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笔法与墨法课件.ppt

72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43937155
  • 上传时间:2020-09-0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36MB
  • / 7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书法的笔法与墨法 包头师范学院马琪超,书法四要素:笔法、结字(结体)、章法、墨法 笔法:又叫用笔,是指写字时控制毛笔的运动,指书写点画的用笔或运笔的方法 笔法关系到字体笔画线条的外廓、力度和速度几方面一 、笔法,笔法是书法技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学书法应首先学笔法,笔法是书法入门的基本功之一; 论书法也要先讲笔法;大书家沈尹默说,要学书法,首先要知道怎样用笔笔法的重要性,秦代前后:大篆、小篆以圆笔为主; 汉代前后:隶书,“破圆为方”,以方笔为主; 晋人笔法:“绞转”笔法,如二王行书; 唐人笔法:“提按”笔法,如唐人楷书用笔严格书法笔法的发展,太山刻石 秦李斯小篆体,汉代经典隶书笔法特点,张迁碑: 结体方,用笔也方,曹全碑: 结体扁,用笔圆,晋王羲之行书,颜真卿告身帖,颜体的钩,唐代柳公权提按笔法严整,圆中带方郑板桥写字如画竹,二、执笔法,五指执笔法 拇指、食指、无名指紧贴笔管,小指辅助无名指,“五指齐力”各司其职,指实、掌虚 四指执笔法 拇指在笔管内侧独当一面,食指、中指、无名指都在笔管外面把住笔管,小指自然略向内收 三指执笔法 拇指为一方,食指、中指为另一方,把住笔管,无名指和小指都自然贴于中指下方。

      书法界一般认为,三指法适合于写篆书提斗执笔法 拇指指尖向下从左后方把住笔管,食指、中指、无名指指尖向下把住笔管的右方和前方,以上四指都是用指肚接触笔管,小指则用指背抵住笔管的右后方,各指都是分散开来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提斗法适用书写特大榜书时执楂笔执笔方法,最常规的是五指拨镫法: 大拇指“按”,以大拇指上节端按住笔管左后方,向右上方斜仰施力,起一种推动作用 食指“压”,用食指上节端捏住笔管的右前方,向左下方施力 中指称为“钩”,用中指上节端钩住笔管向后施力 无名指称为“格”,用无名指指甲和肉相连的部位抵住笔管,起一种顶的作用,由里向外施力 小指称为“抵”,小指紧贴无名指下起助力作用执笔法,五个手指各有功用,实际上构成了两对平衡的力,一是大拇指和食指,另一是中指和无名指、小指笔在两对力的平衡中稳定下来,并能灵活地运转指实:是指五个手指的指端实实在在地捏住笔管,无一虚设如果指不实,则无力运管 【注意】不能误把“实”理解为“紧”,和壮士操戈、船夫拉纤联系在一起捏笔过紧,五个手指象绳子一样缚住笔管,心欲动,而手拘谨呆滞如执缒击鼓,握的手法需要松缓,击出的声音才会悦耳动听 掌虚:是指执笔以后,掌心一定要空虚。

      人们常说虚掌可以容卵,就是这个意思 腕平:是指执笔以后,手腕基本上和案面平行 执笔以后,笔管贵在直立,笔锋如针倒悬,笔锋着纸才能形成中锋,取劲涩,那种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的妙趣才能体现出来执笔时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一)笔位的含义 笔管的分段 笔头(笔毫)的分段,笔位及执笔的位置,执笔的高低直接影响书写的表现力执得过低,回旋余地小,无法随意舒展,挥洒不自如,写出来的字就会有失健逸、活泼,执得过高,不易自如驾驭笔锋,难于将意念、气脉注入毫端,贯透纸背写出的字就会有失沉稳、遒劲二)执笔的位置,(三)笔毫的分段,一分笔中锋聚集,弹性较好,由于它浅着书纸,字的笔画纤劲、流溢; 二分笔已是铺毫字的笔画盘劲骨强; 三分笔字的笔画丰腴有加,沉稳厚重当然还有历来说法不一的执笔法,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执笔要近,另一种是执笔要远 执笔近于笔头,书写时笔亳的铺放、聚拢比较容易 执笔远于笔头,书写的幅度大,飞舞飘洒得流畅之妙书写雄厚一路的字,如颜体、龙门造像之类,执笔稍低为好; 书写飘逸清秀一路的字,如二王、褚遂良、虞世南等人的风格,执笔稍高为宜 书写隶、篆、楷书以静为主要特点的字,执笔应略低; 书写行草以飞动为主要特点的字,执笔应稍高; 书写小字执笔要低,大字执笔要高。

