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结构制图教程.docx
21页建筑结构制图教程 练习一.柱、基础平面图 目标:熟悉天正结构的菜单结构,初步了解轴网、柱子、梁线、基础的绘图方法 准备工作:新建一张图形 一. 轴网 1. 建立矩形轴网 菜单:轴网→矩形轴网 图 1矩形轴网对话框 假如用户不是首次使用天正结构矩形轴网,程序出现提醒: 生成方法: 1.生成新数据/2.xx旧数据/3.使用旧数据: 回车 程序进入到图 1所表示对话框,在下开中加入3*6000,左进中加入2*6000,点取确定按钮,对话框消失,命令行提醒: 点取轴网定位点 /B-改变基点:点取轴网插入点 这时,屏幕上出现图 2所表示轴网 2. 轴网标注 菜单:轴网→轴网标注 在菜单上点取命令后,命令行出现以下提醒: 图 2矩形轴网标注 拾取预标轴线一侧的横断轴线[拾取点靠近起始编号]: 选P1点轴线 输入轴线起始编号: 回车 拾取预标轴线一侧的横断轴线[拾取点靠近起始编号]: 选P2点轴线 输入轴线起始编号: 回车 拾取预标轴线一侧的横断轴线[拾取点靠近起始编号]: 选P3点轴线 输入轴线起始编号: 回车 拾取预标轴线一侧的横断轴线[拾取点靠近起始编号]: 选P4点轴线 输入轴线起始编号: 回车 拾取预标轴线一侧的横断轴线[拾取点靠近起始编号]: 回车 标注好的轴线图 2所表示。
在系统的缺省情况下,轴线将被显示成点划线,假如您在绘图中常常要捕捉轴线交点,能够经过点取点划开关命令,把轴线暂时显示成实线;在出图前,再用点划开关命令把轴线变成点划线 图 3方柱插入对话框 二. 建立柱网 1. 方柱插入 菜单:柱子→插方类柱 在菜单上点取命令后,出现图 3所表示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图 3中的数据,然后点取区域按钮,这时命令行上出现提醒: 点取柱插入区域第一角点: 图 4中P1 点取柱插入区域第二角点: 图 4中P2 图 4方柱插入及标注 图 5柱集中标注对话框 生成图 4柱网 2. 柱集中标注 菜单:柱子→柱集中标注 在菜单上点取命令后,出现图 5所表示对话框,输入柱子相关的标注数据后,点取确定按钮,这时命令行上出现提醒: 点取要标注的点: 图 4中P3 点取文字位置:图 4中P4 图 6矩形柱截面对话框 3. 柱详图 菜单:矩形柱截面 首先利用AutoCAD中的Erase命令擦除图 4中P5处的柱子,然后点取菜单在菜单上点 取命令后,出现图 6所表示对话框:填写好对应的数据,并关闭编号和轴标选项后,点取OK按钮,命令行出现以下提醒: 请选择图形插入点:图 4中P5 至此,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天正结构软件中轴网和柱子的功效,下面我们来深入了解天正结构中的梁线绘制功效。
三. 部署地梁 1. 单轴画梁 图 7绘制地梁 菜单:梁→单轴画梁 在菜单上点取命令后,命令行提醒: 梁宽, 百分比100 点取轴线/W-梁宽/S-百分比: W 梁宽:250 点取轴线/W-梁宽/S-百分比: P1点 点取轴线/W-梁宽/S-百分比: P2点 点取轴线/W-梁宽/S-百分比: P3点 点取轴线/W-梁宽/S-百分比: P4点 点取轴线/W-梁宽/S-百分比: P5点 点取轴线/W-梁宽/S-百分比: P6点 点取轴线/W-梁宽/S-百分比: P7点 点取轴线/W-梁宽/S-百分比: P8点 点取轴线/W-梁宽/S-百分比: P9点 点取轴线/W-梁宽/S-百分比: P0点 点取轴线/W-梁宽/S-百分比: 回车 绘制好的地梁见图 7 2. 梁柱取齐 菜单:梁→梁线偏移 我们能够经过使用梁线偏移命令,使绘制好的地梁和柱子的外边齐平我们先来看一下 图 8中修改最左侧梁的过程,点取菜单后,出现以下提醒: 图 8偏移地梁 用窗口选择一根要偏心的连续梁 窗口第一角: Pa 窗口另一角 /M-多边形窗口:Pb 点取偏移目标点 /或输入偏移距离: 柱边的Pc点 接下来,我们能够根据一样的方法,把其它上、下、右侧的地梁移动到和柱子齐平的位置上。
至此,地梁的部署工作已经完成,下面我们优秀行基础的计算,然后再进行基础绘图 四. 基础绘制 1. 基础计算 图 9基础计算 菜单:构件计算→基础 图 10基础计算结果 点取菜单后,出现图 9对话框,填写好对应的数据后,点取基础计算按钮,进入到图 10所表示的基础计算结果对话框,继续点取绘图按钮,进行基础的详图绘制 2. 基础平面详图 图 11基础平面详图 首先出现的是图 11所表示的基础平面详图对话框,用户能够依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再一次调整计算结果,然后点取OK按钮,命令行出现提醒: 请选择图形插入点: 图 14中Pa 从而完成基础平面详图的绘制这时,程序会自动进入到基础剖面详图的绘图中去 3. 基础剖面详图 图 12基础剖面详图 基础剖面详图的对话框图 12所表示,用户能够依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再一次调整计算结果,然后点取OK按钮,命令行出现提醒: 请选择图形插入点: 图 14中Pb 从而完成基础剖面详图的绘制接下来我们进行基础的平面部署 4. 布基础平面 菜单:布独立柱基础 点取菜单后,出现图 13对话框输入相关数据后,点取单点插入按钮,命令行提醒: 图 13基础平面对话框 请输入基础中心点: 图 14 P1 请输入基础中心点: 回车 或点取区域插入按钮,命令行提醒: 请输入一角点: 图 14 Pm 请输入另一角:图 14 Pn 请输入一角点 回车: 再次实施布柱独基命令,将绘图开关中的尺寸项关闭,根据插入“P1点基础”相同的方法,插入其它P2~P0点的基础,从而完成其它不带尺寸标注的基础。
