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笫40讲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体外支持系统.doc
7页笫讲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体外支持系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腹腔内感染是引起MODS的主要原因部分患者发生MODS后找不到感染病灶或血细菌培养阴性, 甚至MODS出现在感染病原菌消灭以后,此类MODS称为非菌血症性临床脓毒症⒉非感染性病因严重的组织创伤尤其是多发损伤、多处骨折、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合并大量失血和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延迟复苏等情况下,经过处理,在一段时间内病情稳定,而在伤后12-36h会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继之发生肝、肾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无论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均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则会发展为MODS与MOF 二、.发病机制 MODS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其发病可能与多个环节的障碍有关:⒈全身性炎症反应失控MODS通常可分为 3 期, 第一期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胃肠道是细菌和内毒素的储存器, 临床证实30%的脓毒症源于腹腔细菌移位是指肠道细菌透过肠黏膜屏障入血,经血循环<门静脉循环或体循环> 到达远隔器官, 并在远隔器官内生长繁殖, 产生有害作用的过程⒊细胞代谢障碍SIRS可以引起代谢改变, 包括基础代谢率增高、蛋白质和脂肪大量分解、负氮平衡、高血糖、耗氧增加等高代谢发生机制主要有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肝细胞刺激因子等> 增多, 诱导急性期正性蛋白合成增加, 而急性期负性蛋白代谢增加; 应激激素<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 分泌增多, 创面热量丧失和细胞因子产生增多细胞在高代谢反应中发生功能改变, 包括免疫细胞、肝细胞、肠细胞和肌肉细胞功能障碍, 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⒋器官微循环灌注障碍系统炎症反应导致全身微循环血流灌注不足、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后损伤结果是一部分毛细血管至小动脉被血栓封闭或由于血小板、白细胞及细胞残骸在微血管内弥漫性淤积,无血液灌注,丧失供氧功能;其次是内皮细胞损伤释放氧自由基、血小板活化因子, 多形核白细胞活化,释放氧自由基、蛋白水解酶和花生四烯酸产物等,引起组织和细胞损害三.、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诊断标准MODS和MOF病因复杂,发展迅速,一般抗休克、抗感染及支持治疗难以奏效,死亡率高,除非到终末期,一般MODS可以逆转 ,但是一旦治愈,不留后遗症,不会转入慢性阶段。
至今国内外尚无一致公认的诊断标准鉴于其治愈后器官功能不受影响的特点,故较多的学者都主张诊断从严,在抢救治疗从宽的原则以提高MOF存活率综合有关文献,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诊断标准见表40-1,符合且同时合并表中2个或以上的器官衰竭者,称多器官功能衰竭表40-1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诊断标准衰竭器官 临床表现循环系统无心梗而出现低血压,心脏指数<1.5L/〔min·m2呼吸系统 〔ARDS因低氧血症而需机械通气 维持在5 d以上肾脏血肌酐急骤升高>2~3mg /dl 伴有少尿或无尿,或需要血液净化治疗肝脏血胆红素>2mg /dl,伴转氨酶升高>正常值1倍以上,或出现肝昏迷胃肠上消化道出血,24h内输血量超过1 000ml ,内镜证实有应激性溃疡血液血小板减少,PT延长;低纤维蛋白血症及出现FDP 代谢低钠 血症,高血糖,代谢性酸中毒中枢神经系统仅对痛疼刺激有反应,或昏迷四、多器官功能支持系统的应用血液净化技术近年来,采用CBP疗法预防和治疗MODS取得很大的进展,甚至在治疗MOF中起到关键作用血液净化因能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素, 由原来意义的肾衰竭替代治疗,进而成为治疗肾脏与非肾脏疾病的方法。
由于CBP设备和材料的改进、科技含量的增高,通过弥散、对流、吸附等途径可以清除血液内小、中以及与蛋白质结合的大分子毒素, 包括内毒素等, 并可调节免疫稳态, 改善多器官系统功能状态, 因而逐渐发展成为具备多种功用的体外循环生命<器官>支持系统〔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system ,ELSS,包括;⑴高容量血液滤过
