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疗效.doc
4页1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厄贝沙坦联合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疗效作者:邓明尧,吴国平,罗桂娇【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通过口服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 82 例,记录用药前、后 24h 平均压、白昼平均压、收缩压负荷值以及杓型曲线的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前、后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 24h 平均压、白昼平均压、收缩压负荷值以及杓型曲线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是有效、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厄贝沙坦; 苯磺酸氨氯地平; 老年高血压[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 in evaluating effect of irbesartan combined with amlodipine besylate on senile high blood pressure.Methods: A total of 82 elder case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HBP) were treated with oral administration of irbesartan combined with amlodipine besylate. The mean blood pressure 24 hours before and after administration, mean blood pressure during the day, load value of systolic pressure and change of dipper curve were recorded,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compared with statistic methods.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ean blood pressure 24 hours before and after administration, mean blood pressure during the day, load value of systolic pressure and change of dipper curve P0.05). Conclusions: Irbesartan combined with amlodipine besylate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reatment of senile HBP, and deserves extensive clinic application.[KEY WORDS]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rbesartan; Amlodipine besylate; Senile high blood pressure老年性高血压是导致老年人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积极控制血压可使这种相关死亡明显下降,靶器官损2害明显减轻药物治疗是最重要的环节本研究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评价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效果及血压昼夜节律的控制情况,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 1999 年 WHO/ISH 高血压防治指南,年龄在 60 岁以上、血压持续或 3 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 和舒张压(DBP)≥90mmHg,定义为老年性高血压选择我院 2007 年 5 月~2009 年 12 月门诊和住院确诊的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 82 例,其中男性 53 例,女性 29 例,年龄 61~86 岁,平均 (68±4.5)岁,病程 5~22 年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合并急性心、脑血管等病1.2 方法 患者停用其他降高血压药物 2 周,每天口服 1 次厄贝沙坦 150mg 及氨氯地平5~10mg于每日 8∶00~10∶00 测量血压治疗 2 周后血压仍不能控制者,可加大剂量,但不能超过每日最大剂量ABPM 于治疗前及治疗 6 周后进行 。
采用美国Meditech 的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 24h 血压变化,设 8∶00 ~22∶00 为白昼,22∶00 ~次晨 8∶00 为夜间,每隔半小时自动测压 1 次1.3 观察指标分析 24hABPM 指标:24h 平均收缩压(24hSBP);24h 平舒张压(24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3均舒张压(nDBP),血压负荷值(BPL),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负荷值(即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 次数的百分比)夜间血压下降率计算方法:昼夜平均血压下降值除以白昼平均血压值血压昼夜节律:(日间平均动脉压-夜间平均动脉压)÷日间平均动脉压×100以≥10%定义为杓型;10%为非杓型,即昼夜血压节律消失1.4 判定标准以国内动态血压正常值协作组推荐的标准 24 h 动态血压均值130/80mmHg(1mmHg=0.133kPa),白昼均值135/85mmHg 夜间均值125/75mmHg,夜间血压下降率≥10%作为动态血压正常值依据 ABPM 判定疗效:据 White 等的判定标准[1],冶疗后非正常血压的下降次数>90%为显效,50%~90%降至正常为有效,<50%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的均数比较采用 t 检验,率的比较采用 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治疗前、后 24h 各项指标情况治疗 6 周后,降压显效率 68%,有效率 23%,无效 9%与服药前相比,24h 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夜间平均舒张压也有明显下降(P0.05)见表 1治疗后血压负荷值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见表 2用药后夜间收缩压(16.2±2.5)和舒张压4(12.3±2.8),与治疗前收缩压(7.6±2.8)、舒张压(7.2±2.2)比较,下降率均超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1 治疗前、后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比较,表 2 治疗前、后血压负荷变化情况(略)2.2 不良反应用药后患者出现干咳 3 例,面色潮红 2 例,胫前水肿 3 例,均可耐受坚持治疗,6 周后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无异常3 讨论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致老年人冠心病、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脑卒中、主动脉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老年高血压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陆续揭晓,高血压防治观念不断更新,人们对老年高血压有了新的认识,有效控制血压,可获得和年轻高血压患者一样,甚至更大的益处高血压治疗益处首先来自于降压本身,治疗达标是关键,单一用药仅使 50%~60%患者达标[2],对于多数高血压患者尤其是高危患者,降压难度更大,常常需要更多的药物组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能有效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禁忌证少,对血脂、血糖等代谢无明显影响,长期控制血压能力和依从性较好,对老年患者降压效果肯定[3]高钠摄入不影响降压疗效,对嗜酒患者也有降压作用,长期治疗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作用起效和缓,服药后 1~2 周内逐渐起效,6~8 周降压作用最大,由于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作用起效和缓,因此不产生明显反射性交感激活作用且降压作用平稳持久厄贝沙坦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 2(Ang2)的AT1 型受体,拮抗由 AT1 激活所产生的动脉血管收缩力,交感神经兴奋和压力感5受器敏感性增加及血压上升等生理效应,从而降低血压,减弱心肌收缩,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从受体水平阻断 Ang2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均为抗高血的一线药物,二者联用有协同的降压作用,抵消单药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
与偶测血压相比,24h 动态血压监测更能反映患者 24h 血压变化情况,能有效避免“白大衣性高血压”按照 24h 平均血压小于 130/80mmHg 为判断达标标准,可以避免过度治疗,节省费用,还能避免血压过度下降带来潜在的风险同时可发现夜间血压控制不佳者,通过调整降压药物剂量,可有效控制夜间血压和晨峰血压动态血压均值、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对高血压病与靶器官损伤程度的评价及预后判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治疗过程中,ABPM 能准确地反映用药期间的血压变化,降压药物的谷峰比,监测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4]本研究通过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性高血压,观察到治疗前、后 24h 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均明显下降,通过 6 周的治疗,达标率达 68%,总有效率达91%BPL 与靶器官损伤程度之间有数量关系,一般认为正常人血压负荷值应10%,高血压患者若夜间血压负荷值增加,血压总水平提高,白昼与夜间血压负荷值差减少BPL 增高加重了左室肥厚和心功能损害的程度[5]本研究治疗前、后 BPL 明显下降,可有效的预防或减轻靶器官的损害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大致呈双峰和一低的长柄勺型,这种血压昼夜变化对机体活动、保护心脑血管正常结构与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文献报道,老年性高血压患者 24h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心脑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是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6,7],本研究观察到治疗后夜间血压下降率较治疗前改变有统计学意义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对患者靶器官起到保护作用6总之,通过 24h 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是治疗老年高血压药物中较好的组合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 White WB, Morganroth J. Usefulness of ambulatory monitoring of blood pressure in assessing antihypertension therapy[J]. Am J Cardiol,1989,63:94 98.2 余振球,赵连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7 29.3 邬占慧,李伟辰,冯毅.马来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 58 例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21(3):67.4 Mancia G,Parati G.Guiding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decisions using ambulatol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J]. Curr Hypertens Rep,2006,8(4):330 337.5 李丽琪,来春林.动态血压负荷对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J].长治医学院报,2006,10(3):185 187.6 朱志义,朱红林,王卫广,等.厄贝沙坦联合血塞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1:45 47.7 贾淑杰,米树华,王楠晔,等.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动态血压特点[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6):482 4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