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民俗学春节习俗变迁的认识.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菲***
  • 文档编号:310556942
  • 上传时间:2022-06-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4.7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民俗学春节习俗变迁的认识 千年过节 习俗变身腊八粥、小年祭灶神、备年货、除夕年夜饭、正月拜大年,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闹花灯,春节成为包含众多民俗的文化大节 按照**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腌鱼腌肉腌腊肠,为新年到来储备一个丰盈的“食品库”为此,家庭主妇们常常要准备一个多月 回忆十几年前过春节,家住南湖花园的顾奶奶说:“那叫一个累她要提前采购大量的年货,备齐肉食、蔬菜,炸油饼、丸子等熟食到了过年时,她更得围着锅台转,忙着为家人做一桌丰盛的年夜饭 顾奶奶说,忙完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从初一开始,就要到亲戚家拜年,吃吃喝喝,做饭做得人累,吃得人也累 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已经让这些传统的仪式慢慢被淡忘,腊八、小年很多人都不过了,最重要的年夜饭,人们也更乐意交给酒楼去做最近几年,顾奶奶不再为备年货发愁,超市里各种吃食应有尽有,随买随吃,特别新鲜连着几年,顾奶奶过年都特别清闲,儿女们早早在餐厅预订了年夜饭,全家人的年夜饭就在餐厅吃 年夜饭的变迁只是春节习俗变化的一个缩影以前过年祭灶、扫房、贴门神、祭祖等习俗也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线。

      而一些新的节日元素则进入了生活,比方外出旅游,农家乐过年,短信、微博拜年等 1983年才开始的春晚,与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农历春节相比非常年轻,但是精彩的文艺表演、台上台下的互动联欢以及强大的娱乐性又使得春晚成为现在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除夕年夜饭没看春晚,感觉没过这个年连过春节的外国人都这么说,春晚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新风俗 春运、节奴春节也有“成长的烦恼” 在***工作的美国人戴维斯比这几天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年夜饭、春晚、鞭炮,一件不落农历正月初一,戴维跟他的中国学生们出门“踏春”,遍尝各种小吃,甚至不惧交通拥堵,去了一所当地最著名的寺庙祈福迎春 “寺庙的人太多了春节第一天去寺庙烧香祈福,和西方圣诞节要进教堂一样,但是并没有什么严苛的仪式戴维斯比说,“很多中国人跟我一样,认为节日是一个找快乐的借口,尤其是年轻人,但是春节在中国人眼里跟别的节日还是不一样,心理上充满很强的敬重和期待 农历腊月二十九,除夕倒数第二天,在**黄陂四季美建筑工地打工的农民工陈红军冒着严寒好不容易挤上了开往老家**荣昌县的火车 “这是火车站专门为春运增开的临时列车,不知道到站时间。

      但是上车,就等于回家打拼一年,就图回家过个好年啊!”挑着两大编织袋行李的陈红军说 20**年春节,像陈红军这样候鸟式迁徙的人口数量,据预测为285亿人次,去年这个数字实际是2557亿,而20年前的1991年是8这些人口流动大军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回家过年 某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所长夏日新博士认为,在过去,除夕回家更偏重礼仪,因为有祭祖等活动,不参与会被视为不忠不孝;但现在除夕回家更强调亲情,尤其是如今大批青年外出务工,春节成为很多人一年里唯一的回家团圆时机春节习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变迁、成长,自然地形成了‘春运’这样的烦恼夏日新说 尽管回家让许多人期待,然而,派压岁钱、送礼诸如此类的春节开销却变得日益沉重,让许多返乡的游子难以承受春节期间,**门户网站**大楚网在网上发起了“春节开销”的调查,让网友在网上晒晒过年的开销及幸福感到7日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成的网友开销超过5000元,二成的网友感到没有幸福感,近半网民认为压力来源于开销过大不少网友为过年回家开销过大感到烦恼,戏称回家成了“节奴” 新风俗彰显传统“年文化”张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文化生活明显丰富,人们过年的形式也发生变化:年夜饭到酒店里去吃;通过和短信及网络来拜年;礼物也从传统的吃穿类变为表达心情的一束鲜花……时代的发展,岁月的变迁,让过年从传统的“吃穿年”迈向了“休闲年”。

