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编]浅谈儒家管理智慧对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启示.doc
4页管理智慧学课程论文浅谈儒家管理智慧对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启示摘要: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精华在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它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今天,它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儒家管理智慧;修身;大学生;健全人格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正处于“转型”阶段由于受西方文化观念和现象的冲击与影响,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模式普遍发生一定变化,体现在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蔓延,追名逐利成为部分人的人生理想,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隔阂等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大学生身上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表现在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缺乏关心和理解,缺乏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是部分大学生缺乏人生理想,意志薄弱,不思进取,认为学习只是为了个人前途,缺乏远大理想,目光短浅,得过且过三是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个人主义思想较为严重,部分学生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缺乏集体荣誉感四是部分学生追求高消费,滑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穿的、用的讲究“名牌” 、阔气,攀比之风盛行。
在谈到如何缓解这个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的时候,博大精深的儒家管理智慧无疑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光明的大道其中,儒家的修身之道尤其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将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结合儒家管理智慧的修身之道,浅谈其对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的启示1、 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所谓正己正人,是指端正自己的思想品德,才能端正别人的思想品德所谓推己及人、成己成物,是指由自己想到别人,自己获得成功,也使他人获得成功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也说:“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 “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这些话都表明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端正自己的思想品德孔、孟也都特别推崇“忠恕之道” 孔子曰:“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种“忠恕之道” ,是由自己想到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于别人作为大管理智慧学课程论文学生应该首先端正自己的思想品德,主动关心他人,以诚待人,以身作则,做一个言行一致、品德端正的优秀大学生2、 “修身”与治国、平天下儒家经典著作 《大学》 中说“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必齐其家 ; 欲齐其家者, 必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里,“诚意、正心、修身”是道德修养,“齐家、 治国、平天下”是政治实践与政治思想在儒家看来, 一个人只有通过道德修养来实践其政治抱负孟子也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把齐家、治国、平天下视为道德境界追求的最大目标, 看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由此可见,儒家的“修身之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而不只局限于狭隘的个人利益21世纪的大学生应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把祖国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做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有志青年3、 刚毅自强, 抱负远大, 持之以恒孔子的学生曾参说过:“士不可无弘毅, 任重而道远 ,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己, 不亦远乎?” 即强调君子要担当道义、责任,不屈不挠, 反映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生们的历史责任感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 ”刚、毅, 指刚强有力, 意志坚定孔子还说:“人而无恒, 不可以作巫医 ”一个没有恒心连巫医都不能做的人怎么能为社会做一番事业呢?显而易见, 以孔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既怀有远大抱负, 又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具有刚毅自强的品格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孔子一生的经历就是活生生的事例他为了在诸侯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用了 13 年时间, 带着一批弟子, 周游列国, 尽管他的政治主张没有被采纳, 但这种为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值得今天的大学生学习目前多数大学生虽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但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和信心所以, 大学生应主动加强挫折教育, 培养坚强意志, 不断完善自己, 实现人生理想4、 尊长爱幼, 孝悌友爱, 创造家庭、 社会的和谐孔子说:“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 其为仁之本欤?”又说:“弟管理智慧学课程论文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 孟子也说:“亲亲, 仁也; 敬长, 义也; 无他, 达之天下也 ”“人人亲其亲, 长其长, 而天下平” 在孔、孟看来, 孝悌是仁德的根本, 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天下太平的基础这种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做法推广到社会上, 则形成“四海之内皆兄弟”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的宽广胸怀和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 体现出中华民族大家庭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正是在“孝悌”思想影响下, 涌现出了无数孝子慈父、仁兄贤弟, 也培养了许多为民请命的、杀身成仁的志士仁人。
大学生应该具有博大的爱心, 爱祖国, 爱人民, 爱事业, 用自己的“爱心”影响周围的人, 使社会成为一个充满爱的和谐的社会5、 好学笃行, 豁达乐观, 鄙视侈糜享乐的生活态度孔子及他的弟子们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吾尝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 以思, 无益, 不如学也”, 这些言语都表明孔子对物质生活要求较低, 鄙视享乐侈糜的生活态度, 而一心用在学习和理想的追求上, 在物质条件相当艰苦的情况下, 发奋学习孔子自己不但 “发愤忘食”, 还教导他的弟子们也要这样, 他曾称赞学生颜回:“贤哉, 回也! 一箪食 ,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 回也!”目前, 大学生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已经很优越, 但有些大学生不懂得珍惜, 无所事事, 不务正业 , 浪费了大好时光, 学习成绩不尽人意所以, 大学生应豁达乐观、好学上进, 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学习态度六、 以合乎道德为前提, 提倡重义轻利“修身之道”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它决不排斥对富足生活的向往, 对物质财富的追求, 相反, 它的最高社会理想正是人人过上安居乐业的富足生活。
孔子说过:“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意思是, 财富如果可以求得的话, 就是做个市场的守门人我也干; 如果不合道义而得到财富, 那么还是干我的老本行可见, 孔子本人不排斥对财富的追求,他追求财富的前提是“义” 在 《大学》 中他说道:“生财有大道, 生之者众 , 食之者寡, 为之者疾, 用之者舒, 则财恒足矣仁管理智慧学课程论文者以财发身, 不仁者以身发财 ”这些都表明儒家重视对财富的追求, 但强调的是要合乎仁德当义与利矛盾时, 提倡重义轻利在这种信念支配下, 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了道义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高奏“舍生取义”的生命赞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当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产生矛盾的时候, 大学生应该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为了祖国和人民需要而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核心在修身认真学习借鉴儒家文化的管理智慧,加强对自身的思想品质、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如果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大学生能够以这个信念支持自身,进行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的修养,那么祖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参考文献:[1]谷昊明,张雪梅,李凡生.儒家管理思想及其对现代学生管理的启示.山东济宁,2008[2]张芸芸.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与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3]曲振霞,韩克玉.论儒家的“修身之道”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济南大学学报,2001[4]黄河.孔子管理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以《论语》为中心.教育文学论坛,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