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波炉的妙用?.doc
8页微波炉的妙用?微波炉的妙用?微波炉的妙用? 2011-3-14 22:58 提问者:ooppp1236 | 浏览次数:2747 次2011-3-14 23:03 最佳答案 1.食物烹调 --利用微波炉进行食物烹调既方便又快捷在烹调过程中,微波以每秒 24.5 亿次的频率使食物中的极性分子(如水分子)震荡摩擦,产生分子热同时,用微波炉加热不通过器皿等中间介质传递热量和耗散部分热量,且在微波能达到的食物的深度范围内,表里同时受热,因此烹调时间明显缩短,烹调速度快例如蒸一只切鸡或烤一只鸭只需 8 分钟 2.食物解冻 --冷冻的食物很难在较短的时间里解冻,人们对此往往感到十分麻烦微波炉能够很好解决这一问题自然解冻的过程是由表及里进行的,速度慢利用微波炉解冻,则可在微波所能达到的深度范围内表里同时受热解冻,速度快微波炉从设计上保证了在解冻档解冻时,能最大限度地限制微生物繁殖,最大限度地保持食物原有的新鲜品味 3.食物二次加热 --这是一般消费者使用微波炉感到最实惠、最方便之处对熟食、剩饭、方便食品、微波炉专用食品等进行再加热,只需几分钟或几十秒,即可加热,且保持原汁原味,加热中不用对食物搅拌,所以还能保持食物的原有形态。
对于家里有老人、孩子的双职工,有了微波炉就可免去他们吃午饭不方便的担忧了您可以事先将饭菜做好放在冰箱里,到时他们只需取出并放进微波炉加热几分钟即可食用 4.食物干燥、脱水 --可利用微波炉加热食品能大量蒸发水分的原理,对某此食物进行干燥或脱水处理以达到防霉变或长期保存的目的 5.食物保鲜-- 对于剩菜,为防变质可同盛放的器皿一起经微波炉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放入冰箱保存,可相对增加保鲜保质时间 6.灭菌消毒-- 试验表明,一定强度的微波能在 1 分钟内杀灭所有大肠杆菌;6 分钟内杀灭沙氏菌、志贺氏菌、葡萄球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当然,使用微波炉进行灭菌消毒,不能达到医学标准的杀灭程度,但用于一般家庭的灭菌消毒处理还是具有较好效果的顺便说明,利用微波炉进行灭菌消毒,掌握好方法要领是很重要的如对餐具消毒,应将其浸泡在水中或包裹在湿毛巾里进行;如对书籍消毒,最好在炉腔中同时放一杯水,且严格掌握加热时间,防止纸张焦黄;又如对衣物消毒,应在衣物上撒点水,即可提高消毒效果又可防止衣物烧焦微波炉另类用途 1.食具消毒杀菌: 食具除金属制品和烧有金边的瓷器以外,均可置于微波炉内加热,作消毒杀菌处理,既方便又彻底。
2.药物防蛀防霉: 贵重中药材,常因蛀霉而报废,如果将其话徽波炉内处理至温热,待冷却后密封在塑料袋中,即可长期存放有家用真空包装机者有用其包装,则可存放数年而不蛀不霉其他如绿豆、赤豆、黄豆、木耳等食品也可用此法处理、包装,同样有效 3.烘羊毛衫防蛀: 羊毛衫及羊毛制品,清洗晒后,若能在微波炉内处理数分钟,至羊毛衫温热,不必放樟脑丸等防蛀剂,即可达到防蛀目的(冷却后套上塑料袋)但必须注意湿羊毛衫勿用波炉烘,折叠处会因高温而受损4.制香味餐巾纸: 用水轻度浸温餐巾纸,向纸上喷洒柠檬汁,再把纸卷起来,并排放在微波炉盘内,用 100%功率的高温加热 20 秒,然后用镊子夹出纸巾冷却后即可使用 5.榨制水果汁: 先用刺叉的刺戳柑桔等类水果,使水果外皮有若干小孔再将水果置耐高温器里放入微波炉内,在高温下掀盖加热 15 一 20 秒,放置1 一 2 分钟后,再用手搓一搓,然后把水果切开,即可榨出果汁 6.炒瓜子等坚果: 将生瓜子、花生、松子、榛子等坚果,均匀摊平放在微波炉内的玻璃盘上,以中档加热,中间停炉翻动几次,3 分钟左右听到咔咔果皮裂开声,待响几秒钟后即已炒熟,应及时停机,晾一会儿就可食用了。
