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全文翻译.pdf
87页《孟子》解读万 章 上(共九章 ) (一)万章问曰:“ 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万章问道: “ 舜走到田里,对着天诉说、哭泣,他为什么要诉说、哭泣呢?”孟子曰: “ 怨慕也 ”孟子说: “ 因为他(对父母)既抱怨又眷念万章曰: “, 父母爱之, 喜而不忘; 父母恶之, 劳而不怨 ? 然则舜怨乎?”万章说: “, 父母喜欢自己,高兴而不忘记父母;父母讨厌自己,忧愁而不抱怨父母按您这么说,)那么舜是抱怨父母吗?”曰: “ 长息问于公明高曰①:,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 ,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② :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③ ,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
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孟子说: “ (以前)长息曾问公明高:,舜到田里去,我听您解说过了;对天诉说、哭泣,这样对父母,我还不理解公明高说: ,这不是你所能明白的了 ?公明高认为,孝子的心是不能像这样无忧无虑的:我竭力耕田,恭敬地尽到做儿子的职责就行了, (要是)父母不喜欢我,我有什么责任呢?(舜却不是这样帝尧让自己的九个儿子两个女儿,带着大小官员、牛羊、粮食,到田野中侍奉舜,天下的士人投奔他的也很多,帝尧还将把整个天下让给他舜却)因为不能使父母顺心,而像走投无路的人无所归宿似的天下的士人喜欢他,这是人人想得到的,却不足消除他的忧愁;漂亮的女子,这是人人想得到的,舜娶了帝尧的两个女儿,却不足以消除他的忧愁;财富,是人人想得到的,舜富有天下,却不足以消除他的忧愁;地位尊贵,是人人想得到的,舜尊贵到当了天子,却不足以消除他的忧愁士人的喜欢、 漂亮的女子、 财富和尊贵, 没有一样足以消除忧愁的,只有顺了父母心意才能消除忧愁人在幼小的时候,就依恋父母;懂得找对象了,就倾慕年轻美貌的女子;有了妻子,就眷念妻子;做了官就思念君主,得不到君主信任,心里就热辣辣地难受具有最大孝心的人,才能终身眷念父母。
到了五十岁上还眷念父母的,我在伟大的舜的身上看到了[注释 ] ①长息、公明高:长息,公明高的弟子;公明高,曾参的弟子②恝( ji á) :无忧无愁的样子③妻帝之二女:传说尧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二)万章问曰:“ 《诗》云, ,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①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万章问道: “ 《诗经》上说,,娶妻应该怎么做?一定先要禀告父母?信守这道理的,应该没有人能比得上舜的可是)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这是为什么呢?”孟子曰:“ 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孟子说: “ 禀告了,就娶不成了男女成婚,是人类重大的伦理关系;如果舜禀告了(而娶不成妻) ,就废掉了这种伦理关系,反而引起对父母怨恨,所以不禀告万章曰: “ 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万章说: “ 舜不禀告就娶妻,我已领教了您的解释,帝尧把女儿嫁给舜,却也不告诉舜的父母,为什么呢?”曰: “ 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孟子说: “ 帝尧也知道,告诉了他们就嫁不成了万章曰: “ 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揜之象曰②:,谟蓋都君咸我绩③ 。
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 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④ 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万章说: “ 父母叫舜修理粮仓, (等他爬上仓后,)拿掉了梯子, (他父亲)瞽瞍放火烧粮仓,(想把舜烧死 )又曾叫舜淘井, (舜已经逃)出了井,(瞽瞍不知道, )随即就填井, (想把舜埋在井里 )象说: ,谋害舜都是我的功劳 (害死了他,他的) 牛羊归父母, 粮食归父母, 干戈归我, 琴归我, 弓归我, 让两个嫂嫂替我整理床铺象走进舜的住房, (不料舜没有死, )舜正在床上弹琴象(赶忙掩饰)说:,我可想念你啦!?神情很不自然舜说:,我惦念着这些臣仆,希望你来帮我管理 我不知道,舜真的不晓得象要杀害他吗? ”曰: “ 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孟子说: “ 怎么会不知道呢?(舜看重兄弟情义,)象忧愁,他也忧愁;象高兴,他也高兴曰:“ 然则舜伪喜者与?”万章说: “ 这么说,舜是假装高兴的吗?”曰: “ 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 ,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子产曰: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 ,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孟子说: “ 不从前有人送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叫管理池塘的小吏把它放养到池塘里小吏把鱼煮煮吃了回来报告说:,刚放它时,半死不活的;不一会儿就摇摆着尾巴游开了;一转眼就游不见了子产说: ,得着它的好去处了! 得着它的好去处了!?小吏出来后说: “ 谁说子产聪明?我都把鱼煮吃掉了,他还说:得着它的好去处了,得着它的好去处了所以君子可以用合乎道理的事欺骗他,难以用没有道理的事蒙骗他象装着敬爱兄长的样子来了,所以舜真诚地相信他,而且感到高兴,怎么是假装的呢? ”[注释 ] ① 这两句出自《诗经?齐风 ? 南山》②象:人名,相传是舜的同父异母弟③蓋: “ 害” 的假借字都君:指舜④郁陶:思念之状三)万章问曰:“ 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万章问道: “ 象天天都把谋杀舜当作自己要干的事,舜做了天子后,只是流放了他,这是为什么?”孟子曰: “ 封之也;或曰放焉 ”孟子说: “ 是封他当诸侯;有人说是流放罢了万章曰: “ 舜流共工于幽州①,放驩兜于崇山② ,杀三苗于三危③ ,殛鲧于羽山④ ,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
