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1频率分布表.ppt
24页统计学中有两个核心问题:1、如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2、如何用样本估计总体1总体分布的估计2§2..2 ..1 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表总体分布估计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总体分布估计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什么总体?什么是样本?什么是频率?什么是频率分布表?什么是样本的频率分布表?如何制作样本的频率分布表?它们的步骤是什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回答以下这些问题?请大家先看书,再来回答这些问题.3 排除了抽样造成的误差,精确地反映了总体取值的概率分布规律,这种总体取值的概率分布规律通常称为总体分布. 当总体很大或不便于获得时,可以用样本的概率分布估计总体的概率分布. 下面我们介绍和制作一种反映总体频率分布的表格__2.2.1频率分布表.2.1频率分布表4本课的学习要求是:本课的学习要求是:1 1、了解什么是频率分布表,、了解什么是频率分布表,2 2、会制作频率分布表、会制作频率分布表3 3、了解如何用、了解如何用ExcelExcel制作频率分布表制作频率分布表5每次测验以后,老师都会数一数每次测验以后,老师都会数一数90分以上有几个人,分以上有几个人,80分以上有几人,分以上有几人,……其实就是在做一项统计工作,其实就是在做一项统计工作,其名称为频数累计,请大家帮忙一起做一做这项工作其名称为频数累计,请大家帮忙一起做一做这项工作. 请同学报数,老师划请同学报数,老师划“正正”字进行频数累计,很快数出各字进行频数累计,很快数出各分数段人数,叫做分数段人数,叫做“频数频数”,表内补上,再请同学算一算,表内补上,再请同学算一算保分数段人数与全班人数之比,这个数据叫做保分数段人数与全班人数之比,这个数据叫做“频率频率”,,将表上补全,频率分布表是统计表中的一种将表上补全,频率分布表是统计表中的一种. 统计工作需要耐心和细致,统计数据时不要遗漏和重复,统计工作需要耐心和细致,统计数据时不要遗漏和重复,计算要仔细,统计表中数据可用计算要仔细,统计表中数据可用“合计合计”加以检查,请大加以检查,请大家合计频数,结果为家合计频数,结果为45即全班总人数,合计频率,结果即全班总人数,合计频率,结果为为1,频率实际反映各组人数占全班人,频率实际反映各组人数占全班人 数的比例,合计数的比例,合计自然是自然是100%%,还可用频数除以总数应为频率进行验算还可用频数除以总数应为频率进行验算. 6阅读与理解:阅读与理解: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50-53P50-53 思考下列问题:1、如何确定样本数据的取值区间?2、怎样分组?一般来讲,把这个取值区间分成几个等长度的小区间比较合适?分组过多和过少各有什么利弊?3、什么叫全距?什么叫组距?4、制作频率分布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7解析与举例:解析与举例:1、频率分布表的格式如下;1、频率分布表的格式如下; 2、找出该组数据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从而确定一个恰当的取值区间.如例1中取[150.5,180.5],这个区间的长度30就是全距. 3、恰当分组是指将所得的取值区间分成长度相同的N个部分(如例1中分成10组),则组数为N,那么组距就是每一组的长度=全距/组数(例1中为3)84、制作频率分布表的一般步骤是:S1:定区间、组数、组距S2:分组S3:登记频数、计算频率S4:成表第一步:是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第一步:是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第二步:选取组距,组距是指每个小组的两端之间的第二步:选取组距,组距是指每个小组的两端之间的“距离距离”要根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题目选取据具体情况,具体题目选取第三步:将极差除以组距所得数据取整,即为级数,这里有一个第三步:将极差除以组距所得数据取整,即为级数,这里有一个经验教训,一般数据在经验教训,一般数据在100人以内的常分为人以内的常分为5~12组较为合宜,所组较为合宜,所以有时候第二步与第三步需有一个尝试过程,使最终的分组趋于以有时候第二步与第三步需有一个尝试过程,使最终的分组趋于合理,合理,第四步:决定分点,为了避免某数据正好落在分点上,属前一组第四步:决定分点,为了避免某数据正好落在分点上,属前一组还是后一组引起麻烦,常使分点比原数多保留一个数位的半个单还是后一组引起麻烦,常使分点比原数多保留一个数位的半个单位,看一下第一个例子这四步:位,看一下第一个例子这四步:9例例2 下面是下面是40个学生在课外读物上的支出个学生在课外读物上的支出(单位单位:元元)23,31,29,24,27,18,21,14,31,27,22,25,26,17,27,18,18,29,21,18,12,19,31,19,14,28,19,13,13,12,18,19,12,13,16,12,31,10,17,18(1)列出频率分布表列出频率分布表(含累积频率含累积频率);(22)估计花费小于估计花费小于20元的频率率是多少元的频率率是多少?10解:数据中的最小值为解:数据中的最小值为1010,最大值为,最大值为3131,它们相差,它们相差2121,故,故取区间为取区间为[8.5,32.5][8.5,32.5],分为,分为8 