微波炉是通过微波震荡物质分子(分子运动越快,温度越高)使之温度提高的,而烤箱是通过热传导来加热物质的,不太科学的说,微波炉加热是由内而外的,而烤箱是由外而内的,微波加热如果不均匀,接受最大微波的点会先热起来,而烤箱则会先焦表皮(接触烤盘的地方) ,所以两者不可能相互替代 1、带烧烤功能的微波炉 释疑:一种带有烧烤装置的微波炉,多数只能将烧烤加热管单侧装置在炉腔内上部烧烤微波炉的主要用途是给炉内食物“上色” ,让它更能引起人们的食欲 优点:经济实惠,一炉两用 缺点:烧烤功能不全面,功率不够大,烧烤食品时容易将食品烤糊操作不是十分凑手,而且最大的缺点是清洁炉腔极其困难 适合人群:偶尔想改变一下口味,只想操作一些例如烤鸡翅膀、烤地瓜之类的小项目 希望对你有帮助 还有:几乎每家都有微波炉,但许多主妇把微波炉当成热剩菜剩饭的加热工具其实微波炉可烹调、加热、解冻、烘干,只要用心探知研究,微波炉的功能对日常生活会有很大帮助其功能并不只限于烹调食物,还可以利用快速加热的原理进行消毒杀菌,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水煮沸,达到杀菌作用 消毒奶瓶和抹布 有婴儿的家庭,微波炉可以消毒奶瓶可将奶瓶中加入 7 分满的水,用保鲜膜包起,奶嘴则放在装有水的容器中,为了防止浮起,用小盆子等压住,用微波炉加热一分钟左右即可。
有客人造访时,送上一块热毛巾,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只要将一条洗净的小毛巾拧干,用保鲜膜包起,加热一分钟就 OK将抹布洗净后,装入塑料袋中加热,就可以达到清洁、杀菌的效果趁热晾干,就是一条随时可以使用的清洁抹布了 烤煎类烹调的活用 用微波炉加热食品时,无法使食品表面出现焦黄例如,用微波炉烤鸡腿时,要将鸡腿预先泡在酱汁内,并在烤制中用小刷子将酱汁涂于鸡腿表面,就可以表现出那种焦黄的感觉 但加热过度时,食物内部会出现黑色硬块,要特别注意想要食物表面有焦黄感时,可以在微波炉加热后,再用烤架烤一下就完美无缺了 餐具的杀菌和温热 微波炉还可以用来消毒日常所使用的餐具水洗完后不必擦干,直接放入微波炉中加热有些餐具在使用前需要温热一下,也可以利用微波炉进行但有金银线或细致图案的餐具及材质较薄的杯子,还是尽可能避免使用微波炉 ●食品、食具消毒:将吃剩的饭菜用微波炉处理一下再放入冰箱,食用前再用微波炉加热一下,可以杜绝细菌的生存;市场上买回的熟食,用微波炉加热一下再食用,既可保持食物原有的风味和营养,又可将细菌全部杀灭,除金属制品外的食具均可用微波炉来进行消毒处理 ●蔬菜干燥脱水:把蔬菜用小功率加热至表皮收缩成干瘪状而略软,用塑料袋包装后密封保存,食用时经浸泡即可烹饪食用,这样,就可以吃到过季的蔬菜了。
