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朝鲜半岛与我国的关系.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2568366
  • 上传时间:2017-10-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4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试读:面向现代的转折1840~1842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因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东亚传统的宗藩朝贡体系开始趋于瓦解,至 19世纪 80年代,在宗藩体系下臣属于中国的各朝贡国纷纷中止对中国的朝贡关系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以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为标志,中国丧失了最后一个朝贡国,也是在宗藩体系下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朝贡国——朝鲜,这意味着宗藩体系的终结宗藩体系的终结,同时也是古代东亚国际体系的终结,东亚世界从此被西方拉入近代社会,成为以西方列强为主导的殖民主义国际体系的组成部分因为西方列强主要通过缔结条约调整内部的关系,也主要通过缔结不平等条约实现对东方民族和国家的殖民统治,所以,我们也可以将这一殖民主义的国际体系称为“条约体系”东亚不再是按自己的模式运行的孤立的、封闭的世界,而是在一个世界性的国际体系中被边缘化了面对列强对中国属国的鲸吞,清政府也曾作出一定的努力,试图维持宗藩朝贡体系朝鲜因为与清王朝的发源地中国东北地区相邻,所以,尤其受到清政府的重视面对来自日本的威胁,清王朝的措施是,一方面加强对朝鲜的控制,另一方面,劝使朝鲜与西方列强开关通商,以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

      一再强调朝鲜对中国的藩属关系出于同样原因,对朝鲜 1882年发生的“壬午兵变”与 1884年发生的“甲申政变”,清政府都毫不犹豫地派兵协助镇压特别是在 1882年壬午兵变发生后,清政府不仅立即派天津道台马建忠、水师提督丁汝昌到朝鲜“查办”随后又派吴长庆带兵到朝鲜,诱捕执政的大院君押送回中国清政府为维持中国与朝鲜之间的宗藩关系,已经一改容许朝鲜“内治外交,向来均得自主”的态度,要求行使在宗藩体制下宗主国所保有的干涉属国内政外交的权力1885年 11月,清政府委任袁世凯为驻韩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后改称驻韩办事大臣,从此至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的 9年时间里,在李鸿章的支持下,袁世凯对朝鲜的内政外交无不加以干预,中国对朝鲜的控制力度空前加强1879年 6月,总署大臣丁日昌首先倡议由朝鲜和各国立约,以牵制日本清廷采纳了这个意见,令李鸿章致书朝鲜的李裕元,劝导朝鲜与各国立约李鸿章曾在 1876年和 1878年两次写信给李裕元隐示此意在清政府的劝说下,更主要的是在形势的逼迫下,自 1882年起的四五年时间里,朝鲜先后与美、英、德、意、法、俄等国签订条约,结束了闭关锁国政策但是,清政府的措施并未收到预期效果。

      首先,清政府对朝鲜内政外交的干涉,虽然是中国作为宗主国对属国保有的权力,因而“朝鲜政府亦郑重地听从命令,不敢违抗”,但是,这种做法显然是对已执行数百年的朝鲜“内治外交,向来均得自主”的惯例的破坏,不能不引起朝鲜方面的猜忌与反感其次,朝鲜的开国,使西方列强势力迅速渗入,引发朝鲜社会的深刻变革,朝鲜开始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这与宗藩体系这种与东亚传统社会相吻合的国际体系是不相容的,反而加速了中国与朝鲜间宗藩朝贡关系的瓦解在这种形势下,受日本保证朝鲜独立口号的诱惑,在朝鲜内部出现了依靠日本、中止与中国的藩属关系、独立建国的主张壬午兵变后,虽然中国驻朝部队迅速平定了这次政变,但日本已决心利用兵变推行其侵朝计划,因此派花房义质带兵至朝鲜办理交涉,并于 1882年 8月 30日,迫使朝鲜签订《仁川条约》,除勒索赔款 55万元外 ,并取得了在朝鲜京城驻兵的权利,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它在朝鲜的侵略地位《仁川条约》订立后,日本极力笼络朝鲜政府朝鲜政府派往日本道歉的使臣金玉均、朴泳孝一行到日本后,日本朝野对他们大事诱惑,多方怂恿朝鲜“独立”,甚至表示可以给予财力和武力的援助日本公使竹添进一甚至以取消赔款未偿额 40万元来劝诱朝鲜“独立”。

