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学总论及外科学教学课程表.docx
74页课程学时授课内容见习 学时任课教师呼吸系统疾病 (理论课时16 见习课时12)1呼吸系统疾病总论01慢性支气管炎02肺气肿、肺心病22支气管哮喘22肺炎22肺结核22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2胸膜疾病02呼吸衰竭2心血管系统疾 病(理论课时 16见习课时 15)2心血管疾病总论02心力衰竭32心律失常-102心律失常-232原发性高血压3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T0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32瓣膜病、心肌病3消化系统疾病 (理论课时20 见习课时15)1消化系统疾病总论01胃炎、胃食管反流病02消化性溃疡22胃癌22炎症性肠病22大肠癌22慢性肝炎、肝硬化12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22胰腺疾病22上消化道出血12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1泌尿系统疾病 (理论课时12 见习课时8)2肾脏病学总论0刘志红院士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2肾病综合征21急性肾损伤01尿路感染02慢性肾脏病22血液净化疗法2风湿性疾病(理论课时6 见习课时4)2总论、干燥综合征02系统性红斑狼疮22类风湿性关节炎2血液系统 (理论课时14 见习课时6)2贫血概述、缺铁性贫血02再生障碍性贫血22溶血性贫血01出血性疾病01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过敏性紫瘢02淋巴瘤22白血病T02白血病-22内分泌 (理论课时10 见习课时4)2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总论2Graves 病22Cushing综合征2糖尿病T2糖尿病-22其他2理化因素所致疾病0合计9664《内科学》教学大纲【前言】本教学大纲依照教育部高教司和卫生部科教司规定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要求,以 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的第2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八年制及七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教材”为 蓝本,经南京大学教学办公室研究制定。
授课对象为本硕博连读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 后主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学生教学时间分配】早T内 容讲授见习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1612第二篇心血管系统疾病1615第三篇消化系统疾病2015第四篇泌尿系统疾病128第五篇风湿性疾病64第六篇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146第七篇内分泌和代谢疾病104第八篇理化因素引起的疾病20总计9664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增多的主要相关因素、常用诊断方法2、 熟悉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明确吸烟的危害讲授时数】1学时【讲授内容】一、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1、 我国死因调查结果2、 发病率增加的主要相关因素重点讲解呼吸系统结构功能特点与疾病的关系及导延误诊断 的原因二、诊断和鉴别诊断:简述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史、临床表现特点,变应原皮肤试验、肺功能、 支气管镜、胸腔镜、纵膈镜等特殊检查的意义1、 病史2、 症状3、 体征4、 实验室和其它检查【自学内容】呼吸系统疾病现状与展望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定义、病因;2、 熟悉普通感冒与流感的鉴别;3、 掌握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教学方法】自学为主说明在讲授“慢性支气管炎”时,可用比较方式复习上述内容第三章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讲授时数】3学时,见习2学时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本病的诊断、分型、分期及治疗方法2、 熟悉本病定义、病因及危害性3、 了解小气道、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概念讲授内容】一、概述1、定义2、危害性:患病率高,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心病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综合因素参与1、 外因:(1)吸烟;(2)感染;(3)理化因素;(4)寒冷;(5)过敏因素2、 内因:(1)局部和(或)全身免疫功能减低;(2)副交感神经反应性增高三、 病理:气道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病理改变四、 病理生理:属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早期可仅表现为小气道(直径<2mm)气道功能异常(最 大呼气流速一容积曲线,V75, V50值减低)随着病情加重,出现气道狭窄、阻力增加和气 流受限,如果不完全可逆,即可诊断为COPD五、 临床表现1、 症状:重点阐述咳、痰、喘症状2、 体征:早期可无任何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闻及散在干、湿罗音,喘息型可听到哮鸣音 及呼气延长3、 临床分型:(1)单纯型(咳嗽、咳痰);(2)喘息型(咳嗽、咳痰、喘息)。