至此,平面上部署基础的工作已基础完成 图 14基础平面图 五. 完善基础 在我们的基础平面图上,基础还没有在地梁处断开现在,我们就利用天正结构提供的工具对这张图形进行完善: 1. 选层显示 菜单:其它工具→选层保留 图 15基础剪裁 点取菜单后,命令行出现下面提醒: 江西省南昌市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试卷紧紧围绕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成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包括的知识内容全部在考试纲领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主要内容,表现了“关键知识关键考查”的标准 1.回归教材,重视基础 试卷遵照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标准,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都有包括,其中应用题和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全部这些题目标设计全部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合适设置题目难度和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和解答题的第21题,全部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但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扎实深厚的数学基础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需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不然在有限的时间内,极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方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关键内容进行了重复考查包含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全部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B,C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AC,则ABAC?的最小值为 → → →→ 1 41B.- 23C.- 4D.-1 A.- 【考查方向】本题关键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和三角的经典综合题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OB,OC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和OA的夹角和OB和OC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解题思绪】1.把向量用OA,OB,OC表示出来 2.把求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 2 2 【解析】设单位圆的圆心为O,由AB=AC得,=,因为 因此有,OB?OA=OC?OA则OA=OB=OC=1 AB?AC=? 2 =OB?OC-OB?OA-OA?OC+OA =OB?OC-2OB?OA+1 设OB和OA的夹角为α,则OB和OC的夹角为2α 11 因此,AB?AC=cos2α-2cosα+1=22- 22 1 即,AB?AC的最小值为-,故选B。
2 → → 【举一反三】 【相同较难试题】【2021高考天津,理14】在等腰梯形ABCD中,已知 AB//DC,AB=2,BC=1,∠ABC=60 ,动点E和F分别段BC和DC上,且,1BE=λBC,DF=DC,则AE?AF的最小值为. 9λ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考查向量的几何运算、向量的数量积和基础不等式.利用向量的几何 运算求AE,AF,表现了数形结合的基础思想,再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AE?AF,体 现了数学定义的利用,再利用基础不等式求最小值,表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综合表现. 【答案】 1 1 【解析】因为DF=DC,DC=AB 9λ2 1 1-9λ 1-9λ CF=DF-DC=DC-DC=DC=AB 9λ9λ18λ 29 18 AE=AB+BE=AB+λBC,1-9λ 1+9λ AF=AB+BC+CF=AB+BC+AB=AB+BC 18λ18λ ?1+9λ ?1+9λ 2 2? 1+9λ?AE?AF=AB+λBC? AB+BC?=AB+λBC+ 1+λ??AB?BC 18λ18λ18λ???? 211717291+9λ19+9λ +λ+≥+= ?4+λ+?2?1? cos120?= 9λ218181818λ18 21229 当且仅当. =λ即λ=时AE?AF的最小值为 9λ2318 2.【试卷原题】20. 已知抛物线C的焦点F,其准线和x轴的 = 交点为K,过点K的直线l和C交于A,B两点,点A有关x轴的对称点为D. 证实:点F在直线BD上; 设FA?FB= → → 8 求?BDK内切圆M的方程. 9 【考查方向】本题关键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直线和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韦达定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知识,考查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和化归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直线和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属于较难题。
【易错点】1.设直线l的方程为y=m,致使解法不严密 2.不能正确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使得运算繁琐,最终得不到正确答案 【解题思绪】1.设出点的坐标,列出方程 2.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过程 3.依据圆的性质,巧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