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历史.docx
17页肥城历史悠久据老城镇北坛遗址考古发现证明,远在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人类祖先的一部分就在肥城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2]夏商时期,境内即建立了“铸”、“遂”等部落方国西周时期,又有建立的“肥子国”,境域属兖州之域春秋时期境域属齐、鲁两国分辖战国时期属齐国所辖秦代属齐郡所辖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始置肥城县,属兖州刺史部泰山郡所辖二千二百多年来,县境为郡、为县、为镇代有沿革 东汉章帝末年(公元87~88年)撤销肥城县,境地分属济北郡卢县、蛇邱县和东平国富城县 三国魏(220~265年)至东晋(317年前)归属同东汉327年(晋成帝咸和二年)后,境地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的济北郡、东平郡分辖 南北朝宋(420~479年),在原肥城县故城设济北郡,原肥城县境地分属卢县、蛇邱县和富城县,隶属兖州 南北朝北魏,527年(孝昌三年)复置肥城县,并设东济北郡于肥城县城 南北朝北齐(550~577年)撤东济北郡,并入茌平县的济北郡,肥城县属之 南北朝北周,577年(建德六年)于肥城县城置肥城郡 隋开皇初年,废肥城郡,保留肥城县,属济州辖,隶属兖州隋末,废肥城县,境地属济北郡管辖。
唐代622年(武德五年)复置肥城县,属东泰州辖,隶属河南道兖州627年(贞观元年)撤肥城县,境地并入博城县666年(乾封元年)改博城县为乾封县668年(总章元年),改乾封县复为博城县705年(神龙元年)再次改称乾封县 五代(907~960年)境地仍属乾封县,隶属兖州 宋代(960~1279年)初属乾封县,后属奉符县、平阴县分辖,隶属京东西路郓州1115~1234年曾在旧肥城设辛寨镇,境地属平阴县、奉符县分辖,隶属山东西路东平府 元代1275年(至元十二年)复置肥城县,隶属山东东西道济宁路 明代1369年(洪武二年),肥城县改属济南府,隶属山东布政使司 清代初沿明制1734年(雍正十二年)改属泰安州,隶属山东布政使司泰武道1735年(雍正十三年)泰安州升为泰安府,肥城县仍属之1913年属岱北道1914年属济南道1938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45年2月属鲁西(第二办事处)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7年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1939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初属泰西行政委员会,后属泰西专员公署1942年10月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冀鲁豫第六专员公署1949年9月,隶属泰西专员公署。
1950年5月,肥城县归属泰安专员公署1958年10月划归聊城地区1959年7月划归济南市1961年5月复归泰安地区1985年3月隶属泰安市所辖1992年8月,撤销肥城县,设立肥城市(县级),仍为泰安市所辖[2]肥城桃乡历史人物左丘明(公元前556~公元前451) 姓丘名明石横镇东衡鱼村(春秋时鲁国都君庄)人为炎帝后裔,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孔子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视其为君子,尊称其左丘明,谓之与其共好恶《肥城县志》(清康熙十一年本)载:“乐正子春曰:‘子适齐过肥肥有君子也'”是以《史记》称左丘明为“鲁君子”,肥城亦因此而获“君子之邑”之美称左丘明亦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他还撰写了历史名著《国语》,与《春秋左氏传》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公元前451年,左丘明病逝,葬于东衡鱼村东北处647(唐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封左丘明为“经师”,墓前建石坊。