象至不仁,封之有庳⑤ 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 在弟则封之? ”万章说: “ 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的君主驱逐到三危,把鲧诛死在羽山,将这四个人治了罪,天下便都归服,因为惩处的是不仁的人象是最不仁的人,却封给他有庳有庳的百姓有什么罪呢?仁人本该这么做的吗:对旁人就严加治罪,对弟弟就封他诸侯?”曰: “ 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孟子说: “ 仁人对于自己的弟弟,不藏怒气在心里,不留怨恨在胸中,只知道要亲他爱他罢了亲他,就想让他尊贵;爱他,就想让他富有把有庳封给他,就是要让他既富有又尊贵自己当了天子,弟弟却做百姓,能说是亲他爱他吗? ”“ 敢问或曰放者, 何谓也? ”万章又问道: “ 请问,有人说是流放, 这话怎么讲呢?”曰: “ 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⑥此之谓也 ”孟子说: “ 象不能在他的国家里任意行事,天子派了官吏去治理他的国家,收取那里的贡税,所以说是流放。
象哪能对他的百姓施行暴政呢?虽然这样,舜还想常常见到象,所以象不断地来古书上说: ),不必等到朝贡的日子, (平常就)以政事为名接见有庳的国君就是说的这种情况[注释 ] ①共工:相传为尧的大臣②驩兜:相传是尧、舜时的大臣③三苗:国名④ 鲧( gǔn ) :传说是禹的父亲,尧曾派他治水,但没有治成功⑤有庳: 传说是象的封地⑥这两句可能是 《尚书》逸文四)咸丘蒙问曰①:“ 语云, ,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咸丘蒙问道: “ 俗话说: ,很有道德的人,君主不能把他当作臣下,父亲不能把他当作儿子舜做了天子,尧率领诸侯朝见他,他父亲瞽瞍也朝见他舜见了瞽瞍,神色很不安孔子说:,在这个时候呀,天下真是危险到极点啦!?不知这句话真这么说过吗? ”孟子曰: “ 否,此非君子之言, 齐东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 《尧典》 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②孔子曰: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 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孟子说: “ 不,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是齐国东边乡下人说的话。
尧老了,舜代行天子职权《尧典》上说:,(舜代行天子职权)二十八年,尧才去世,群臣如同死了父母一般,服丧三年,天下不闻音乐之声孔子说: ,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人间没有两个帝王如果)舜当时已经做了天子,却又率领天下诸侯为尧服丧三年,这就同时有两个天子了咸丘蒙曰: “ 舜之不臣尧, 则吾既得闻命矣 《诗》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③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 ”咸丘蒙说: “ 舜没有把尧当作臣,我已领教了您的解释了《诗经》上说:,普天之下,没有哪里不是天子的土地;四海之内,没有哪个不是天子的臣民舜已经做了天子了,瞽瞍却不是他的臣民,请问这又是怎么回事?”曰: “ 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 ,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 《云汉》之诗曰④ :,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孝子之至, 莫大乎尊亲; 尊亲之至, 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 尊之至也; 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 ,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⑤此之谓也《书》曰: ,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 ⑥是为 ,父不得而子 ?也? ”孟子说: “ 这首诗,不是说的这个意思,(是说作这首诗的人)公事劳碌以致于不能奉养父母。
意思是)说,,这些没有一件不是公事,却只有我最劳碌 ?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能因为字面的解释而损害词句的意思,不能因为词句的解释而损害全诗的意思;要用自己的体会去揣度作者的原意,这样才能把握住诗意如果只拘泥于词句的解释,(那么,) 《云汉》这首诗说:,周朝剩下的百姓,没有一个留存相信了这句话,这就成了周朝没有一个人留存了孝子最大的孝,莫过于使父母尊贵;使父母尊贵的最高标准,莫过于用天下奉养父母做了天子的父亲,这是最尊贵的地位了;用天下奉养父亲,这是最高的奉养了 《诗经》上说:,永远行孝道,孝道就是法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尚书》上说:,舜恭恭敬敬地去见瞽瞍,谨慎而又畏惧,瞽瞍也就真的顺心了这是 ,父亲不能把他当儿子?吗? ”[注释 ] ① 咸丘蒙:姓咸丘,名蒙,孟子弟子②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八种材料制成的乐器这里指代音乐③以上四句出自 《诗经 ?小雅 ?北山》④《云汉》: 《诗经 ?大雅》中的一篇⑤以上两句出自《诗经?大雅 ?下武》 ⑥以上三句是《尚书》逸文五)万章曰: “ 尧以天下与舜,有诸?”万章问道: “ 尧把天下送给舜,有这回事吗?”孟子曰: “ 否。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孟子说: “ 没有天子不能把天下送给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万章问: “ 那么,舜拥有的天下是谁给的呢?”曰: “ 天与之 ”孟子说:“ 天给他的 ”“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万章问: “ 所说天给他的,是天反复告诉他的吗? ”曰:“ 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