8组,组距为组,组距为3 3,统计得频率分,统计得频率分布表为:布表为:分组频数累计频数频率[8.5,11.5)110.025[11.5,14.5)1090.225[14.5,17.5)1330.075[17.5,20.5)2290.225[20.5,23.5)2640.1[23.5,26.5)2930.075[26.5,29.5)3670.17511答:答:估计花费小于估计花费小于2020元的频率率是元的频率率是0.025+0.225+0.075+0.225=0.55=55%0.025+0.225+0.075+0.225=0.55=55%练习:练习:教材:P53 T1、T2教材:P53 T1、T2作业:教材:P5教材:P59 T T2,3,3课课练:第课课练:第5课课12统计学中有两个核心问题:1、如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2、如何用样本估计总体13频率分布直方图14§2..2 ..2 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总体分布估计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总体分布估计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什么总体?什么是样本?什么是频率分布表?什么是样本的频率分布表?什么是频率分布直方图(简称频率直方图)?什么是频率分布折线图(简称频率折线图)?如何制作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以及频率折线图?它们的步骤是什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回答以下这些问题?请大家先看书,再来回答这些问题.15作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方法:作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方法:•把横轴横轴分成若干段,每一线段对应一个组的组距组距,然后以此线段为底作一矩形,它的高高等于该组的频率频率/ /组距组距,这样得出一系列的矩形,每个矩形的面积恰好是该组上的频率,这些矩形就构成了频率分布直方图.16170.020.040.060.08频率频率/组距组距身高身高/cm150.5 153.5180.5频率折线频率折线图图18频率直方图与折线图•认真阅读教材第53页到56页作业:课课练第6课和第7课课本第60页T819§2..2 ..3 茎叶图茎叶图总体分布估计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总体分布估计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什么是茎叶图?如何制作茎叶图?具体制作的步骤是什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回答以下这些问题?请大家先看书,再来回答这些问题.20茎叶图•制作茎叶图的方法:制作茎叶图的方法:将所有两位数的将所有两位数的十十位数字作为位数字作为““茎茎””,,个个位数字作为位数字作为叶叶,,茎相同者共用一个茎,茎相同者共用一个茎,茎按从小到大茎按从小到大 的顺序从上向下列出的顺序从上向下列出,共茎的叶一般,共茎的叶一般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同同行列出行列出. .•注意:相同的得分要重复记录,不能注意:相同的得分要重复记录,不能遗漏遗漏. .21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利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 本节课学习了利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频率分布,重点是频率分布表的制作的频率分布,重点是频率分布表的制作. 制作频率分布表的一般步骤是: 制作频率分布表的一般步骤是:S1:定区间、组数、组距S1:定区间、组数、组距S2:分组S2:分组S3:登记频数、计算频率S3:登记频数、计算频率S4:成表S4:成表 本课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要 本课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要求大家认真学习和掌握求大家认真学习和掌握. 制作频率分布表还可以用Excel处理, 制作频率分布表还可以用Excel处理,请参看教材P52中间部分内容请参看教材P52中间部分内容.22茎叶图•认真阅读教材第57页到58页作业:课课练第41页到42页第8课课本第60页T923§2..2 抽样方法和总体分布的估计单元小结抽样方法和总体分布的估计单元小结总体分布估计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总体分布估计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什么总体?什么是样本?什么是频率分布表?什么是样本的频率分布表?什么是频率分布直方图(简称频率直方图)?什么是频率分布折线图(简称频率折线图)?如何制作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以及频率折线图?它们的步骤是什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回答以下这些问题?请大家先看书,再来回答这些问题.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