺的情况下, 近期港府及私人机构纷纷举办招聘会,雇主们希望透过招聘会“招兵买马”。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早前指出,香港劳工市场正处于全民就业状态,近期私营机构职位空缺这一情况显示,雇主的招聘意愿仍维持在积极状态纾困措施除了人才,香港的中小还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香港中小发展促进会会长宗第认为,中小“融资难、发展难、市场难”,这三大问题困扰中小已有多年目前,香港各家商业银行已将发展中小金融业务作为一项重要战略, 大部分商业银行设立了工商中心、 中小中心等专业机构, 很多银行采用信贷评分系统来审核贷款申请,中小甚至不用提交财务报告即可获得贷款,审核时间只需两天[ 论文]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 20XX年 2 月初发表了任内最后一份财政预算案,计划出资 1000 亿港元,大幅优化中小融资担保计划,并同时出台多项一次性纾困措施,希望能最大程度帮助本地中小渡过难关在财政预算案中, 中小融资担保计划的信贷比率, 由现时最高七成提高至八成在保费方面, 以 100 万元年息 5 厘的借贷为例, 担保年费从目前的万元缩减至 5000 元,优惠申请期为期 9 个月,港府预计将为此增加开支约 110 亿元香港浸会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巫伯雄认为, 此举是近年来港府理财思维的重大转变他表示,以往政府的预算案主要集中于财富再分配, 而现在主动将纾困措施转移至最重要的财富制造部门,希望通过扶持中小保持香港经济的整体繁荣。
据悉,除了解决中小融资难问题, 20XX/20XX年度预算案还加入了四项一次性开支豁免其中,政府将宽免 75%的利得税,上限为万元,预计将有近 12万纳税人士受惠,近九成的中小无需缴纳利得税另外,由于大量出口商面临外围需求收缩以及坏账风险,港府亦决定在20XX年宽免商业登记费、出口报关费以及股本注册费,涉及金额亿元全国政协委员, 中华出进口商会副会长许华杰认为, 纾困措施将缓解中小特别是出口商的现金周转压力他续称,政府并没有重新启动 20XX年的特别信贷保证计划,这令业界略感失望如以 10 分为满分的话,许会长为这份预算案打7 分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与商务咨询合伙人邓卓敏表示, 政府针对中小的纾困措施,全部为短期补贴,并没有涉及税率、税制等结构性问题,缺乏中长期提升香港竞争力的规划 这一方面由于今届政府任期不足半年, 缺乏实施改革的执行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港府对经济形势判断仍较为悲观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陈家强日前表示, 商务及经济发展局一直透过不同方法支持中小的发展、增值和升级转型,政府现时为中小提供多项支持措施,包括财政资助例如工业贸易署的“中小信贷保证计划”、“中小市场推广基金”、“中小发展支持基金”以及新推出的 10 亿元“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 创新科技署推行的“创新及科技基金”、 “投资研发现金回赠计划”,以及创意香港的“设计业与商界合作计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