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坡头乡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5页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坡头乡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 )A.标况下,22.4L苯的分子数为NA B.48 g O3气体含有NA个O3分子C.1L0.5 mol·L-1 CuCl2溶液中含有0.5NA个Cu2+D.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参考答案:B略2.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顺序中,不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HF<HCl<HBr<HI B.微粒半径:K+>Na+>Mg2+>Al3+C.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 D.熔点:Li<Na<K<Rb参考答案:A略3. 参考答案:D略4.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CO和CO2相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含碳原子数比为1:1 B.体积比为7:11 C.密度比为7:11 D.分子数比为7:11 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等质量的CO和CO2,设质量均为m,物质的量之比为:=11:7;A.CO和CO2分子均含有1故C原子,则含有C原子数目之比等于二者物质的量之比,所含碳原子数比为11:7,故A错误;B.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CO和CO2体积之比为11:7,故B错误;C.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之比,CO和CO2密度比为28::4=7:11,故C正确;D.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CO和CO2的分子数比为11:7,故D错误,故选C。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N2(g)和NA个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 kJB.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C.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D.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参考答案:B【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分析能量变化黑球代表氧原子,依据反应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计算判断;B、依据A计算的焓变判断反应能量变化,结合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分析;C、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才能反应;D、一氧化氮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解答】解:A、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N2+O2=2NO,△H=946KJ/mol+498KJ/mol﹣2×632KJ/mol=180KJ/mol,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B、依据A计算可知反应是吸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1 mol N2(g)和1 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 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故B正确;C、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不能直接生成NO,故C错误;D、一氧化氮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能量变化的计算和判断,反应的焓变计算方法和能量守恒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6. 2008年我国的“神舟七号”宇宙飞船搭载3名宇航员顺利升空,并成功实现宇航员太空行走.火箭和飞船升空所需的巨大能量可由下列化学反应提供:C2H8N2+2N2O4═2CO2↑+3N2↑+4H2O,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氧化剂是N2O4 D.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参考答案:C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上述反应标注化合价可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是氧化还原反应,N2O4中氮元素化合价从+4~0,N2O4做氧化剂;C2H8N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1价,氮元素只能是﹣3价,所以碳元素化合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价,所以C2H8N2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氮元素化合价升高,物质是还原剂,化合价变化为C元素从﹣1~+4,N元素从﹣3~0,根据化学方程式,1molC2H8N2参加反应碳元素原子,失电子10mol,氮元素原子失电子6mol,N2O4中氮元素原子得到电子总数为16e﹣,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守恒.