1530年(明嘉靖九年)明世宗封左丘明为“先儒”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朱由俭封左丘明为“先贤”1725年(清雍正三年)为避孔子名讳,奉旨“丘”旁加“阝”改为邱氏,今石横邱氏皆为左丘明之后人冉 子(公元前544~?) 名耕,字伯牛,肥城市人冉子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肥城市内王瓜店镇冉家庄有冉祠和冉子庙,距庙20里有冉子墓,石横镇隆庄有冉子先人墓有 子(公元前518~?) 名若,字子若,肥城市人有子为孔子弟子,曾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等学说孔子死后,因他气质形貌似孔子,曾一度为孔子弟子所特别尊重范 蠡(生卒不详) 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人,春秋末政治家越国大夫,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被封为上将军他认为勾践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携西施浮湖至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治产至数千万齐王闻其贤,想以其为相范蠡将财产散尽,来到肥城陶山之阳,自号陶朱公经商11年,又积资巨万,后卒于肥城李邦珍 李邦珍(1515~1594) 号同川,祖籍福建省,明洪武年间其祖迁居肥城县嘉靖二十九年中进士,任职行人司,为政清廉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功绩昭著嘉靖县四十一年,封为文林郎,和戚继光一起率兵征讨倭寇,百战百胜,巩固了边防,百姓安居乐业。
他曾参与肥城县第一部县志的编纂1594年谢逝,享年79岁为悼念其功绩,追封为正二品正奉大夫尹 庭 尹庭(1513~?) 字子绍,老城镇尹庄人嘉靖进士任河南省郏县知县任职期间,体恤民情,廉洁奉公,政绩卓著后升任湖光道监察御史尹庭生前倡导资助修建了许多公共设施,曾与李邦珍共同捐资,在肥城城内十字路口兴建一座“四牌楼”,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撰《重修贺家寺、福建寺碑文》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撰写《重修肥城县城隍庙记》,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撰写《重修肥城北门迎恩桥记》,为考证肥城古迹留下了珍贵资料肖大亨 肖大亨(1532~1612) 谱名应文,字夏卿,号岳峰明嘉靖年间人祖籍安驾庄镇南夏辉村他幼年聪颖过人,过目成诵,刻苦用功,明嘉靖年考中进士,授榆次县令他体恤民情,吏治清明,百姓拥戴,声誉传扬肖大亨为政一贯主张“民为邦本”,治国必先安民,为官要体恤民情同时,教子从严长子肖和中,进入仕途后,任后府都事,累进太朴寺少卿次子肖协中,任上林苑监丞,后晋升为顺天府冶中生平精文翰,著有《缘远柚赋》、《酝檀集》、《泰山小史》等作肖大亨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生前著有《今古文钞》、《文章正宗》、《夷俗考》等书,史称其才高识卓,制法严谨,百姓敬仰,声名俱泰。
明万历末年,后金军入侵肖大亨奉旨率军拒敌他不顾个人老年体弱,疆场上身先士卒,挥军杀退后金军战斗中,他身负重伤班师回朝后,皇上加封他太子太傅衔不久,即溘然长逝万历皇帝闻奏后十分惋惜发皇银为其建造坟茔墓地,以彰其忠义王清东 王清东,抗战开明人士,1898年出生在肥城市桃园镇屯头村读过6年四书五经,知书达理,有正义感和爱国心,热心为乡里办事,急人所难,1930年被乡亲推荐为屯头村村长、屯头镇镇长 1943年全家30多口人因支持抗日,被日伪军逮捕先后送10余子侄参加革命侄子王振忠牺牲在安徽金寨县1947年肥城解放以后,任肥城县联合政府成员 被捕后的第二天晚上,伪军头子鲍兴三提审王清东、王清坤二人,开始态度是缓和的,还说了一些我们是乡亲,这是日本人要把你们抓来,说清楚你儿子王振毅和谁有来往?干八路的、干我们事的,特别是在皇军方面做事的和振毅有关系的人说清了便放你们全家人回去两位老人对敌人阴谋完全清楚了,他们早就坚定了信心,就是死也不能说出和我们联系的伪军官及振毅掌握的内部关系…… “这些机密,就是全家死,也不说,这是一个中国人的气节和良心主意拿定了,王清东、王清坤对伪军头子鲍兴三很干脆回答:“不知道!”鲍匪勃然大怒,把桌子一拍而去,来了一个伪军大队长坐审,把两位老人背绑手,吊到梁上,一会儿两位老人便昏死过去,放下来,用凉水喷醒。
