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pdf
6页精品文档 666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 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 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 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 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 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 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主题思想: 本诗是诗人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含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 万千的壮丽景象;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重点赏析: 本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联想日月 星辰这些自然界伟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想象奇特,胸怀开阔,渗透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 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翻译: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 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 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重点赏析: 本诗一、二句侧重于写景和叙事,起句写景中暗寓节令;次句叙事,写王昌龄跋涉之苦。
三、四 句则转为抒情,第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让明月有了人性,成了诗人的知音,能将“愁心”带到 精品文档 666 辽远的夜郎之西,寄给远方的朋友结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同情和关切之情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 旅途在青山外, 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 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 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作者简介: 王湾,字号不详,唐代诗人王湾 词翰早著 ,现存诗 10 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主题思想: 诗人描写了冬末春初时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的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重点赏析: 作者从炼字着眼,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 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新旧 事物交替的自然道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赶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寒 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通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 舞力量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翻译: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 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 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 ,还有 曲状元 之称,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马致远所作杂 剧今知有15 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 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主题思想: 这首散小令运用映衬手法勾勒出一幅清冷凄绝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一个飘零异地的游子的羁旅 之苦和思乡之情 重点赏析: 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 浓郁的画面, 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 描写了 9 个形象, 9 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
各句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 齐的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一语道破“某一种心情”也正因如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 运用对比映衬手法作品中动静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 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 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静,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 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辅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 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形成鲜明对照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精品文档 666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翻译: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 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 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主题思想: 这首诗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表现了诗人对独特江行体验的喜悦和思友之情 重点赏析: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 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以外,诗 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 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 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 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连用五个地名, 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翻译: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 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 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 老杜 杜甫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 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 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共有约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 切感伤 重点赏析: 全诗在今昔情景对照中表达伤感之情开篇一、 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 元年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全诗抚今思昔,表意含蓄,语言质 朴凝练,概括力强,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翻译: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 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精品文档 666 作者简介: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
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 今四川乐山 ) ,世称 岑嘉州 岑参工诗,长于 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 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 后人多并称 高岑 有岑 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 或为八卷 ) 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表现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 史之乱的渴望 重点赏析: 从行文思路上看,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故园之菊、故园战场的联想与慨叹,如此蝉 联而下,犹如弹丸脱手,圆美流转从内容上看,诗人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乡思,而是对百姓疾苦 的关切与同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翻译: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 个眺望故乡 作者简介: 李益,唐代诗人,字君虞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写边塞月色的景色,表现了戍边将士浓烈的思乡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重点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 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 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 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 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 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秋词其一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翻译: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 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 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 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 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主题思想: 诗人一反常人的悲秋情怀,描绘了白鹤冲天的动人图景诗人虽然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但其愈 挫愈勇的豪壮情怀在本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重点赏析: 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诗人开篇,即 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精品文档 666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 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 了云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