上述技术的不同组合,称ELSS㈠人工肝支持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方法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和血浆置换等肝功能衰竭时,一系列毒性物质在体内积聚,包括胆红素、胆酸、芳香族氨基酸、短链及中链脂肪酸、炎症介质、血氨和肌酐等这些有毒物质,除氨以外,均具有非水溶性的理化性质,绝大多数以与白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用传统的血液净化疗法清除蛋白结合毒素,或疗效有限或难度较大MARS技术是1993年德国的Stange 和 Mitzner的根椐透析的原理,在透析液 中引入白蛋,在这系统依靠MARS的通透膜
同时血液中的水溶性毒素和与白蛋白结合不甚紧密的小分子毒素,亦通过透析膜进入至透析液中,再通过透析器排出体外MARS能清除脂溶性、水溶性及与白蛋白结合的大、中、小分子量的毒素,包括血氨、胆红素、胆酸、芳香族氨基酸、中短链脂肪酸、色氨酸、铜、肌酐、尿素、白介素-6、TNF-α等图40-1 MARS工作原理第二步常规透析/滤过,白蛋白透析液再经过一个滤器,清除白蛋白透析液中的大部分水溶性毒性物质如尿素氮、肌酐、氨等最后白蛋白再循环,白蛋白透析液流经活性炭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柱,通过吸附作用清除硫醇、7ˉ氨基丁酸、游离脂肪酸等与白蛋白紧密结合的毒性物质或脂溶性高的毒性物质,使得白蛋白透析液得以再生和循环再利用一组报告:在MARS治疗组有7例 <50%>生存,在非MARS治疗组仅4例生存 <32%;p = NS> 尽管这个分析中病人数量有限, MARS可以推荐用于急性肝衰竭,缺氧,因为它可能会延长生存另西京医院对4 8例肝衰竭患者进行 MARS治疗作者对患者有关生化指标进行观察,结果:MARS治疗后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和血氨水平;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
至20XX,MARS已治疗患者4500例多个随机临床试验研究证实,MARS可有效逆转急性和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病情我国学者应用MARS对252例肝炎引起的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MARS治疗后,这些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等指标及肝性脑病症状显著改善MARS治疗中可出现发冷及恶心呕吐等反应,对症处理大多可缓解㈡体外膜肺氧合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技术,在体外生命支持体系中迈出坚实一步ECMO系统包括离心泵、氧合器[3381型〔聚丙烯腈膜]及其连接管路,通过动、静脉插管与机体大血管形成回路,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经膜肺氧合再用泵将血灌入体内,可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ECMO治疗期间,驱动泵使血液周而复始地在体内流动,此时膜式氧合器可进行有效的二氧化碳排除和氧的摄取,全身氧供和血流动力学处在相对稳定状态为肺功能和心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时间<见图40-2>贾丽芳等用动物模型实验进一步证实,采用ECMO合用CRRT模式治疗肺、肾衰竭动物模型16只犬,制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结果表明,HVHF+ECMO组各项血气、心肺血管动力学、肾功能指标均优于单纯HVHF组,表明HVHF合用ECMO治疗肾、肺衰竭是有效的,实验证实CRRT合用ECMO治疗ARDS是有良好的效果 图40-2 ECMO连接示意图 < ECMO的基本结构包括:血管内插管、连接管、 动力泵〔人工心脏、氧合器>ECMO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急救中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对机械通气和药物治疗无效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标准治疗方法,平均存活率由早期的20%提高到目前的82%对治疗儿童呼吸衰竭的效果也显著提高,平均存活率由早期的10%提高到目前的39%~66%,成人成功率略低但也超过了50%与常规机械通气相比有显著差异目前在体外生命支持组织注册开展ECMO的医院120家左右,每年开展ECMO约2000例左右, 总例数大约为3.7万人尽管ECMO在循环支持方面的应用也超过了20年,但ECMO的循环支持总体成功率却只维持在40%左右ECMO建立时机是决定体外膜肺氧合成败的关键因素延误ECMO的迅速建立与支持可能错过了重要脏器抢救时机,虽然心肺功能得到了恢复,但是大脑、肝脏、肾脏、消化系统等器官不能恢复而导致死亡。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MOF通常是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