4、 分期:(1)急性发作期;(2)慢性迁延期;(3)临床缓解期六、 实验室和其它检查1、 X线检查:肺纹理粗、多、舌L2、 呼吸功能检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如:FEV1 /FVCV70%, MVV〈预计值的80% 但早期仅表现为小气道阻塞3、 血液检查:急性发作期或并发肺部感染时,WBCf, NJ缓解期多无变化4、 痰液检查:涂片或培养,有助于诊断及治疗七、 诊断和鉴别诊断1、 诊断标准:要求掌握国家制定的诊断标准,强调要排除其它心、肺疾患后,才可作出诊断2、 鉴别诊断,包括(1)支气管哮喘;(2)支气管扩张;(3)肺结核;(4)肺癌;(5)尘肺 等八、 治疗:指出不同病期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1、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1) 以控制感染为主: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选用抗生素2) 祛痰、镇咳;以祛痰为主,避免使用强力镇咳剂3) 解痉、平喘:适用于喘息型慢支2、缓解期治疗:以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预防复发为主如应用卡介苗素、 核酸酪素等九、预后:若反复发作,易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形成慢性肺心病十、预防:戒烟,预防感冒,做好个人劳动保护教学方法】结合慢支病因、发病原理的示意图讲授。
第二节阻塞性肺气肿【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阻塞性肺气肿的定义、诊断和治疗方法2、 熟悉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特点3、 了解其临床分型及预后讲授内容】一、 概述:肺气肿的定义,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二、 病因和发病机理:指出其发病机理尚未阐明,可能与多种病因有关简述由慢支发展为 阻塞性肺气肿的过程和弹性蛋白酶与抗蛋白酶失衡学说三、 病理:小叶中央型多见,其它类型包括全小叶型、混合型四、 病理生理:早期病变局限于细小气道病变侵入大气道时,肺通气功能明显障碍随着 病情的发展,肺组织弹性回缩力降低,导致最大呼气流速下降,残气容积增加,与慢支气道 病变一起引起气道阻塞和气流受限,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五、 临床表现1、 症状:(1)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2)不动不喘、动辄气喘2、 体征:早期无特殊体征桶状胸体征(望、触、叩、听特征)如剑突下出现心脏搏动及其 心音较心尖部明显增强时,提示并发早期肺心病六、 实验室及其它检查1、 X线检查: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活动减弱、膈低平,两肺透亮度增加,心脏呈垂直位2、 呼吸功能检查:残气容积/肺总量>40%,对阻塞性肺气肿有重要诊断价值。
3、 动脉血气分析:早期无变化发展至COPD后,可见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二氧 化碳分压(PaCO2)升高,呼吸性酸中毒4、其它:心电图、血液和痰液检查七、 并发症:简要介绍常见症的特点,如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等八、 诊断和鉴别诊断1、 诊断:根据慢支的病史及肺气肿的临床特征,胸部X线表现(特别是胸部CT检查)及肺 功能的检查一般可以确定诊断2、 鉴别诊断:与其他类型的肺气肿及心脏疾病鉴别九、 治疗1、 治疗目的: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工作、生活能力2、 治疗措施:(1) 舒张支气管药物;(2) 应用有效抗生素;(3) 呼吸肌功能锻炼;(4) 家庭氧疗;(5) 物理治疗十、预后:简单介绍肺功能(FEV1)与预后的关系十一、预防:参阅慢性支气管炎一节教学方法】1、 结合肺气肿发病原因、病理示意图和分型图表讲解2、 病例示教(包括X线胸片等幻灯片)第三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严重程度分级和病程分期,以及治疗方法2、 了解慢性阻塞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3、 了解外科手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了解本病的预防。
讲授内容】一、概述:COPD最突出的特征是具有进行性发展的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病因与肺部对 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有关肺功能检查对确定气流受限有重要意义 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是导致COPD最常见的疾病二、 病因:确切病因不清与慢支和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因素都可能参与COPD的发病危险 因素分为外因(环境因素)与内因(个体易患因素)三、 发病机制和病理:各种外界致病因素在易患个体导致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 这是COPD发病的关键机制简述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在COPD发病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COPD气道阻塞和气流受限的产生机制四、 病理:主要表现为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变化五、 病理生理:指出气道阻塞和气流受限是COPD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引起阻塞性通气 功能障碍还有肺总量、残气容积和功能残气量增多等肺气肿的病理生理改变小气道与肺 实质的损害导致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进一步使换气功能发生障碍,最终出现呼吸衰竭,继 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六、 临床表现1、 症状起病慢,病程长常有咳嗽、咳痰症状,少数有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COPD的 标志性症状是进行性加重的气短或呼吸困难。
急性加重时的临床表现以及出现呼吸衰竭的临 床表现2、 体征早期可无异常体征随着疾病进展出现阻塞性肺气肿的体征(参见本章第二节)七、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肺功能检查在COPD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状况、预 后及治疗反应判断中具有的重要意义胸部X线、胸部CT检查的诊断价值动脉血气、血 液学检查、痰液培养的作用等八、 诊断和鉴别诊断:COPD诊断的必备条件:肺功能证实有不完全可逆的气道阻塞和气流 受限如能同时排除其他已知病因或具有特征病理表现的气道阻塞和气流受限疾病,即可确 诊COPDo确诊的COPD患者,应根据其FEV1%预计值下降的幅度,对COPD的严重程度 做出分级应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病、间质性肺疾病、弥漫。