      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涂险峰说,农业文明色彩的消褪退与工业文明色彩的增加同时开展看春晚、短信拜年、旅游过年逐渐成了春节的新风俗,过去闭门守岁、作揖拜年等旧俗渐渐被这些新风俗取代了 “内容变,形式也变,但是年还在,传统年节文化也在,只是春节在社会的发展与融合中,更像一个充满张力的节庆机制,可以生产、消化更多种类的社会、文化现象涂险峰说,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也被更多人所承受,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节日之一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陈建宪认为,“过年”的传统永远不会改变,而变的只是春节的习俗,不变的是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到工业文明时期许多习俗已经不再适应这个时代,因此需要转型,需要引导,需要用一种新的形式来承载 “要想方法让年文化更适应小孩子、适应青年人、吸引青年人他认为,现代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也是很多人感觉年味变淡的原因之一,数千年的“年文化”有这个魄力在转型期容纳更多的社会新元素、更多的文化价值 从变化中传承春节文化 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最为重要的节日春节从另一个角度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反应和写照,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这个大熔炉里的所有东西也在不断变化,春节也受到影响。

      春节从最开始的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收成,通过敲锣打鼓放鞭炮等方式来赶走年兽的一种活动慢慢演变、流传下来形成了今天的春节在其流传过程中,不可防止的参加了每一个时期的时代特色,甚至在某些方面融合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某些思想 在我们父辈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春节是一个生活改善和人们享用较为丰富食物的时刻,是一个相对放松,可以让人感受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性”满足的不多的时刻妈妈常说在她小的时候,饺子、馒头在平时都是不太可能吃到的,而在春节的时候,每个家庭都会做一些,那个时候就会很满足了最近几年,虽然春节作为假期仍然是最为重要的家庭团聚的时刻,但是也已经是一个消融了民俗以及文化意味的新年,较之以往缺少了内涵的新年,似乎年味越来越淡,春节所表现的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很让人向往、注重的节日了,对于某些人来说,现代的春节仅仅是一个具有足够长的假期以致可以和家人团聚的.日子现在很多家庭过年选择在酒店吃饭,一方面是方便,另一方面是现在的家庭成员较少,自己做饭成本高,并且不能做出很多菜品,现在过年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东西的满足感了,物质生活提高了,人的满足感反而降低了。

      人们传统的思想也开始转变,比方,随着网络和社交活动的增加,春节晚会不是人们必看的一个节目,很多人会选择其他的娱乐活动,尤其是年轻人可能会选择去KTV唱歌,去茶楼打牌,或者去看场电影由于经济的发展,还涌现了一个比较具有现代特色的过节方式,那就是全家一起外出旅游,既能放松心情,又能感受别地的过年气氛与过年形式 这些变化说明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风俗文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也发生显而易见的变化每一变化都折射出了当时特有的社会、文化内涵而后,由时代而产生的变化使得春节这一传统的民俗演变成了“现代化”的民俗,更加适应了现代人对于春节的需求某些不适合当今快速运行的社会的元素可能会不被人们所广泛承受而淡淡远去,由此产生一种年味变淡的感觉但是我们不能说春节这个节日已经不重要了春节对于人们牢固家庭和亲友的感情和建立具体而微的生活纽带方面的意义已经越来越重要 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春节,不仅要被珍视,更要善于经营以家庭为依托的春节,也因为大家庭的减少与缩小,面临着节俗重心由家庭与社会并重的趋向我们应该善于将春节期间的家庭民俗与社会民俗衔接协调,重视传统节俗中固有的凝聚家庭社区的因素,对传统节开展传承或创造性的转换,使得春节更具生命力,并使之更长久的流传下去。

      第 7 页 共 7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