      初学者执笔应高一些,以便练出过硬的运笔功夫书法实践经验,执笔是运笔的准备,就象赛跑前各就各位的起跑动作一样,是为百米冲刺做准备的以上讲述的不论是指法、腕法、身法,还是笔位,概括地讲,标准只有三点: 一、指、腕、肘、臂运转灵活; 二、气力由腰而发,经各部位至笔端,尽量少受阻碍; 三、适应书法运笔规律,为运笔做好准备2、腕法,(1)枕腕:枕腕是腕部和案面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一种书写方式,直接接触是把腕子直接放在案面上,间接接触是以左手枕右腕下和桌面接触 (2)悬腕:是把手腕离开案面,以肘着案的一种书写形式悬腕适合于初学者) (3)悬肘:悬肘是把整个臂膀都离开案面的一种最佳书写方式,活动的幅度最大,气力的传输也不受任何阻隔赵孟曾经说过:“古人动笔有千仞之势,此必高提手腕而能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3、身法,(1)坐书:坐书是一种普遍的书写姿势坐书要求身体保持舒展自如,左手按纸,右手执笔,有气概万千之势腰背正直,气息均匀,两脚分开与肩平行书写时,或枕腕,或悬腕,肘应放在案上,不要斜靠案边另外如坐着悬肘时,要注意肘部抬起稍高淤腕部,以保证毛笔正直 (2)立书:书三寸以上的字必须站立书写立书时右脚稍向前伸,以助右臂挥运之力;腰微前倾,身体离案半尺左右,但腰不可弯曲过度。

      (3)题璧:,三、运笔法,用笔法是笔锋着纸以后,主要解决的是毛笔如何正确运动用笔是书法中关键的关键,赵孟讲“用笔千古不易”1.藏锋和露锋 2.中锋和侧锋 3.方笔和圆笔 4. 起笔和收笔 5. 提笔和按笔 6. 转笔和折笔,7. 行笔和驻笔 8. 挫笔和衄笔 9. 战笔和抢笔 10. 运笔方向 11. 行笔的速度 12. 三分笔法,1.藏锋和露锋,藏锋和露锋一般多指起笔处,因为收笔的地方都需要以毫末满外,以保证笔画完整和美观藏锋和露锋不存在着优劣之分,初学书法,要根据不同字来确定用藏锋或是露锋,但必须注意行草书很少用藏锋藏锋就是在起笔和收笔时,把笔锋藏於笔画之中的一种用笔方法 例如:写一横画,横画本应从左向右行笔藏锋书写时,应由右向左逆行,按笔后,再由左向右顺行,终了按笔调整笔锋后,由右向左逆行 藏锋用笔沉着、含蓄、雄强通常篆书、隶书,楷书中的颜体和柳体多使用藏锋的方法书写露锋是一种平铺直叙的用笔方法,起笔时掌握“欲横先竖,欲竖先横”的准则 例如:写横画,竖下笔,调顺笔锋后右行笔写竖画,横下笔,调顺笔锋下行笔 露锋作书,锋利精神,呼应自然,清秀峻拔2.中锋和侧锋,中锋也称作正锋,是运笔的主要方式。

      中锋运笔,笔尖在笔画的中间运行把笔毫铺开,作到万毫齐发 中锋行笔的优点:将墨汁均匀渗开,笔画圆满,自然充实有一定的立体感入木三分”就是中锋写出来的 中锋行笔要求笔管正直,但不意味着在行笔的过程中,笔管始终和纸面垂直,而是随着笔划的运动方向笔管稍向前倾侧锋也称作偏锋 侧锋行笔,笔尖侧在笔画一边,显得臃肿枯涩 楷书字是忌用侧锋的,但行草书中侧锋偶一用之 初学书法,应先以中锋行笔为基础学书法先学楷书,就是这个道理方笔和圆笔是对笔画的起止和转折不同的处理方法 方笔呈方棱形状,有一种斩钉截铁的气势,体现了雄强有力的格调 圆笔呈圆转弧形,圆劲不露痕迹,清秀俊美,给人以和畅的感觉3.方笔和圆笔,方笔的书写:起落提按的节奏明快,下笔迅捷,平铺直叙,不可游移转折时改变笔画的运动方向,提笔换锋,然后逆行,即所谓“折以成方”方笔的书写关键在一折字,折字的根本在于提按节奏,如少林卷术,一招一式刚劲、明快圆笔的书写:起笔和收笔处,笔锋微转,不留棱角痕迹,即所谓“转以成圆”圆笔字书写的关键在于一个“转”字,“转”字的特点是含蓄,这种含蓄和太极拳有相似之处,一招未竟,一式又生,绵绵而至4. 起笔和收笔,起笔和收笔在藏锋和露锋的问题里已经涉及,这里就具体方法进一步说明。