      在日本的煽动下,朝鲜朝野出现独立改革的倾向正是在这种思想影响下,1884 年 12月 4日,“开化派”在京城邮政总局新厦落成时,举行政变,杀戮了一些守旧派大臣,并使朝鲜国王召日兵入卫这就是著名的“甲申政变”开化派”宣布结束同清王朝的“封建藩属关系”,朝鲜完全“独立”甲申政变从一开始就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暗中支持,1884 年 9月,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从日本来到汉城,直接同开化派要人“约定”:开化派一旦发动推翻守旧派政权的政变,日本政府将给予开化派以军事的和经济的“援助”美国驻朝鲜公使富特也对开化派的行动表示积极“支持”虽然甲申政变很快为吴兆有、袁世凯统率的清军所平定,但是,朝鲜方面脱清独立的思想却仍旧存在1894 年,袁世凯曾在电文中对这种现象有过描述,说明自甲申政变后,朝鲜对中国的离心力渐强尽管如此,朝鲜政府却一直不愿意中止对中国的属国关系朝鲜政府一方面强调“我国内治外交向由自主”,另一方面,却回避了说明是否是中国属国的问题显然,面对来自中国与日本两方面的对朝鲜内政的干涉,朝鲜出于宗藩朝贡关系的传统,对中国方面是接受,对日本方面却是设法应付在这种情况下,大鸟先是照会朝鲜政府,要求朝鲜政府“令清军退出境外”,又因“贵国与清国间成立之中国朝鲜商民水陆贸易章程,中江通商及吉林章程,均以贵国为清国之藩封或属邦”,“贵政府为保护贵国自主之权利,且因对我国有遵守条约之义务,宜速对清国政府宣言,废除各该章程”。

      因朝鲜政府不肯奉行,大鸟即带兵入宫,发动政变,扶植亲日傀儡政府朝鲜宣布“从此朝为自主之国,不再朝贡”,并委托日军驱逐在朝鲜的清军,由此引发了中日甲午战争虽然朝鲜方面在事变过程中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日本方面的逼迫下作出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自“开化派”组织甲申政变以来,朝鲜方面存在的脱清独立的倾向对这一事件的影响当时,中国方面就有人认为,“朝鲜与日本议立和约,合力攻击中国,朝鲜实欲自主”,就是把事件的起因归结为朝鲜希望摆脱清王朝的控制,中止与中国的藩属关系,独立发展甲午战争之后,朝鲜虽然完全摆脱了清政府的控制,但却没有迎来独立自主的时代,而是全面落入日本的控制之下日本对朝鲜政治上的高压政策与经济上的盘剥掠夺,彻底打碎了朝鲜脱清独立的梦想如果说在宗藩体制下,朝鲜仅是名义上的属国,而在实际上拥有自主权的话,那么,在日本的统治下,朝鲜仅仅是拥有名义上的独立,而在实际上却成为日本的属国1910 年双方签订《日韩合并条约》,规定:“韩国皇帝陛下将韩国之一切统治权完全永久让与日本国皇帝陛下”,朝鲜就连名义上的独立也最终丧失了中日甲午战争标志着古代东亚国际体系的终结,从此,东亚地区步入近代条约化的国际体系之内。

      从某种意义上讲,条约体系是从古代东亚国际体系向现代国际体系的过渡时期,当旧有的国际秩序业已解体,新的国际秩序尚未形成之际,东亚世界的国际局势空前复杂多变、各国间的矛盾冲突也空前激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崛起使东亚世界面临新的问题而对于日本来说,其扩张的首要目标显然就是东亚世界也正是日本的崛起,最终从内部导致了东亚古代国际体系的崩溃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中国未能遏制日本向朝鲜半岛的扩张,中国的势力自朝鲜半岛内缩,这在战略上已经使中国处于不利地位,埋下了以后一系列悲剧的种子历史的事实证明,中国与朝鲜半岛唇齿相依,不能保持朝鲜半岛的独立地位,中国也就面临巨大的威胁宗藩体系的瓦解,标志着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开始步入近代条约体系时期,也意味着古代东亚国际体系的终结在旧有秩序被打碎以后,东亚各国经历了巨大的动乱,这一国际关系由古代向现代的转型期,带给东亚各国深重的灾难,中国与朝鲜半岛也不例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