解答:解:A、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故A错误;B、通过标注化合价可知,碳元素化合价升高,故B错误;C、由化合价升降守恒可知,只有N2O4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做氧化剂,故C正确;D、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实质,重点考查化合价的正确标注.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H4Cl和NH4HSO4两种溶液中,c(NH)前者小于后者B. Al3+、NO3-、Cl-、CO32-、Na+可大量共存于pH=2的溶液中 C.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HCl和H2SO4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D.乙醇和乙酸都能溶于水,都是电解质参考答案:A略8. 25℃和101 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32 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72 mL,原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 ( )A.12.5% B.25% C.50% D.75%参考答案:B略9. 下列共价化合物中,共价键的键能最大的是A.HCl B.HF C.HBr D.HI[参考答案:B略10. 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A、 葡萄糖 B、蔗糖 C、淀粉水解产物 D、纤维素水解产物参考答案:B略11. 物体中细胞膜内的葡萄糖,细胞膜外的富氧液体及细胞膜构成型的生物原电池,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正极的电极反应可能是O2+ 4e-+ 2H2O→4OH- B.负极的电极反应可能是O2+ 4e-+ 2H2O→4OH- C.负极的反应主要是C6H12O6(葡萄糖)生成CO2或HCO3- D.正极的反应主要是C6H12O6(葡萄糖)生成CO2或HCO3-参考答案:AC12. 下列固体混合物与过量的稀H2SO4反应,能产生气泡并有沉淀生产的是A. NaHCO3和Al(OH)3 B. BaCl2和NaClC. KClO3和K2SO4 D. Na2SO3和BaCO3参考答案:D略13. 见下表。
欲用一种试剂乙来检验(在实验过程中不允许加热、过滤、萃取……等操作)其溶液中的离子X,在同时有离子Y存在时,此检验仍可进行的是 试剂乙离子X离子YAHNO3、Ba(NO3)2SO42-SO32-BNH3.H2OAl3+Mg2+CAgNO3、HNO3I-CO32-DNH4SCN,氯水Fe2+Fe3+参考答案:C14. 下列气体只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是A.NO B.CO2 C.SO2 D.NH3参考答案:A略15. 高铁酸盐在能源、环境保护等有着广泛的用途,可以用电解法制高铁酸盐(已知高铁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总反应式为Fe+2H2O+2OH-3H2↑+Fe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为阳极,H2SO4为电解液B.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6H2O+6e-===3H2↑+6OH-C.阳极附近溶液pH变大D.铁失去3 mol电子可以在阴极得到33.6 L氢气参考答案:B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二茂铁()是一种典型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实验室常用新制氯化亚铁和环戊二烯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得到反应原理为FeCl2+2C5H6+2KOH→Fe(C5H5)2+2KCl+2H2O。
二茂铁的熔点为172~173℃,在100℃开始升华能溶于乙醚、二甲亚砜等溶剂,不溶于水,对碱和非氧化性酸稳定某研究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制备装置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装置图中玻璃仪器的名称:A ▲ D ▲ 2)向仪器A中加入25g细粉末状KOH和60mL无水乙醚,通入氮气并搅拌约10min,通入N2的目的是 ▲ 3)实验装置中,冷凝管通水,水应从 ▲ 口进(选填a或b)4)指出抽滤装置图中存在的一处错误 ▲ 在实验中要用到抽滤,下列有关抽滤的说法中,正确的 ▲ (填字母) A. 抽滤时,滤纸的大小应与布氏漏斗底部恰好一样 B. 抽滤前先用溶剂将滤纸湿润,使滤纸与漏斗底部贴紧 C. 抽滤结束时应先关水龙头,再拿掉抽滤瓶接管 D. 抽滤是利用水流使抽滤瓶中的压强降低,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5)当在抽滤装置中洗涤粗产品时,洗涤的具体操作是 ▲ 为进一步提纯得到二茂铁,可采用的方法是 ▲ 参考答案:(1)三颈瓶(或三口烧瓶),吸滤瓶 (2)驱赶装置中的O2(或空气),防止FeCl2被氧化 (3)b (4)布氏漏斗颈口斜面没有对着吸滤瓶支管口 B D (5)关小水龙头,向布氏漏斗中加洗涤剂(或冷水)至浸没沉淀物,使洗涤剂缓慢通过沉淀物 加热升华(填加热或升华也可)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8分)已知:①卤代烃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如(R为烃基,X表示卤原子)②有机物中的硝基在铁和盐酸作用下,能被还原成氨基:对乙酰胺基酚又名扑热息痛,为白色晶体,是一种优良的解热镇痛药,其毒性较菲那西汀、阿司匹林低。
扑热息痛的生产流程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氯苯制A:___________ _____由A制B:__________ ________由B制C:_____ _____________(2)扑热息痛在潮湿环境中长期受热发生水解,写出扑热息痛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8分)(每个方程式2分)(1)由氯苯制A: (2) 略18. 铁的锈蚀是工业上研究的重点内容为研究铁锈蚀的影响因素,某同学用相同的铁丝在不同的气流中做了如下探究实验,记录如下:序号铁丝状态温度℃气流湿度气流成分时间现象①洁净光亮25干燥空气一个月铁丝表面光亮②洁净光亮25潮湿空气一天铁丝表面光亮③洁净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