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社会我会用筷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4页幼儿园中班社会我会用筷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的第一步进入学校的地方,孩子们在这里初步了解世界、学会认知、动手操作,并且体验社会生活幼儿园重视社会化教育,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探索社会和自我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引导孩子们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在社会化教育中,幼儿期是筷子教育的重点时期,这是与实践、文化、文明有直接联系的活动筷子是中国独有的传统餐具,富有文化特点,是表现和细化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幼儿使用筷子的观念和经验,将筷子文化与幼儿园教学相结合,成为一种教育价值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 通过使用筷子实践活动,培养幼儿使用筷子的能力,学会使用筷子;2. 认识筷子文化,理解筷子的制作、使用、保养等;3. 探索筷子的多种功能,如可编程、拼图等2.2 技能目标1. 锻炼幼儿的手指协调能力和手的灵活性,培养专注力;2. 知晓该餐时使用筷子的注意事项;3.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2.3 情感目标1. 培养孩子尊重传统文化的态度,培养爱国情感;2. 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精神、自助自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 培养幼儿的主动思考意识和良好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包括筷子文化的讲解与使用筷子的实践活动,步骤如下:3.1 教学准备1. 准备幼儿使用的纸盘碗、食物(如米饭、蔬菜等);2. 准备展示筷子文化相关的图片和筷子雕刻制品等3.2 活动一:介绍筷子文化步骤一1. 教师出示一根筷子,询问幼儿筷子是什么,在哪些场合使用筷子;2. 教师向幼儿展示筷子的各种精美造型,并介绍筷子的印象、制作工艺和历史典故;3. 教师展示筷子的使用方法,指导幼儿使用筷子的基本姿势,如拿握、分夹、夹菜等步骤二1. 让幼儿观看有关筷子的儿童动画片或贴纸故事;2. 教师现场展示中国筷子雕刻制品,让幼儿领略其艺术魅力3.3 活动二:筷子实践活动步骤一1. 将米饭、蔬菜装入纸盘碗中,让孩子们动手使用筷子取食,注意观察和纠正幼儿筷子使用中的不规范行为;2. 教师在幼儿群体前示范,让幼儿们轮流尝试使用筷子取食,并互相提供意见和建议步骤二1. 制作用于编程的筷子与拼图的筷子雕刻制品,并由幼儿接受挑战;2. 小组之间比赛,竞争使用筷子的精准程度,并鼓励优胜者3.4 活动三:落实筷子文化步骤一1. 教师请幼儿组队演绎古代饮食文化场景;2. 演观后交流筷子文化相关的话题,如筷子的制作、使用、保养等。
步骤二1. 教师让幼儿在课后回家,通过使用筷子提升感知,增强家庭文化交流;2. 小组展示筷子文化的沙盘制品,并向全体幼儿展示四、教学效果1. 知识效果:幼儿可正确使用筷子,知晓筷子文化的相关知识,了解筷子的外观造型特点,学会使用筷子的基本姿势和注意事项2. 技能效果:幼儿的手指协调能力和手的灵活性得到锻炼,专注力得到加强,知晓在餐桌上使用筷子时应注意的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3. 情感效果:幼儿通过了解筷子文化培养了尊重传统文化积极态度,培养了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幼儿的主动思考意识和良好的道德素养也得到了提升五、教学反思5.1 教学优点1. 本节课中,教师在讲解筷子文化时,以图像为主,使幼儿能通过视觉了解筷子文化;2. 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让幼儿在拿筷子时正了错误,方便了幼儿的学习;3. 教师在设计筷子实践活动时,让幼儿竞争错综复杂的筷子编程和筷子拼图,有不同的挑战性程度,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5.2 教学缺陷1. 实践活动中,幼儿们的注意力难以持久,有些幼儿一时难以掌握使用筷子的技能;2. 对于⑴筷子文化的教材,还需拓宽范围,逐渐深入和扩展筷子文化的内涵;3. 教材的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5.3 教学改进1. 在实践活动中,多提醒幼儿熬粥,强化技能训练,加强活动的针对教学,让幼儿一步一步掌握技巧2. 在教材中,引入筷子文化的内涵,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如在筷子中体现美食,身体健康,文化传统等3. 在教学形式上,增加幼儿探究自己筷子问题的环节,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积极进取独立自主的创造能力六、在幼儿园中班社会我会使用筷子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让幼儿从中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筷子文化,掌握使用筷子的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对个人卫生和健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这次教学,幼儿的社会行为习惯和文化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也对幼儿以后的人生有积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