●药物防蛀防霉:贵重中药材放在微波炉内加至温热,冷却后密封在塑料袋中,即可长期存放 ●食物复脆:饼干、瓜子、花生等食物被氧化后,用微波炉处理一下即可恢复香脆 ●抹布除异味:厨房里有异味的抹布,用水冲洗后用微波炉加热便可彻底消毒 ●榨果汁:将柑橘类水果如:柠檬、橙子、柚等刺破,在高温下掀盖加热 15-20 秒,放置 1-2 分钟后用手搓,切开水果,即可榨出果汁 ●制作香味纸巾:将浸湿的纸巾喷洒上柠檬汁,放在微波炉内最大功率高温加热 20-30 秒,取出冷却后即可 微波炉烹饪操作技巧 ①食物若有坚硬的表皮,应剥去才烹; ②微波炉加热的食物温度极高,容易蒸发水分,烹调时宜覆盖耐热保鲜膜或耐温玻璃盖来保持水分; ③鸡翅尖、鸡胸或鱼头、鱼尾部或蛋糕的角端等部位易于烹调过度,用铝箔纸遮裹可达到烹调均匀目的; ④食物应平均排列,勿堆成一堆,以便使食物能均匀生热; ⑤小块食物比大块食物熟得快,最好将食物切成 5 厘米以下的小块; ⑥食品形状越规则,微波加热越均匀,一般情况下,应将食物切成大小适宜、形状均匀的片或块; ⑦用微波炉烹饪食物时,宁可烹饪不足也不要烹饪过度,再续时间烹饪不会影响菜肴的色香味; ⑧用微波炉烹饪时,应尽量减少用盐量,这样可避免烹饪的食物外熟内生;⑨中途对汤类搅拌,对肉片、牛排翻转或对相互重叠较严重的食品进行重置,有助于增强烹饪效果; ⑩加热结束时,把食物搁置一段时间或对有些食品添配一些佐料(如烹肉类后,可浇上乳化的油或调味汁于面上,再撒些辣椒粉、面包屑等),达到加热不能做到的效果。
使用微波炉十忌 1、忌超时加热:食品放入微波炉解冻或加热,若忘记取出,如果时间超过 2 小时,则应丢掉不要,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2、忌将普通塑料容器放入微波炉加热:一是热的食物会使容器变形,二是普通塑料会放出有毒物质,污染食物,危害人体健康 3、忌将肉类加热至半熟后再用微波炉加热:因为在半熟的食品中细菌没有被完全杀死,即使放入冰箱中,细菌仍会生长,第二次再用微波炉加热时,由于时间短,不可能将细菌全杀死冰冻肉类食品须先在微波炉中解冻,然后再加热为熟食 4、忌使用金属器皿:因为放入炉内的铁、铝、不锈钢、搪瓷等金属器皿,微波炉在加热时会与之产生电火花并反射微波,既损伤炉体又做不熟食物 5、忌再冷冻经微波炉解冻的肉类:因为肉类在微波炉中解冻后,实际上已将外面一层低温加热了,在此温度下细菌可以繁殖,虽再冷冻可使其繁殖停止,却不能将活细菌杀死已用微波炉解冻的肉类,如果再放入冰箱冷冻,必须加热至全熟 6、忌使用封闭容器:加热液体时应使用阔口容器,因为在封闭容器内食物加热产生的热量不容易散发,使容器内压力过高,易引起喷爆事故即使在煎煮带壳食物时,也要事先用针或筷子将壳膜刺破,以免加热后引起爆裂、迸溅弄脏炉壁。
7、忌使保鲜膜接触食物:使用保鲜薄膜时,在加热过程中最好不要让其直接接触食物,可将食物放入大碗底,用保鲜膜平封碗口或不用保鲜膜而直接用玻璃或瓷器盖住,这样也可将水汽封住,使加热迅速均匀在取出食物前,可将保鲜膜刺破,以避免它粘到食物上 8、忌油炸食品:因高温油会出现飞溅导致明火如万一不慎引起炉内起火时,切忌开门,而应先关闭电源,待火熄后再开门降温 9、忌将微波炉置于卧室,同时应注意微波炉上的散热窗栅不要被物品覆盖 10、忌长时间在微波炉前工作开启微波炉后,人应远离微波炉或人距离微波炉至少在 1 米以上孕妇和孩子最好不要接近微波炉对微波炉应经常清洗,特别注意清除门上的残渣,以避免由于门关不严而导致的微波泄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