      不论任何笔划,都首先存在着一个起笔问题起笔如果写不好,不仅臃肿或尖削不耐看,而且也会影响延伸藏锋起笔的法则是“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欲横先竖,欲竖先横 以上两个动作的关键,一个“按”,一个“顺”,都应和起笔的动作十分和谐,不能生硬收笔是一画终了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类是尖收笔,尖收笔有撇、捺、钩、悬针竖等; 一类是采用“无垂不缩,无往不回”的方法,主要针对横画和垂露竖等而言5. 提笔和按笔,毛笔的运动是比较复杂的,它不是简单的平面轨迹运动,而是要配合提按运动,在行笔过程中,有意识地把笔画的某一部位写细一些,笔要轻轻提起相反,有意识地把笔画的某一部位写粗一些,笔就要稍稍下按,这就是通常所讲的提笔和按笔提笔和按笔是相互对立的,但又相互依存没有提笔就谈不上按笔,没有按笔也谈不上提笔 提笔是在按笔基础上的提,按笔是在提笔基础上的按,也就是说提和按的动作都不能尽势,尽势则力竭 这种施力方式很象手按弹簧,按不能按到底,提也不能提到极限提按得当,笔画的粗细变化自然,有力度和弹性 所以,提笔和按笔虽然简单,却须学者细心领悟,得出“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的道理6. 转笔和折笔(与方笔和圆笔相近),转笔和折笔是笔锋在改变运行方向时的用笔方法。

      转笔是用暗渡的方法转换笔锋,转换时,要心静手稳 方笔笔锋的转换要求刚劲有力,有棱有角,应该用折笔转笔和折笔在运用中是应该相互补充的,而不应片面地追求如果只注意方折刚劲,不注意圆润,写出的字往往抛筋露骨,无清秀含蓄,不耐寻味如果只追求转笔圆润,而不重视筋骨的力度和弹性,又往往俗媚浮滑7. 行笔和驻笔,行笔是在纸上运行,提按转折的连续性动作;驻笔是行笔过程中,一个动作结束,下一个动作开始前的、很短的转换间隙驻笔并不是绝对静止,而是为下一动作运气施力做准备工作,这一点象讲话中的停顿例如,写横画收笔时,就要驻笔,然后按笔满外8. 挫笔和衄笔,挫笔是按笔略提之际,使笔锋挫动,稍稍离开按处的一种用笔方法例如,写钩按而挑出,如按末圆满,就要向右稍挫,写满后,再得势急出衄笔是一种逆而使回的用笔方法,有蜗牛入壳的意趣如颜书写钩,竖画终了,然后缩回挑出9. 战笔和抢笔,战笔取迟涩的走势,用於长笔画书写时,为了使笔的筋骨雄强,有意识地增大笔和纸的摩擦,运气使力,审慎推行,好象遇到阻力 但必须注意,战笔决不是矫揉造作的“颤抖”,而是自然的气力增大所至,笔虽似微抖,笔画仍然齐整,边缘无犬牙交错状抢笔是一种快下笔的方法,实际上是虚笔,用法是悬空逆画,然后迅速落笔,似从空中遥掷而下。

      例如,写一横画10. 运笔方向,现在讲的运笔方向不是指文字的书写轨迹,如横画由左至右,竖画由上而下等 运笔方向是指运笔时施力的方式,笔锋和笔管的朝向正确的运笔方向应该是:笔既入纸,笔管微向左后偃,以保证逆入,行笔时,腕平掌竖,推笔而行,笔锋朝向与笔画的运行轨迹相反,以保证平出笔锋,万毫齐力 古人所讲的如锥画沙、印印泥的效果,非如此不可得11. 行笔的速度,行笔的速度一取决于字体,二考虑字的大小,三书写人的功底 一类以静为特点,包括篆书、隶书、楷书等字体,书写这类字,行笔速度应比较缓慢,把字画中的静气托出,行笔过快,往往失于凝重; 另一类以动为特点,包括行书、草书等字体,这类笔画的书写,需要加快行笔的速度,以表现流畅和飞动笔画的大小对书写的速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大笔画多重气势,行笔应该稍慢性,慢能凝聚气力,点画才能沉着雄强 小笔画重秀美,行笔应该稍快,慢则往往呆滞无味初学书法,行笔应慢,只有慢行笔才能体会出笔画中提按转折的变化,使肌肉逐渐记忆,才能练出力透纸背的劲涩,这就是古人常说的“迟涩” 有了比较浓厚的基础,才可由“迟涩”向“疾涩”发展所谓“疾涩”,行笔虽快,但笔画不浮12. 三分笔法,三分笔是用笔深浅的一种分析方法,初学者最应了解。

      临池的第一步,首先追求形似,如果不知所临碑帖的用笔深浅程度,便无法达到予期目的 三分笔法就是把笔头定一个量度一个笔头自二分之一处分开,上半部分不能用以作书,只能用来贮墨,其功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