醒过来,再逼问,两位老人,摇摇头,什么也不说,面对这些民族败类、汉奸走狗,只有恨,没有呻吟,没有乞求,大义凛然 敌人这样审讯十几次,两位老人几次受刑,死去活来,什么也没说,敌人什么也没得到逼家人和王振毅写信,全家人签名,劝他投降日本人,还说不跟他干汉奸也可以,但不能再干八路,回家为民敌人千方百计施展这个阴谋,多次令王清东伯父写,得到的回答是我不能写,我家王振毅是个大人,有他做人的标准王清东被营救出狱后,敌人写好劝降信,逼一家人签字,被王清坤撕了,此事激怒了敌人,他被捆绑吊打数天,昏死几次,内脏和筋骨受到严重损伤,终身残废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为了伟大的抗日事业,这个革命家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向敌人低头每天吃的是猪狗食,住的是又脏又臭的人间地狱;每天听的是敌人对抗日军民及家属动刑的嚎叫声,一家人在日寇的监狱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直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全家才被营救出来 1947年,肥城县解放以后,任肥城县联合政府成员王清坤 王清坤,抗战开明人士,也是同为抗战开明人士的王清东的弟弟,生于1900年1943年全家30多口人被日伪军逮捕入狱,直到抗战胜利被营救出狱。
10余子侄先后参加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或将领三子王振忠于1948年牺牲在安徽省金寨县,成为年仅19岁的革命烈士 王清坤,是王清东的弟弟上过3年私塾,粗通文化,性情豪爽,有爱国心和正义感,善于经营管家,除种地外,还经营油坊,“七七事变”前,日子过得风风火火,从40多亩地发展到70多亩,一套骡马大车,一家30多口人,在屯头村算得上富裕户抗战爆发后,这个家在清东清坤兄弟俩的领导下,全力支持抗日工作,冒着极大的危险,在白色恐怖下,掩护县、区干部,进行抗日活动全家10余子侄参加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或将领1948年牺牲在赵丹 赵丹(1915年06月27日—1980年10月10日),原名赵凤翱,原籍山东肥城,生于江苏南通,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 少时受家庭熏陶,酷爱艺术,1932年步入影坛,1933年,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先后拍摄二十多部影片;由于他热爱表演艺术,又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加之形象好,极有表演天才,很快成为引人注目的“明星”其拍摄影片和本人在国内多次多次获得大奖,是电影界一位艺术大师级的人物同名电视连续剧2009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此外,还有多名同名人物,有大学教师、迈克尔·杰克逊的模仿者、二人转演员、战国时期赵国君主。
宋焘 宋焘(1572-1614),字岱倪,号绎田,又号青岩,肥城县宋孝门村(今肥城市汶阳镇宋孝门村)人明代著名政治家和泰山学者泰山五贤之一 宋焘幼时父母双亡,由长兄抚养万历辛丑(1601年)中进士,并选为庶吉士后改任御史,巡按江南,兼督学政宋焘立朝,多次仗义直谏,无所顾忌当时朝政失纲,宋焘对此十分不满,上疏斥责首辅朱赓万历三十五年(1607)秋,江西参政姜士昌因直言被贬,朝臣无敢言者,独宋焘上疏为姜氏鸣冤神宗阅疏大怒,下诏将宋焘贬为平定州(今山西平定县)判官 宋焘不久便辞职,归隐故里 宋焘归隐泰山期间,搜寻岱故,考订史实,编著了《泰山纪事》《岱下小史》《州志补遗》等著述其中《泰山纪事》在历史上颇有影响全书共三卷,卷一分名宦政迹、人物纪略、流寓、仙释等,收入泰山历代名人及附近郡邑的传记43篇;卷二为泰山古迹、掌 故、风俗的考证;卷三是泰山一带的神鬼异闻,对泰山民俗、民间文学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明朝泰山知州江湛然在《泰山纪事序》中称此书:“闲览名胜,探索幽奇,于泰山各逸史考详摭实,……无不备载,而总颜之曰《泰山纪事》 宋焘是明代泰山杰出的诗人,著有诗集《青岩居草》和《落花全韵》,研究明代文。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